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印度尼西亚的水产养殖、病害及其防控概况

广东饲料 2021

摘要: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下同)是东盟"一带一路"热带地区重要国家,也是发挥我国水产养殖技术装备优势开展水产养殖国际合作、实施渔业"走出去"的重点国家,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第二大海产品生产国和第三大水产养殖生产国(FAO,2020),其水产养殖总产量和产业价值也在东盟10国中首屈一指,因此越来越多的水产养殖相关企业到这里发展,大大促进了该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沿海渔港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渔业研究 2021

摘要:渔港对渔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的枢纽作用,信息技术为渔港监督、渔船管理、渔获追溯、环境治理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利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调研了解沿海渔港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围绕沿海渔港信息化发展需求,以渔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整体目标设计构建了渔港信息化体系框架,包括对业务、技术、数据以及基础设施的架构.基于目前渔港信息化基础,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沿海渔港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集成研究路径.本文的研究可为下一步渔港信息化规划建设及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渔业;沿海渔港;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体系框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球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向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添加小球藻,旨在探究其对养殖水体N、P降解和微生物群落调控的最佳浓度。分别设置对照组(NC)、低浓度组(LC)、中浓度组(MC)和高浓度组(HC),探究不同浓度小球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N、P的改善效果,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变化。与其他处理组相比,HC组水体N、P营养盐含量降低,对3种形态氮的降解速率NH4+-N>NO3--N>NO2--N。与NC组相比,MC组和HC组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各处理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减少,且HC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最高,群落丰富度与NH4+-N含量显著相关。小球藻可以吸收养殖水体中N、P营养盐,调节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改善养殖水体水质状况,为养殖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球藻 罗非鱼 养殖水体 水质 氮磷降解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大亚湾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7年夏季和2018年冬季于大亚湾海域进行的底拖网渔业生物调查,该研究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分析了大亚湾渔业生物的δ13C、δ15N基本特征,构建了连续营养级谱,并探讨了不同季节渔业生物营养结构的差异。结果显示,大亚湾海域渔业生物的δ13C介于-19.66‰~-15.19‰,均值为(-17.26±0.86)‰;δ15N介于11.63‰~16.01‰,均值为(13.59±0.96)‰。以小型浮游动物的δ15N平均值作为基准构建渔业生物营养级谱,发现大亚湾海域渔业生物的营养级介于2.99~4.28,鱼类的营养级跨度最广,食性较复杂。运用SIBER模型计算了渔业生物的7个营养结构量化指标,发现部分生物摄食共同的饵料,存在生态位重叠现象。此外,夏季群落营养冗余度比冬季低。

关键词: 渔业生物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大亚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及在土著鱼保种中的应用

科学养鱼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一、生物絮团介绍生物絮团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使水体中的有机质形成絮状物,并维持这些絮状物悬浮生长的物质。悬浮的生物絮团主要包括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原生动物等生物以及有机碎屑。生物絮团悬浮在水体中,从而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空间和资源,保证其中生物维持较高的活性,并能充分利用水体中溶解性营养物质,尤其是其中丰富的细菌能提高水体物质循环速率,并能有效降低水体中有害的氨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的浓度,对于水产养殖和水处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光纤传感的冷藏车温度监测及动态预警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冷藏车温度监控是保证水产品运输过程中质量安全、减少经济损耗的关键,当前冷藏车温度监控在智能控制方面缺乏较好的方法,常规的冷藏车温度监测采用传统传感器,根据单一阈值的控制方法,缺乏足够可靠性和动态预警手段。本研究分析了荧光光纤测温技术原理,建立了基于荧光光纤技术的冷藏温度监测方案,形成了冷藏车温度动态预警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均值预测算法能够较好地预估冷藏车温度变化趋势,预测温度与实测温度最大偏差为0.27℃,冷藏车温度预测模型中的预警域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动态调节预警值,实现动态预警,为冷藏车温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冷藏车 荧光光纤 温度监测 动态预警 传感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贝类观察-生物阐释水污染和毒理的创新手段

湖泊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淡水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产量和产值均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形势.与此相适应,自2003年系统性提出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专用指示生物的创新性"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Freshwater Mussel Watch)以来,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外的江河、湖泊和池塘等渔业生态环境无机(特别是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胁迫的监测、评价和预警,以及毒理学、污染物积累动力学和水质净化等方面研究.本文梳理了"淡水贝类观察"在被动监测、主动监测及渔业环境研究用模式动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渔业以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的有效监测、评价、保护以及阐释污染毒性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淡水渔业生态环境 污染监测 模式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海螵蛸的处理方法及抗菌活性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海螵蛸抗菌活性,本文通过比较海螵蛸的不同处理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金乌贼(Sepia esculenta)、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3种海螵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等8种人体及海水常见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海螵蛸粉末用80%酒精、按照固液比1∶4,80 W超声波3次,60℃,每次20 min震荡6 h混合后抗菌活性最好。3种海螵蛸均对哈氏弧菌(V.harveyi)、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抑制效果较好,其中,对哈氏弧菌(V.harveyi)抑制效果最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其次,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居于第三。3种海螵蛸中,金乌贼(S.esculenta)和曼氏无针乌贼(S.maindroni)海螵蛸抑制效果相似且强于虎斑乌贼(S.pharaonis)。在8种菌中,对抑制效果最明显的哈氏弧菌(V.harveyi),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3.9 mg/mL,其次是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MIC为15.6 mg/mL。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海螵蛸均具有抗菌活性,这为海螵鞘应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螵蛸 最低抑菌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哈氏弧菌 溶藻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台架试验的渔船柴油机履行新排放标准探讨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环保部2016年发布了GB 15097—2016《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该标准相较于《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船长大于或等于12 m国内海洋渔业船舶2017)》的要求增加了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颗粒物3个控制项目,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也明显提高。为获知当前中国主流渔船柴油机排放的技术现状、了解履行新标准的差距,对2种典型的渔船柴油机进行了排放污染物测试试验和劣化试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典型渔船柴油机可满足新标准一阶段的要求,但距离二阶段要求有较大差距。其中颗粒物的排放超出二阶段限值25%~53%。通过两型柴油机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燃油喷射方式是改善颗粒物排放和有效降低柴油机劣化程度的关键因素。针对渔船柴油机如何更好的履行二阶段排放要求给出建议:推迟新标准二阶段生效;鼓励研发新产品,促进先进技术引进;控制实船使用燃油质量,提高渔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实船监管力度。

关键词: 渔船柴油机 新标准 第二阶段 屡标 排放限值 喷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幼鱼存活及鳃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盐度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存活与鳃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为四指马鲅苗种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试验设0、5‰、10‰(对照)、15‰和20‰等5个盐度组,将暂养于盐度为10‰水体中的四指马鲅幼鱼直接放入其他盐度水体中,试验第15 d时进行活体鳃组织取样,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盐度为0时,四指马鲅幼鱼在12 h之内全部死亡,5‰盐度组幼鱼死亡率成为6.6%,10‰对照组幼鱼无死亡,15‰和20‰盐度组幼鱼死亡率分别为33.3%和60.0%,表明与高盐环境相比,四指马鲅幼鱼更能适应低盐环境,但不能在急性淡水胁迫条件下存活。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0‰盐度条件下,四指马鲅幼鱼的鳃小片排列紧密,线粒体丰富细胞主要分布在鳃小片基部。随着盐度增加,鳃小片的长度和间距减小,而鳃小片宽度增加。其中,5‰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45.19±3.18μm、5.32±1.02μm和17.65±1.43μm,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长度、宽度和间距分别为36.67±3.81μm、8.78±2.22μm和11.56±3.81μm,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0‰盐度条件下,鳃小片的远端可观察到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落或分离现象。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线粒体丰富细胞的顶膜结构分为Ⅰ型(顶膜向内凹陷)和Ⅱ型(顶膜向外凸起)2种类型。5‰盐度条件下,线粒体丰富细胞出现2种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顶膜开口较大,表面有大量微绒毛,扁平上皮细胞表面有隆起的微嵴,形成指纹样回路;10‰盐度条件下,出现Ⅰ型线粒体丰富细胞,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形态不规则,细胞间的界限不明显;15‰和20‰盐度条件下,均以Ⅰ型结构为主,且随着盐度增加,顶膜加深,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增多,扁平上皮细胞表面微嵴隆起幅度小,指纹样的回路不明显。【结论】当水体渗透压改变时,四指马鲅幼鱼存活率及鳃小片上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均发生显著变化,鳃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盐度条件有关。

关键词: 四指马鲅 盐度 幼鱼 死亡率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