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从猪脑组织分离鉴定2型猪链球菌及药敏试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

摘要:猪链球菌病是国家规定的一种二类动物疫病,它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的传染性疾病,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主要引起猪脑膜炎以及败血症等疫病。根据猪链球菌的荚膜多糖抗原可将其分为35个血清型,即1~34型和1/2型。对猪致病性较强的是1型、2型、1/2型、7型和9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是流行最广、致病性最强的血清型,其次是9型、7型、1型。近几年来,猪2型链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栽培种与野生种(Arachis stenosperma)种间杂种的创制、鉴定与遗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二倍体野生种A.stenosperma具有抗根结线虫病、锈病和晚斑病等特性,是改良花生栽培种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花生栽培品种豫花15与A.stenosperma人工杂交,通过胚拯救获得了种间杂种w1401。分别以端粒重复序列、5S rDNA、45S rDNA和A.duranensis、A.stenosperma、A.ipaёnsis基因组DNA为探针,通过顺序荧光原位杂交,同时用转座子标记鉴定该种间杂种。研究结果表明,种间杂种w1401的三个基因组分别与豫花15A、B和A.stenosperma的基因组对应,其基因组的染色体核型也分别与栽培种核型和野生种核型对应,为鉴定杂种后代奠定了细胞学基础。筛选了34个A.stenosperma特异的SSR和转座子标记,其中32个是与豫花15共显性标记,为进一步开发和鉴定豫花15与A.stenosperma染色体易位系、渐渗系奠定了分子标记基础。此外,还分析比较了w1401与两个亲本部分植物学性状和抗病性差异,结果显示w1401较豫花15晚斑病抗性明显提高,展示了良好的育种前景。

关键词: A.stenosperma 种间杂交 分子标记 顺序荧光原位杂交 晚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东地区早秋花椰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早秋花椰菜是豫东地区露地秋茬蔬菜栽培的主要茬口之一,通过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可使早秋花椰菜667m~2产量达3 000kg,产值约0.6万元。

关键词: 早秋 花椰菜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减少猪流行性腹泻(PED)给养猪业带来的损失,根据PEDV的S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针对PEDV的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特异地检测出PEDV。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2016年河南地区38家发生腹泻的猪场的256份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阳性猪场为30家,阳性样本为157份,检出率高于试纸条检测方法。可见,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强,可用于PEDV感染疑似病例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RT-PCR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垄耕作对小麦玉米产量及耕层土壤养分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在河南省温县(2013~2014年)和西华县(2014~2015年)小麦、玉米2季作物的试验,研究粉垄耕作对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分析耕作措施与作物生产、养分吸收的关系,为作物高产和施肥管理提借鉴。小麦播种季,设旋耕(12~16 cm,CK),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夏玉米在小麦收获后贴茬播种,其它一切农事操作均保持一致。结果表明,FL1、FL2处理小麦当季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8.5%、23.5%,FL2>FL1;玉米季,FL1、FL2处理的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10.4%、5.8%。土壤养分方面,与CK相比,FL1、FL2处理能够增加小麦成熟期潮土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74.49 mg kg~(-1),显著降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降低玉米季土壤耕层速效养分含量。FL1、FL2处理显著增加砂姜黑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高2.2 mg kg~(-1),降低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降低7.54 mg kg~(-1)、13.38 mg kg~(-1)。小麦季,FL1、FL2处理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CK,比CK高出5~19个单位;玉米季,偏生产力比CK高出3~15个单位。说明在养分投入、农事操作等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粉垄耕作(FL1,FL2)能够增加小麦、玉米两季作物产量,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氮的吸收。此外,适当增加耕作层的厚度更有助于当季小麦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小麦 玉米 产量 土壤养分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对植烟土壤改良及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河南科学 2017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及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使植烟土壤养分有效性、团聚性和烤烟产量等经济性状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0.25~2 mm团聚体是土壤中占绝对优势的粒级,对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贡献最大,施用生物质炭有利于其形成和积累以及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其中,常规施肥+生物质炭1500 kg/hm~2(T4)和常规施肥+生物质炭2250 kg/hm~2(T5)处理效果显著.同时,生物质炭配施化肥还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提高,以T5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常规施肥(T2)处理提高16.0%和15.2%.产量和产质上T5处理最高,与T2相比,分别增加497.9 kg/hm~2和9509元/hm~2.总之,施用生物质炭可改善植烟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以及烤烟产量和产值等经济性状,适宜的生物质炭用量为2250 kg/hm~2.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烤烟 土壤改良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提高模型精度,本文通过连续5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氮磷耦合水平下,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植株氮含量以及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以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基于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植株氮含量的最佳植被指数,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基于植被指数的植株氮含量监测模型;最后以植株氮含量为链接点,按照"植被指数—植株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联系,建立融合植被指数与植株氮含量的冬小麦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结果表明: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基于植株氮含量建立的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精度;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分别基于修正叶绿素吸收反射率指数(MCARI_1)、归一化差值叶绿素指数(NDCI)、修正归一化差异指数(mNDVI)、MCARI_1、NDCI植被指数建立植株氮含量监测模型,监测精度(R~2)分别为0.826、0.854、0.867、0.859和0.819;以植株氮含量为链接点,通过"植被指数—植株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间接联系,建立基于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植被指数且融合植株氮含量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R~2分别为0.935、0.972、0.990、0.979和0.936;以独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分别为11.26%、10.74%、8.41%、10.25%和11.3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221 g×kg~(-1)、1.825 g×kg~(-1)、1.214 g×kg~(-1)、1.767 g×kg~(-1)和2.137 g×kg~(-1)。说明基于不同生育时期植被指数链接植株氮含量可以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有效监测,且模型具有较好的年度间重演性和品种间适应性。

关键词: 冬小麦 高光谱遥感 冠层光谱反射率 籽粒蛋白质含量 植株含氮量 植被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研究

河南农业 2017

摘要: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三农"发展新难题,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破解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题,要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形势变化,优化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等要素配置,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适应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分离鉴定及鉴别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的鉴别诊断方法,对从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猪场采集的患呼吸道疾病的猪只样品进行支原体的分离培养,针对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设计了2对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480 bp和360 bp,对所分离纯化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了菌落形态观察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病原微生物为支原体,菌落呈典型的"煎蛋样"特征;通过单一PCR扩增反应,分别得到了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相应的目的扩增片段。表明分离到了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在单一扩增的基础上,建立了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二重PCR反应方法,可同时得到2条目的条带,与单一PCR扩增结果一致。表明建立的二重PCR方法可用于猪肺炎支原体与猪鼻支原体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猪鼻支原体 鉴别诊断 二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其相关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明确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抗性鉴定方法,采用粗毒素浸种法、粗毒素浸根法、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及田间病圃接种法,研究烟草革新3号(抗病品种,R)、G28(R)、金星6007(中抗品种,MR)、小黄金1025(感病品种,S)、红花大金元(S)等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并对其抗性鉴定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鉴定结果与粗毒素浸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负相关,与田间病圃接种法的鉴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粗毒素浸种法不受季节限制,可以对烟草材料黑胫病的抗性进行大批量筛选。粗毒素浸根法和田间病圃接种法有一定的缺陷,可以作为粗毒素浸种法和孢子悬浮液浸根法的辅助鉴定方法。在整个抗性鉴定过程中,孢子悬浮液浸根法可观测到烟株病情指数和发病率的动态变化,较其他3种方法更能准确、合理地评价品种抗性。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 Tucker) 抗性鉴定效果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