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栉孔扇贝对8:2FTCA的代谢转化与氧化应激响应

中国环境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栉孔扇贝对8:2氟调聚羧酸(8:2FTCA)的代谢转化特征以及代谢过程中靶器官的氧化应激响应.结果发现,栉孔扇贝可将8:2FTCA转化为8:2氟调聚不饱和酸(8:2FTUCA)、7:3氟调聚羧酸(7:3FTCA)、全氟辛酸(PFOA)、全氟壬酸(PFNA)和全氟庚酸(PFHp A)等代谢产物.栉孔扇贝鳃和肝脏中代谢产物总量最高,为8:2FTCA的主要代谢靶器官.与本课题组前期虾夷扇贝的相关研究相比,8:2FTCA在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体内的生物转化行为主要有3方面相似之处:检测到的代谢产物相同、代谢靶器官相同以及鳃是最终代谢产物PFOA生成和蓄积的主要场所;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栉孔扇贝中代谢产物以7:3FTCA占比较高,虾夷扇贝中则是PFOA占比较高.同时在8:2FTCA暴露过程中,栉孔扇贝靶器官的关键抗氧化酶出现了一定的应激效应.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等氧化应激指标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系出现不同程度变化:GSH-Px在整个代谢转化过程中呈现抑制效应;SOD,CAT活性在鳃中呈诱导效应,而在肝脏中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低剂量组中均呈抑制效应,高剂量组中大部分时间呈诱导效应.GSH和MDA含量不仅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组织间也存在差异.暴露实验结束后,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关键词: 氟调聚羧酸(FTCAs) 全氟烷基羧酸(PFCAs) 生物转化 抗氧化酶系 栉孔扇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起始密度比对舟形藻和小球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种间竞争进行有益微藻共培养和构建池塘优良藻相,文章探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和起始密度比[小皮舟形藻(Navicula pelliculosa)∶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分别为1∶10、1∶1、1∶0.1]对2种藻类生长竞争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种培养中,10~15℃小皮舟形藻的细胞密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3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大值为0.50×106个·mL-1,35℃时停止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10~15℃小球藻生长缓慢甚至停止,20~35℃细胞生长迅速,最大值为14.15×106个·m L-1,适宜生长温度为35℃。混合培养中小皮舟形藻生长速率均高于单种培养,且随小球藻接种比例增加逐渐升高,在适宜温度下,混合培养的细胞峰值显著高于单种培养;混合培养中小球藻的接种密度越小生长速率则越大,1∶0.1组显著高于单种培养组,1∶10组则显著低于单种培养组。小球藻对小皮舟形藻的竞争抑制作用较小,混合培养中,小球藻对小皮舟形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随温度升高和小球藻密度增加而增大,小皮舟形藻对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随温度和小皮舟形藻比重增加而增大。2种微藻能够稳定共存。

关键词: 小皮舟形藻 小球藻 温度 起始密度比 生长速率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管蛋白β-Tubulin在二、三倍体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表达与定位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管构成纺锤体主要架构,在染色体配对与分离过程起重要作用。通过β-tubulin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三倍体虹鳟卵巢败育根本原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β-tubulin基因开放阅读框1 533 bp,编码424个氨基酸。β-Tubulin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47.5 kDa。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与银大马哈鱼(O. kisutch)同源性高达99.59%。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虹鳟与大鳞大马哈鱼(O. tshawytscha)和红点鲑(Salvelinus alpinus)聚为一支。实时定量检测发现β-tubulin基因在二倍体雌性虹鳟卵巢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240—330 dpf同一发育阶段中,β-tubulin基因在二倍体雌性虹鳟卵巢中的表达量较三倍体雌性虹鳟相对较高,且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40—330dpf,β-Tubulin蛋白主要在二倍体虹鳟卵母细胞核内表达,在三倍体虹鳟卵原细胞核内表达量较少。推测三倍体虹鳟性腺败育可能与β-tubulin基因的低表达与组织异常定位有关,结果为进一步揭示三倍体虹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受阻提供基础理论。

关键词: 虹鳟 β-tubulin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含DHA藻油微胶囊粉制备工艺优化

现代农业装备 2021

摘要:为提高藻油的微胶囊化效率和抗氧化性能,以富含DHA的藻油为试验原料,将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以壁材(麦芽糊精+卵磷脂)、壁材、藻油比例及高压均质为影响因素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藻油微胶囊粉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适宜的微胶囊化条件为麦芽糊精:卵磷脂为20:1、壁材:藻油为7.5:1.0、高压均质压力为850 bar,该条件下包埋率为88.72%.藻油微胶囊粉制备过程中,高压均质处理可显著提高乳状液的乳析指数,从而提升藻油包埋率,改善微胶囊粉的质量特性.经高压均质处理的藻油微胶囊粉的氧化稳定性优于非高压均质样品,加速氧化20 d后POV值仅为原藻油的三分之一,说明高压均质可赋予产品更好贮藏品质.

关键词: 藻油;微胶囊;包埋率;响应面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通道模型的鲥鯸淀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模拟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比较分析了鲥鯸淀生态修复区和对照区的生态系统结构、食物网变化和能量流动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同种鱼类营养级略低于对照区;修复区牧食链与腐食链增加了鲇、鳜以及团头鲂、草鱼,相比对照区更为复杂。生态修复区各营养级之间能量的转换效率(Ⅱ~Ⅱ依次为0.0521、0.0205、0.0144)高于对照区(Ⅱ~Ⅱ依次为0.0406、0.0138、0.00854),且总能量转换效率(2.5%)也高于后者(1.7%)。生态修复区连接系数(0.22)略低于对照区(0.27),但系统杂食性指数则相反(0.15>0.14);生态修复区Finn’s循环指数(0.61)、Finn’s平均路径长度(0.08)低于对照区(分别为1.73、2.20)。两区域生态系统的总体特征表明,生态修复区食物网结构更为复杂,能量传递效率有所提高;但生态系统的营养流经食物链的长度缩短了,物质再循环的比例有所下降。同时,生态修复区存在生产量大于呼吸量的情况,鲥鯸淀区域应该适当放流肉食性、草食性鱼类,定期捕捞滤食性鱼类,增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鲥鯸淀 生态通道模型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大水面 生态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淡水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水产 20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OⅠ基因研究钱塘江三角鲂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亲本、放流和自然捕捞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运用PCR产物纯化测序的方法,测定了三角鲂2个亲本群体、3个放流群体和1个自然捕捞群体共计6个群体224尾样品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Ⅰ,COⅠ)基因序列。结果表明:在661 bp序列中共检测到192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29.05%),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5%、28.0%、29.0%和16.5%,A+T含量(54.5%)高于G+C含量(45.5%);共检测到31个单倍型,其中,6个为至少2个群体共享的单倍型,hap9和hap2为第一、二优势单倍型,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8.66%和22.32%,25个为仅1个群体享有的特有单倍型(占总样本数的13.4%),这与基于单倍型的网络结构图得出的hap9为最原始单倍型的结果一致;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10~0.848(平均值0.705),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3 07~0.008 40(平均值0.005 78),其中,景山亲本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余杭放流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09 34~0.193 55(平均值0.099 09),基因流(Nm)>1;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群体内遗传变异为90.09%,群体间遗传变异为9.91%,6个群体间的Nei’s遗传距离为0.003~0.009。研究表明,钱塘江三角鲂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基因交流较多,部分群体间存在中等遗传分化,自然捕捞与养殖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关键词: 三角鲂 钱塘江 COⅠ基因 群体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大数据的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方案

移动信息 2021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审计信息系统在全国审计工作中逐步推广利用起来.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度.文章主要分析了审计信息化应用的背景及意义,结合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和流程,研究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和方案.

关键词: 大数据 事业单位 审计信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活性多糖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水产学杂志 2021

摘要: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生素替代品是水产动物养殖的重要任务。天然活性多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力、刺激干扰素形成等功效,在水产养殖业中有广阔的应有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天然活性多糖对鱼、虾、蟹、海参等水产动物生长、免疫、抗病、抗氧化等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绿色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活性多糖 海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纹钱蝶鱼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多纹钱蝶鱼(Selenotocamultifasciata)人工繁育技术,为其生产性育苗工艺和管理技术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人工养殖的多纹钱蝶鱼经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对胚胎及胚后发育阶段进行了连续观察、拍照和测量。结果显示,水温(27.0±1.0)℃,盐度32条件下,多纹钱蝶鱼从受精卵发育,经18 h 20 min出膜,受精后3 h进入囊胚期, 4.5 h进入原肠期, 8 h进入胚体形成期, 8.5 h进入器官形成期,器官形成顺序为视囊期、尾泡形成期、肌节期、脑泡期、耳囊期、尾芽期、尾鳍期、晶体形成期、耳石形成期, 16.5 h出现心跳, 17.5 h出现肌肉效应, 18.5 h完成出膜。多纹钱蝶鱼胚后发育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初孵仔鱼全长1.350~1.655 mm;水温26℃下,出膜后2 d卵黄囊完全消失;出膜后3 d仔鱼开口,口裂0.265~0.280 mm;出膜后15 d,鱼体体色加深,进入稚鱼期;19 d,胸鳍发育完全; 23 d,背鳍发育完全; 29 d,尾鳍、臀鳍发育完全; 33 d,鱼身上鳞片基本长出,身体不再透明,发育至幼鱼期,此时全长15.625~15.647 mm,体长12.013~12.234 mm,体重0.045~0.059 g,心跳150~159次/min。

关键词: 多纹钱蝶鱼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人工繁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