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监测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贵州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贵州省9个不同地区171个水稻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稻瘟病菌各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呈连续性分布,最小EC50与最大EC50分别为1.36mg/L和13.06mg/L;各地区平均EC50值为4.79~6.62mg/L;最低抗性水平为0.2,最高抗性水平为1.92,相差9.6倍,平均抗性水平为0.7~0.97。贵州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仍然处于敏感或低抗水平,目前可继续将稻瘟灵作为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主要药剂。


不同水稻问栽组合田间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水稻品种多样性与稻瘟病菌群体变异的关系,采用rep-PCR分子指纹对分离自贵州省雷山县和湄潭县水稻间栽组合上的4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0个单孢菌株分别扩增出5~9条谱带,大小为0.5~15 kb,80%左右的条带集中在1~10 kb;在0.74遗传相似水平下,供试菌株可划分为6个遗传宗谱,菌株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寄主品种相关,3个间栽组合主栽品种上的11个菌株分属5个宗谱4个亚宗谱,净栽主栽品种上的14个菌株分属4个宗谱3个亚宗谱,而净栽糯稻上的8个菌株和间栽糯稻上的7个菌株则分属4个宗谱及3个宗谱3个亚宗谱.结论:间栽田块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组成较净栽田块丰富,水稻品种混合间栽有利于增加田间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降低寄主遗传背景单一化对稻瘟病菌的定向选择风险.


中国西南矮马品种的mtDNA 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生物技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mtDNA Cytb)基因为标记,对中国西南矮马品种(广西德保、四川越西和贵州矮马)共30个样本的mtDNA Cytb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为中国西南矮马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南矮马样本mtDNA 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利用现代生物信息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7种单倍型,38个变异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71%;贵州矮马具有最高的单倍型多样度(Hd)(0.889),最低的为德保矮马(0.756),核苷酸多样度(Pi)最高的为贵州矮马(0.00456),最低的为德保矮马(0.00226)。系统发育树中每一个分支均含有西南矮马群体的信息。结论:中国西南矮马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贵州矮马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德保矮马相对较低;系统发生关系分析说明中国西南矮马具有多个母系起源,经过多次驯化。


三北98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母本的适宜密度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三北98杂交油菜品种高产制种技术中育苗移栽母本的最佳密度,为大面积种子生产提供参考,研究了三北98杂交油菜母本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北98制种中,父母本行比为1∶6,母本密度为4 000~10 000株/667m2时,其制种产量与母本密度呈一元二次抛物线y=25.342 9+1.862 8×10-2 x-1.360 7×10-6 x2,通过求极值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6 845株/667m2,其构成产量的单位面积实收株数为2 900~3 800株/667m2,单株有效角果为450~650角/株,角粒数14~17粒/角,千粒重3.9g。
关键词: 三北98 杂交油菜 隐性核不育 两系制种 母本密度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辅助油菜育种中合理选配亲本以及加快遗传改良进程提供可靠依据,采用SSR标记对37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和59份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62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2.9条。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93;以0.62为阀值,将96份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除了2365AB及2149AB外,其余35份隐性核不育系聚在类群Ⅱ和类群Ⅲ中,恢复系聚在类群Ⅰ、Ⅱ、Ⅳ、Ⅴ、Ⅵ和Ⅶ中;虽然隐性核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是有14份隐性核不育系与19份恢复系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7,这对育种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油菜产油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施硼量6个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油菜产油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已有的研究资料和笔者的试验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油量与播期呈负相关、与密度多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与氮肥施用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与磷、钾肥呈直线相关关系,与硼肥施用量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关于磷、钾、硼肥对油菜产油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高油份品种(≥44.00%)获得最高产油量的施氮量平均为185.18 kg/hm2,产油量平均为1 442.60 kg/hm2。含油率较低品种(<42.00%)获得最高产油量时的施氮量平均为286.28 kg/hm2,产油量平均为1 350.57 kg/hm2,高含油率品种产油量比含油率较低品种的产油量平均高6.81%;当施纯氮185.18 kg/hm2时,含油率较低品种的产油量平均为1 247.84 kg/hm2,高含油率品种产油量比含油率较低品种的产油量平均高15.61%。油菜品种含油量与获得最高产油量的施氮间呈极显著负相关(-0.980 0**)。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高油份品种高产保优栽培措中氮、磷、钾、硼肥施用量分别为187.5~195、105~120、135~150、22.5 kg/hm2。密度和播期根据各地栽培习惯而定,贵州油菜移栽播期9月10~16日,密度6~10.5万株/hm2。[结论]明确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对甘蓝型油菜产油量的影响,提出高油份品种高产保优栽培措施。


小麦新品种黔麦19号的选育与配套技术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麦19号系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以自育品系9665作母本,夏繁28为父本,采用改良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区试表现高产、优质、抗病与抗旱等特点,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麦2011002号),现已在贵州省内推广130 hm2以上。


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基于贵阳市、贵安新区的调研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点打造"五个100工程"内容之一,要求到2017年示范园区成为贵州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为了及时了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贵阳市和贵安新区的农业园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园区建设进展快速,推进有序,在运行机制上有一些创新,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黔金荞麦栽培驯化试验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金荞麦为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在贵州省不同地区收集的野生金荞麦资源材料中选出草产量高、种子结实性好的资源建立原始种群,并进行驯化栽培试验获得的新品系。驯化试验结果为:黔金荞麦在试验点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生育期较对照原始群体晚9 d;黔金荞麦的粗蛋白质含量为22.02%,比原始群体增加10.60%;粗纤维含量为13.51%、比原始群体低11.18%;干草产量为15 762 kg/hm2、比原始群体增产10.67%。因此,与原始群体比较,黔金荞麦产量高、品质优,驯化栽培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