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对杂交鲟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utcare?,DSM32315)按0.00%(对照组)、0.10%、0.20%和0.40%的浓度添加到饲料中,投喂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schrenckii♂)90 d,通过观察其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理化指标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等的影响,来评估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率及饵料系数随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0.20%添加组达最低值。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增加血清葡萄糖含量,且0.10%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分析显示,在属水平上,各试验组中,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为优势菌群,随着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的增加,鲸杆菌属含量下降,并在0.40%添加组比例最低(74.29%);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含量升高,当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达到0.40%时,邻单胞菌属含量最高达23.64%;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降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及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丰度。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投喂杂交鲟后,可显著降低饵料系数,增强鱼体对血糖和脂肪的利用和转化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综上,推荐鲟鱼养殖过程中枯草芽孢杆菌在饲料中的添加剂量为0.10%~0.20%。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益生菌 杂交鲟 饵料系数 肠道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鲎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北部湾海域采集的中华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样品及其食物网链中具有食源可能性的种类(虾类、蟹类、双壳类和鱼类)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比值测定,采用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IAR)分析北部湾中华鲎食物组成及其营养位置。结果显示,中华鲎δ13C均值为(-17.11±0.03)‰,δ15N均值为(12.14±0.20)‰。SIAR模型显示双壳类为中华鲎的主要食物来源,其平均贡献率为31.27%;其次为鱼类,平均贡献率为25.91%;蟹类平均贡献率占比为23.50%;虾类平均贡献率占比最低(19.32%)。营养位置分析显示中华鲎营养位置为2.02±0.06。该研究涉及的中华鲎潜在食源样本中,鱼类、虾类和蟹类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13±0.51、2.36±0.09和2.61±0.21。营养位置分析表明中华鲎在自然生态系统食物网中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已然濒危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科学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中华鲎 食物组成 营养位置 碳稳定同位素 氮稳定同位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长江口邻近水域2016年春季的仔稚鱼分层调查数据,分析了仔稚鱼的种类数、丰度、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分层变化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捕获仔稚鱼1 548尾,平均每网捕获55尾。各水层的丰度值变化介于80.85~312.03尾·km-3,以50 m水层最大,30 m水层次之,15 m水层最小;种类数变化介于7~14种,从5 m水层至50 m水层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仔稚鱼的前弯曲期仔鱼期、弯曲期仔鱼期、后弯曲期仔鱼期和稚鱼期等4个发育阶段的丰度值均以50 m水层最大。水层从浅到深,种类数和丰富度指数持续升高,而多样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先增加后减小。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判断,5 m水层的主要种类有3种,其他水层的主要种类均有5种,主要种类在各水层的相对重要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各水层之间的仔稚鱼种类数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R=0.86),即随着水深增加和盐度升高,种类数也增多。在中上层水体,仔稚鱼丰度与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R=0.98);在中下层水体,仔稚鱼丰度与盐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 R=0.79)。

关键词: 仔稚鱼 分层群聚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茎葡萄蕨藻在模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环境中的脱氮研究

生态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探究长茎葡萄蕨藻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养殖尾水,考察了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吸收效果,进而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去除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在单一含氮污染物中硝酸盐氮吸收速率最快;在混合含氮污染物中,氨氮吸收速率最快,吸收去除效率最高,其次为硝酸盐氮。长茎葡萄蕨藻在实验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6 g·L-1时生长较快,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92.63%、61.91%和66.08%。在水流动状态下,水力停留时间越短,对三氮的综合去除效果较好,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去除率为55.79%、56.37%、58.50%。

关键词: 长茎葡萄蕨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脱氮 水力停留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对翘嘴鲌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下游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评估其资源状况。研究以淀山湖(DSH)、太湖(TH)、长荡湖(CD)和长江(CJ)4个水域共211尾翘嘴鲌为研究对象,对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Cyt b)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所得基因序列在NCBI中比对,运用MEGA、DNASP等软件分析得到4个翘嘴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数据。翘嘴鲌Cyt b基因序列长度为1088 bp,其中碱基A+T含量为55%,G+C为45%。共检测到258个多态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23.71%。4个群体211个样本中得到4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8490.946,具体表现为TH>CD>CJ>DSH。核苷酸多样性为0.00830.174,具体表现为DSH> CD>CJ>DSH。4个群体间遗传距离0.0520.152,太湖群体和淀山湖群体的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152。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范围为0.1970.646,基因流值范围为0.1521.019,其中长江与淀山湖群体的基因流值最小,长江与长荡湖群体的基因流值最大。基于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4个群体翘嘴鲌没有明显地理区分。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下游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结合近年来翘嘴鲌渔业资源的调查结果,以深入了解其遗传背景和种质资源现状,为翘嘴鲌的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翘嘴鲌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鱼内脏高值化利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水鱼类捕捞与养殖产业发展快速,海水鱼类加工过程产生的大量副产物,只有小部分作为饲料,大部分被废弃造成环境污染。而海水鱼内脏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酶以及脂质等可以被有效利用的成分,有必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水鱼内脏在生物活性肽如抗氧化肽、抗疲劳肽、抗高血压肽,内脏酶如蛋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胆碱酯酶、酸(碱)性磷酸酶,脂质中磷脂、脂肪酸、不皂化的脂质提取工艺与运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海水鱼内脏今后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出建议,以期为海水鱼内脏的高值化利用,促进海水鱼产业的零废弃高值高质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水鱼内脏 生物活性肽 脂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群体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杂交后代与双亲染色体组型的差异,证明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和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tukula)杂交在染色体水平上的可行性,以及建立石斑鱼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制片技术,本研究以4月龄和16月龄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后代、4月龄母本后代和父本为实验材料,通过头肾-秋水仙素法和外周血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制片,经油镜观察和分裂相统计,结果表明青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占比91.00%,核型公式为2n=48t,NF=48;蓝身大斑石斑鱼具两个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占比82%,核型公式为2n=2sm+46t,NF=50,臂比为1.76±0.11;杂交后代(E.AT)具一个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48,占比78%,核型公式为2n=1sm+47t,NF=49,臂比为1.75±0.29。同时,本研究对4尾16月龄杂交后代鱼的性腺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所有个体性腺中具有大量卵母细胞,杂交后代均为雌性,初步说明杂交后代所具有的异形染色体与性别无关,推断异形染色体形成的原因是父本提供了23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1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母本提供了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研究结果为石斑鱼杂交后代异形染色体发生、遗传变异,以及杂交后代性状选育和种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 青石斑鱼 蓝身大斑石斑鱼 杂交后代 染色体核型 异形染色体 性腺切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探讨

经济师 2021

摘要: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活动过程的重要史料和证明,是单位查阅、统计、分析、接受审计检查的重要依据,是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文章论述了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阐述了会计档案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建议,更好地促进新时期科研单位网络信息化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 科研单位;会计档案;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浙江省流刺网捕捞努力量特征分析

海洋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北斗卫星获得的2017年浙江省流刺网渔船沿海生产数据,应用时空统计方法,对浙江省流刺网渔业的捕捞行为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刺网渔船生产大部分集中在近岸海域,向北最远达到34°N,定位在连青石渔场,距离母港626 km;向南最远达26°N,定位在闽东渔场,距离母港309 km;向东最远达126°E,定位在江外渔场,距离母港650 km.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鱼山渔场、温台渔场和大沙渔场是浙江省流刺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1—4月的捕捞努力量主要分布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只有少数捕捞努力量集中于大沙渔场和沙外渔场等较远海域.休渔期结束后的8月份,捕捞努力量几乎集中于近海的长江口渔场、舟山渔场和鱼山渔场海域;9—12月,随着水温下降和沿岸水域资源丰度下降,整体捕捞努力量趋于向外海和南部海域延伸.捕捞努力量在1—4月较低,8月最高,随后的9—12月趋于稳定,但3月和11月的单个网次捕捞努力量相对更低.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渔业精细化管理和限额捕捞提供信息参考.

关键词: 流刺网;捕捞努力量;网次;北斗卫星导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尾鲴溃疡综合征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病理学观察

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湖南株洲某苗种场的黄尾鲴亲鱼在繁殖期间暴发溃疡综合征,其典型症状为病鱼体表不同部位出现大面积溃疡。为探究该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方法,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和鉴定方法确定致病菌,使用KB纸片法筛选敏感药物,并通过组织切片法观察病理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从患有典型溃疡综合征的濒死黄尾鲴亲鱼肝脏中分离到优势菌株HZ0416,人工感染黄颡鱼能引起溃疡综合征,并具有强致死性。Biolog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菌株HZ0416为舒氏气单胞菌。药敏试验显示,舒氏气单胞菌HZ0416对庆大霉素、氟苯尼考和五倍子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鱼腥草、穿心莲等8种药物敏感;对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秦皮、艾叶等22种药物呈低度敏感或不敏感。组织病理观察显示,患病鱼多器官组织充血、出血,并伴随有炎性细胞浸润、实质性细胞空泡化坏死等现象。舒氏气单胞菌是黄尾鲴溃疡综合征的潜在病原菌,同时五倍子、氟苯尼考等可作为候选药物防治湖南株洲地区的黄尾鲴溃疡综合征。

关键词: 黄尾鲴 溃疡综合征 舒氏气单胞菌 组织病理观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