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三种根类药材上污染真菌的分离方法优化

中国现代中药 2017

摘要:目的:优化药材上主要污染真菌的分离方法,并分析三七、柴胡和党参的污染真菌情况。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方法结合稀释平板法考察药材种类(A)、摇床转速(B)、振摇时间(C)和培养基种类(D)对真菌总数、曲霉菌和青霉菌分离效果的影响,曲霉菌和青霉菌根据形态进行鉴定。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UPLC-MS/MS)检测三种药材上黄曲霉毒素(AFs)的污染情况。结果:药材上真菌总数和曲霉菌的最优分离条件为转速130 r·min-1,振摇时间15 min,YES培养基;青霉菌的最优分离条件为转速160 r·min-1,振摇时间30 min,PDA培养基。党参上的真菌总数高于三七和柴胡,三种药材上曲霉菌数均高于青霉菌数。柴胡上检测到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为4.54μg·kg-1,三七和党参上未检出AFs。结论:分离条件对分离结果有一定影响,三种药材上曲霉属真菌的污染值得重视。

关键词: 三七 柴胡 党参 真菌总数 曲霉 青霉 正交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草酮对高粱精异丙甲草胺药害缓解作用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高粱田精异丙甲草胺安全剂的使用技术,在室内盆栽条件下,研究解草酮对高粱精异丙甲草胺药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解草酮20g/kg种子处理可使精异丙甲草胺300~1 200g/hm~2对高粱株高抑制率降低38.28%~67.50%,随着除草剂使用剂量加大,解草酮的缓解作用逐渐降低。解草酮1.25~20g/kg种子处理,能够使精异丙甲草胺1 800g/hm~2对高粱株高抑制作用降低40.14%~46.37%,解草酮处理剂量改变,其缓解效果变化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解草酮1g/kg种子处理可显著提高高粱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耐药性,精异丙甲草胺对高粱株高和鲜质量抑制中剂量(ED_(50)值)分别提高32.06、35.17倍。对不同高粱品种进行测定表明,解草酮1g/kg种子处理对不同高粱品种保护效果差异较大,对‘绿宝甜’‘黄河’和‘龙杂13’等高粱品种保护效果较好,对‘沈杂5’‘龙杂5’‘龙杂10’‘龙杂11’等品种保护效果较差。以上研究表明,解草酮种子处理能够有效提高部分高粱品种对精异丙甲草胺的耐药性,降低精异丙甲草胺药害风险。

关键词: 解草酮 精异丙甲草胺 高粱 药害 种子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质量标准

中国食用菌 2017

摘要:玉米芯发酵料栽培平菇为河南省主要种植模式,以玉米芯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含水量、C/N、颜色的变化,制作发酵比色图卡,供广大种植户在原料发酵过程参考对比。

关键词: 玉米芯 发酵 质量 平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冷冷冻过程对速冻油条加工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无铝油条预混粉为原料制作速冻油条,研究油条不同预冷时间、预冷温度、冷冻温度对油条物理特性(温度变化、湿基含水率变化、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探讨速冻工艺对油条品质的影响规律及最佳速冻工艺。结果表明:随预冷时间的延长,预冷及冷冻温度的降低,油条皮和瓤的温度逐渐降低,降温速率加快;随预冷时间延长和预冷温度降低,油条皮和瓤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增加,速冻后湿基含水率降低量减小;油条的感官品质和质构品质随预冷时间的延长及预冷和冷冻温度的降低而上升。确定预冷温度0?℃,预冷时间45 min,冷冻温度-30?℃以下,冷冻时间30 min为无铝速冻油条最佳制备工艺。

关键词: 预冷 冷冻 品质 速冻油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富硒农产品标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7

摘要: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中硒含量及其检测方法等标准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富硒农产品 标准体系 标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甘膦人工抗原的制备及兔源多抗的ELISA鉴定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法和戊二醛(glutaraldehyde,GA)法,合成了草甘膦(N-(phosphonomethyl)glycine,PMG)人工抗原,通过免疫制备高敏感性、特异性的兔PMG多克隆抗血清并进行鉴定。将PMG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PMG-BSA和包被抗原PMG-OVA。经紫外扫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抗。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测定多抗效价,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免疫的3只兔血清效价均达1∶104以上,2号兔多抗效果最好,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9μg/m L,且具备良好的特异性。本实验成功合成了PMG人工抗原,并制得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兔多抗,为PMG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甘膦 人工抗原 多抗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独龙鸡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给独龙鸡的科学研究积累基础数据,为独龙鸡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通过测定成年独龙鸡的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对独龙鸡的种质特性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独龙鸡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为22.237%,粗脂肪含量为4.113%,水分含量为71.323%,腿肌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腿肌粗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胸肌(P≤0.01);p H值、肉色(a~*、b~*值)公、母鸡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肉色L~*值、滴水损失、失水率、剪切力公、母鸡间无显著差异(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白蛋白含量独龙鸡公鸡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胆固醇含量独龙鸡母鸡显著高于公鸡(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尿酸含量独龙鸡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5);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球蛋白、总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独龙鸡母鸡与公鸡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云南独龙鸡是一种营养价值高、肉质优良的地方鸡种。

关键词: 独龙鸡 肉品质 血液生化指标 肉质 地方鸡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区玉米小麦高效施肥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在驻马店地力为中低水平的砂姜黑土上进行玉米小麦田间试验,研究砂姜黑土区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增产幅度为19.4%~41.8%,小麦增产幅度为35.4%~50.1%;小麦玉米2个试验点控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产量达到最高,玉米达到8 803.5,9 137.0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91.5,289.5 kg/hm~2,小麦达到7 736.0,7 816.5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提高了50.0,53.0 kg/hm~2,且控释肥处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玉米产量显著提高,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而小麦产量下降,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减施氮肥存在减产风险。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高效施肥技术 控释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土壤硝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和低聚木糖对肉鸡生产性能酸梭菌和低聚木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探讨了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低聚木糖对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288只21日龄Ross308肉鸡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丁酸梭菌组、低聚木糖组和丁酸梭菌+低聚木糖组),每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同时添加丁酸梭菌和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肉鸡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P<0.05),两者有明显的互作效应(P<0.05);添加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肉鸡的胸肌率(P<0.05),单独添加丁酸梭菌和低聚木糖以及同时添加两者能显著降低肉鸡的腹脂率,两者互作效应明显(P<0.05);同时添加丁酸梭菌和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胸肌的p H45 min及降低滴水损失(P<0.05),且互作效应明显(P<0.05);添加丁酸梭菌及同时添加丁酸梭菌和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胸肌的红度(a*)(P<0.05)。综上所述,丁酸梭菌和低聚木糖可互作改善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

关键词: 肉鸡 丁酸梭菌 低聚木糖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幼苗显微组织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甘蓝型油菜显微组织结构与其抗寒性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温度和低温胁迫不同时段下的2份抗寒型及2份寒敏感型甘蓝型油菜材料幼苗叶片与茎进行制片,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与茎的显微组织结构并拍照,进而比较分析各同类组织结构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低温胁迫不同时段下,各材料幼茎解剖结构间无明显差异;常温下,抗寒材料叶片叶肉及主脉显微结构各组织间的辨识度与界限清晰度优于寒敏感材料,抗寒材料主脉显微结构中维管束鞘外围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厚度小于寒敏感材料;-2℃胁迫下,寒敏感材料叶片叶肉各组织的排列较抗寒型材料更为杂乱无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抗寒材料叶肉细胞间隙较寒敏感材料有显著增多增大趋势。可见,叶片是油菜感知低温逆境胁迫及传导胁迫信号的主要器官;叶片叶肉与主脉显微结构中各组织间的辨识度、界限清晰度以及主脉维管束鞘外围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厚度可作为评判油菜抗寒性强弱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抗寒性 显微结构 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