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三疣梭子蟹Pt-ddit4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DNA损伤诱导蛋白因子-4(DNA Damage Inducible Transcript like 4, DDIT4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三疣梭子蟹Pt-ditt4l基因全长。该基因序列全长2727 bp,其中ORF为507 bp,编码了一个168个氨基酸的蛋白,预测分子质量为19.14 kD,且在C端有一个高度保守的RTP801C结构域。Blast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 Pt-ddit4l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ddit4l基因的相似性最高为60%,且与凡纳滨对虾先聚为一支。梭子蟹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分析表明,Pt-ddit4l基因在发育早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组织表达分析显示, Pt-ddit4l基因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低。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后的感染实验表明,血细胞中Pt-ddit4l的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在24h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8.85倍(P<0.05);而肝胰腺中则是整体呈下调的趋势,在72h时达到最低值,仅为对照组的1/40(P<0.05)。注射dsddit4l后该基因12—24h表达量显著下调,且注射dsddit4l后再进行弧菌感染的螃蟹的死亡率要显著远高于对照组。研究丰富了三疣梭子蟹DNA损伤诱导蛋白相关研究资料。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Pt-ddit4l 发育 RNA干扰 副溶血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中草药单体对嗜热四膜虫生长和凋亡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Hoechst 33 258荧光染色、活细胞计数、CCK-8细胞活力测定、抗氧化酶活力测定等技术,研究了青蒿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小檗碱(又名黄连素)等4种中草药单体对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为应用嗜热四膜虫筛选抗鱼寄生虫中草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4种单体在高浓度(20~200 mg·L-1)作用下均可使嗜热四膜虫凋亡,显著着色发亮。4种单体对嗜热四膜虫的半抑制浓度(IC50)和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 95%CI),用细胞计数法测定依次为21.23 (16.71~28.23)mg·L-1、3.77 (1.91~5.54) mg·L-1、1.70 (0.18~3.82) mg·L-1和44.56 (29.82~98.66) mg·L-1,CCK-8细胞活力测定法依次为20.03 (13.02~28.45) mg·L-1、6.07 (4.39~7.65) mg·L-1、3.67 (2.61~4.72) mg·L-1和107.39 (66.78~267.17)mg·L-1,CCK-8法与细胞计数法所呈现的趋势较为一致。在单体质量浓度为1.25~50.0 mg·L-1,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有升高趋势,而丙二醛(MDA)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先升高后降低。上述结果表明,4种中草药单体对嗜热四膜虫的生长和凋亡有剂量效应关系,凋亡的产生可能与细胞氧化应激状态改变有关。

关键词: 中草药单体 嗜热四膜虫 细胞凋亡 半抑制浓度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转录组学研究概况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1

摘要:介绍了转录组(transcriptome)与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的含义,总结了转录组学技术的优点,对转录组学技术分类和技术流程进行了介绍,对转录组学技术在鱼类研究中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介绍了转录组学技术在鱼类的生长发育、环境胁迫、适应性进化和鱼类病害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转录组学技术在鱼类研究中的局限与挑战,并对未来鱼类转录组学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鱼类转录组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转录组 鱼类 高通量测序 环境胁迫 适应性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卵子发育与卵泡闭锁的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种群繁衍离不开优质卵子的产出。卵子质量问题限制了许多海洋和淡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卵子质量主要受卵黄形成与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亲本营养、管理以及其他内源或外源因素可能会影响卵黄组成与卵泡发育。与哺乳动物相比,鱼类卵母细胞发育与调控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晰。本文分析了鱼类卵子发育特点,探讨了亲本来源、育龄、环境因子以及营养等因素对鱼类卵子发生、发育与受精后仔鱼成活率的影响及其生理适应策略;又从基因、miRNA与蛋白表达等分子层面阐述了影响卵母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解析了闭锁与过熟是卵泡发育的重要现象。本文在总结已有卵母细胞发育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闭锁卵泡的形成与调控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深入理解卵泡闭锁在鱼类繁育生物学中的作用与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鱼类 卵子质量 发育 闭锁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甜菜碱的功能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含量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甜菜碱是水产品中一种重要的呈味物质,主要存在于肌肉、肝胰腺等组织器官中。其作为营养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维持渗透压平衡、促进脂肪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掌握甜菜碱在水产品中的含量情况,更好地探析甜菜碱在水产品中的呈味作用及机制,本文综述了甜菜碱的生理作用、营养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比较了甜菜碱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在水产品肌肉、肝胰腺和性腺组织中的含量,并对随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虾蟹中风味营养物质等后继研究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菜碱 水产品 检测方法 含量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VMS的张网渔船捕捞努力量与网位坐标提取方法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捞努力量是渔业资源管理和评估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传统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快速统计的需要.以我国近海作业的某张网渔船为研究对象,采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对张网船155在2016年和2017年北斗渔船监控系统所获取的若干连续航次的经纬度坐标、航速和航向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取各航次作业的网位坐标,通过阈值筛选渔船布网位置和时间,计算放网时长,把网口迎流面积与放网时长的乘积作为网次的捕捞努力量.结合BP神经网络和阈值分析的判断结果,网位判断准确率为82%,4个航次累计捕捞时长3562.62 h,累计捕捞努力量712524(m2·h).设计的张网渔船状态判断、确定网位、放网时长提取和捕捞努力量计算方法为张网作业分析和其捕捞强度量化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张网渔船 渔船监控系统 网位坐标 捕捞努力量 BP神经网络 阈值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NAGase基因SNP标记的筛选及与耐高pH性状的关联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基因(NAGase)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耐高pH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cNAGase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中国对虾耐高pH性状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在FcNA Gase上共检测到29个潜在的SNP位点,分布频率为1.13/100 bp,其中,内含子的突变频率为0.35/100 bp,外显子的突变发生频率为0.78/100 bp.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在中国对虾耐高pH性状分离群体中共检测到14个具有多态性的SNP位点,其中,观测杂合度(Ho)为0.25810.9390,期望杂合度(He)为0.0595~0.4490,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574~0.3731;利用卡方检验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2个与中国对虾耐高pH性状显著相关的位点(P<0.05),分别为P12 (P=0.036)和P27 (P=0.018),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对虾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方法.

关键词: 中国对虾 NAGase基因 耐高pH性状 SNP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类保活流通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1

摘要:贝类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导致死亡或风味成分发生改变,造成品质的下降。保活运输与品质保持是保证贝类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国内外贝类保活流通与品质调控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本研究系统的介绍了目前常用的贝类保活运输技术及其特点、保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品质保持手段及原理,对解决贝类在保活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对贝类保活流通及品质调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实现贝类高品质保活流通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1, 11(5):44-49]

关键词: 贝类 保活 流通 品质 变化 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龙石斑鱼胃排空特征和摄食消化特性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阐明养殖新品种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lanceolatus♂)摄食胃排空特征和消化酶活性变化规律,本研究检测了体重为(680.35±39.84)g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胃内容物百分比,比较了线性模型、平方根模型和立方模型对胃排空曲线的拟合程度,分析了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血清中葡萄糖、皮质醇含量和肝脏消化酶活性变化,并对胃排空率与消化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现,云龙石斑鱼摄食后,胃排空率呈典型的先慢后快再慢的消化类型.3种模型均能拟合云龙石斑鱼的胃排空数据,其中,立方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由立方模型可知,云龙石斑鱼胃80%排空(食欲基本恢复)时间为9.5 h,100%排空(食欲完全恢复)约为14.8 h.血清中葡萄糖、皮质醇含量及肝脏中消化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摄食胃排空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摄食后,血清中皮质醇、葡萄糖含量和肝脏内消化酶活性逐渐升高,0~3 h上升速率较慢,3~6 h内呈急剧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在摄食后6h,血清中皮质醇、葡萄糖含量和肝脏内消化酶活性达到最高(P<0.05),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云龙石斑鱼瞬时排空速率与消化酶活性呈正相关(P<0.05).综上,基于云龙石斑鱼胃排空特征和摄食消化特性,结合生产实践,在食欲基本恢复后开始投喂,投喂间隔为10h左右,每日投喂2次,效果最佳.

关键词: 云龙石斑鱼 胃排空率 数学模型 皮质醇 葡萄糖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游干流垂钓渔业调查

中国渔业经济 2021

摘要:为了解长江中游干流江段垂钓的现状,为渔政部门制定监管政策提供数据参考,2017年11-12月首次对长江中游干流的垂钓情况进行抽样统计和分析。根据79个样段的抽样结果估算出长江中游垂钓总人数为4600人,平均密度为4.8人/km。各江段的垂钓人员数量存在较大的数量差异,宜昌、汉口、鄂州等4个城市样段的垂钓者密度大于20人/km。钓具以投杆类为主,占钓具总量的76.2%。估算长江中游干流年垂钓渔获量为171.1 t。垂钓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53.7岁。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划定禁钓区、垂钓人员备案、禁钓区管护设施建设、巡查执法、开展服务于休闲渔业的增殖放流的研究和法律法规建设共6项措施建议。

关键词: 长江 垂钓 禁渔 渔政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