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免耕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在定西市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采用尼龙网袋埋袋法,在免耕条件下将玉米秸秆、猪粪、堆肥3种有机物料以高、中、低量还田,研究对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物料均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其中在加入有机物料高量条件下,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变化依次为秸秆、堆肥、猪粪;中、低量水平下由高到低依次为堆肥、秸秆、猪粪。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在加入有机物料高、中量水平下增加趋势表现为堆肥、秸秆、猪粪,低量水平表现为堆肥、猪粪、秸秆。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免耕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原鉴定

植物保护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8月,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燕麦炭疽病病叶上分离得到产生镰刀形分生孢子的刺盘孢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病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将其鉴定为Colletotrichum cereale Manns。病菌分生孢子盘生大量黑色针状刚毛;分生孢子单细胞,镰刀形,无色,(17.43~24.90)μm×(1.99~3.74)μm,平均(22.02±1.80)μm×(2.85±0.36)μm;分生孢子萌生的附着胞黑色,卵圆形或近圆形,(6.23~7.97)μm×(4.98~6.23)μm,平均(7.30±0.52)μm×(5.82±0.48)μm;菌丝生附着胞黑色,近圆形、长椭圆形或裂瓣状,(7.47~14.94)μm×(4.98~9.96)μm,平均(10.87±1.46)μm×(6.74±1.01)μm。病菌菌丝在5~35℃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离体叶片,23~25℃),菌株蒙-3-1对供试的2个裸燕麦品种和8个皮燕麦品种均具有强的致病性,但不侵染小麦、玉米、谷子和高粱。

关键词: 燕麦 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cereale 寄主专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不同覆盖方式对豌豆耗水和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半干旱区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豌豆耗水特征、产量以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连续2年测定并研究了全膜覆土穴播(PMS)、全膜覆盖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3种不同处理的豌豆发育动态、0~200 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豌豆地上生物量动态、产量和耗水量。结果表明:PMS处理使豌豆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并延长全生育期天数,PMS处理的豌豆生育期在2011、2012年分别较CK延长了12 d和7 d,较PM分别延长了17d和13 d;地膜覆盖使豌豆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但3种处理全生育期的耗水量无显著差异;在开花前,PM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其次为PMS,CK最小,在收获期,PMS的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PM;PM和PMS的产量较CK分别在2011、2012年提高了50.8%和27.2%、70.3%和30.3%,与PM处理相比,PMS的豌豆产量在2011、2012年提高了12.9%、5.6%,但2个处理的土壤耗水量在2年均无显著差异。尤其重要的是,地膜覆盖种植2年豌豆后,PM和PMS的土壤贮水量较CK提高了89.3 mm和95.7 mm。因此,通过覆盖降低棵间蒸发是提高旱地豌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豌豆 全膜覆土穴播 土壤含水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冻果蔬生产加工关键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酿造 2015

摘要:速冻果蔬产品为目前市场前景非常好的一类初级加工农产品。从速冻果蔬生产加工关键工艺、包装材料和解冻方式对品质的影响、干耗、玻璃态保藏技术和面临的质量安全问题等方面对速冻果蔬的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简要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速冻果蔬 生产 工艺技术 进展 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桃品种在甘肃兰州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林业科技通讯 2015

摘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2009年引进21个桃品种在兰州地区试栽,经5年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油桃夏至早红"、普通桃"北京51号"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兰州地区发展。同时,配套开展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夏至早红” “北京51号” 引种 兰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试管苗大田移栽生产原原种关键技术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以陇薯3号、陇薯10号脱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4种育苗方式进行早春温室育苗。结果表明,育苗30 d,2个品种叶片数和植株鲜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现为苗床铺营养土育苗>营养钵装营养土育苗>苗床铺蛭石育苗>营养钵装蛭石育苗。2个品种幼苗移栽大田,在施N 150~375 kg/hm2范围内设置4个施肥处理,结果成熟期株高和植株鲜质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大逐渐升高,以施N 375 kg/hm2处理最大,平均分别较施N 150、225、300 kg/hm2处理高32.9%、20.7%、7.9%和62.0%、34.7%、20.0%,而茎粗、主茎分枝数和产量均表现出随肥料用量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2个品种茎粗、主茎数及原原种产量施N 300 kg/hm2处理平均分别较施N 150、225、375 kg/hm2处理高23.3%、9.8%、8.3%和31.4%、21.0%、7.0%和45.0%、25.7%、15.6%。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苗 大田移栽 施肥 原原种 产量 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旱作区大豆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地区开展播种密度对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其主要经济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田间耗水量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9.0万株/hm2~27.0万株/hm2的范围内,晚熟品种‘汾豆78’、‘晋豆23’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早熟品种‘中黄30’、‘晋豆19’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适宜播种密度能够明显提高旱作区大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旱作大豆 种植密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叶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5

摘要:以马铃薯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和试剂盒法提取马铃薯叶片基因组DNA。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可得到满足SSR-PCR扩增要求的DNA,其中试剂盒较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高、杂质少,DNA得率低,操作简单,耗时短,毒害小,但费用较改良CTAB法高。实践中可根据条件选择适宜方法提取马铃薯基因组DNA。

关键词: 马铃薯 DNA提取 改良CTAB 试剂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氮肥运筹对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陇东雨养农业区产量和生育指标同步提高的最佳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方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方法】本试验以先玉335为试材,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设置了2个氮肥用量(150、225kg·hm-2),2个密度(6×104、7.5×104株/hm2)和5个氮肥追施比例及时期(底肥100%;拔节期追施100%;底肥50%、拔节期50%;底肥50%、拔节期30%、抽雄期20%;底肥50%、拔节期10%、抽雄期40%)。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氮肥用量及密度范围内,相同施氮量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产量极显著增加,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减少;相同密度不同氮肥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高氮处理玉米产量优于低氮处理;相同密度及氮肥用量条件下,氮肥运筹方式间产量差异均极显著,以基肥﹕拔节肥比例为50%﹕50%的处理Pn、Gs、Tr均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变化一致。与播前或拔节期一次性施肥相比,氮肥分期施用可以延缓玉米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的下降,增加生育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和转运量,优化产量构成,基肥和拔节肥施用比例为50%﹕50%时效果尤为显著。因此,通过种植密度和氮肥运筹方式的集成优化,可以实现陇东雨养农业区春玉米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协同提高。【结论】产量不降低是农业生产的目的,玉米生理指标的提高是保证产量的根本。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密度7.5×104株/hm2、施氮量150 kg·hm-2以及基肥:拔节肥比例为50%﹕50%的氮肥运筹方式,是陇东雨养农业区的一种高产、节氮、增效、环保的栽培模式。

关键词: 春玉米 密度 氮肥运筹 产量 生理指标 陇东旱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鹰嘴豆间作条件下不同施磷量对灌耕灰钙土无机磷组分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引黄灌区的灌耕灰钙土区域,通过玉米/鹰嘴豆间作种植,采用蒋柏藩、顾益初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施磷水平和间作种植方式对玉米、鹰嘴豆土壤无机磷素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各无机磷形态含量顺序为O-P>Ca10-P>Ca8-P>Al-P>Fe-P>Ca2-P,施磷能够显著提高玉米和鹰嘴豆土壤中Ca2-P、Ca8-P、Al-P和Fe-P的含量,O-P和Ca10-P的含量不随施磷量增加发生显著性变化;与单作相比,间作种植对鹰嘴豆土壤带各无机磷组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间作玉米种植带土壤各组分无机磷含量均低于单作土壤,其中不施磷肥处理下Fe-P、施纯磷40 kg·hm-2处理下Al-P及施纯磷80 kg·hm-2处理下Ca10-P的含量显著低于单作土壤。

关键词: 玉米/鹰嘴豆间作 施磷水平 无机磷组分 灌耕灰钙土 甘肃引黄灌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