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杂交水稻特优航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恢复系航1号是1996年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强恢复系明恢86干种子通过卫星搭载进行高空辐射,F_2代分离类型丰富。重点突出抗倒性、穗型大、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米质较明恢86有所改善,F_2代选择不同点的优良单株97个。F_3代开始,按系谱法到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穿梭育种选择和稻瘟病抗性鉴定,选择抗病性强,经济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定向培育,1998年获得优良株系3个。同年冬到海南与龙特甫A进行小面积制种,命名为特优航1号,2002年1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农药使用的法律要求与农药危害的风险防范

植物保护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介绍了德国农药审批制度和病虫综合治理 ,重点分析了农药的使用、保管、劳动保护、从业资格、植保器材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力求全方位地论述德国是怎样保护植物产品、农药使用者和食品消费者 ,减少、避免和规范使用农药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农药审批制度 农药危害 植物保护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新组合闽玉糯1号的高产群体结构及需氮特性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群体结构和需N特性试验表明,闽玉糯1号叶面积系数(LAI)及叶片净同化率(NAR)较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大喇叭口至抽雄期LAI对NAR影响最大,通过密植保证一定的总粒数,增加抽雄后群体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提高成粒率,是高产的关键措施,适宜种植密度为6.00万株·hm-2;闽玉糯1号属中度喜N品种,N肥利用率较高,最佳施N量为225.5kg·hm-2,采取平稳施肥法(基肥∶拔节肥∶孕穗肥=30%∶35%∶35%)产量最高,生产上应注意中后期管理,重视孕穗肥的施用.

关键词: 闽玉糯1号 群体结构 成粒率 干物质积累 需N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鸭细小病毒和鹅细小病毒二联弱毒细胞苗的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适应于番鸭胚成纤维细胞 (MDEFC)上繁殖 ,并产生细胞病变的鹅细小病毒 (GPV)弱毒疫苗株与番鸭细小病毒 (MPV)弱毒疫苗 ,按适当比例混合 ,试制了 MPV- GPV二联弱毒细胞苗 ,并测定了各项免疫指标。结果显示 :试制出的二联苗对 1日龄雏番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遗传稳定性 ;免疫后 5 d和 7d攻击 GPV强毒 ,保护率分别为 75 %和 1 0 0 % ,同时免疫后 7d血清中 MPV-胶乳凝集抑制 (L PAI)抗体效价均大于 2 1 ,2 1~ 2 8d抗体达高峰 ,有效免疫期超过 6 0 d。疫苗于 - 2 0℃保存期大于 1 2个月。上述结果表明 ,二联弱毒细胞苗安全有效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鹅细小病毒 二联细胞苗 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中CO_2和CH_4的排放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实验方法,研究了东北黑土中CO2和CH4的排放规律。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在东北黑土中有较大的CO2排放量,而且不同作物系统间的排放量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土壤CO2排放总量为5258.1~6025.3kg·hm-2,大豆整个生长期排放总量为6513.1~7484.7kg·hm-2,土壤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源之一。作物-土壤系统中CO2排放通量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水分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CO2主要排放期出现在温度较高的6—8月份,温度是该地区CO2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旱作系统中也产生CH4排放,不同作物系统中的排放量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地和大豆地中CH4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13~2.14kg·hm-2和0.62~0.71kg·hm-2,总排放量不大,农田旱作系统可能不是甲烷的主要源。CH4的排放通量与温度和水分无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 黑土 二氧化碳 甲烷 排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十烷醇和磷酸二氢钾混用对水稻的生理效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CSCD

摘要:应用三十烷醇(TA)处理水稻,结果表明:TA能促进水稻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促进光合速率.不同时期、不同质量浓度的TA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以幼穗分化初期喷施0.5mg/LTA+0.2%KH2PO4的效果最明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水稻幼穗分化初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TA均能提高光合速率,且以1mg/LTA和0.2%KH2PO4混和喷施效果最佳.该结果为水稻生产上喷施TA质量浓度和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三十烷醇(TA) 水稻 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生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几种主要红壤性水稻土的硝化与反硝化活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4种红壤性水稻土硝化和反硝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在4种土壤中的硝化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灰泥土>浅灰黄泥沙土>灰黄泥土>黄泥土,培养642h后硝化率分别为85.6%、24.3%、22.5%和6.7%。不同土壤的硝化率与土壤中硝化细菌数(主要是亚硝酸菌)显著相关(r2=0.95),pH值最高和最低的土壤其硝化率分别表现出最高和最低,但浅灰黄泥沙土在pH5.1条件下,硝化率可达24.3%。在施氮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差异也极显著,其中黄泥土反硝化活性最高,氮肥反硝化损失量达25.16μgN·g-1土,占施氮量的12.12%,反硝化作用可能是该土壤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3种土壤间反硝化活性差异不显著,氮肥反硝化损失量仅占施氮量的-0.15%~0.27%。反硝化菌数量与氮肥反硝化损失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以认为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类型土壤氮肥损失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很大差异。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氧化亚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山地综合开发中红壤保育研究——Ⅰ.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CSCD

摘要:不同垦殖方式对果园生态系统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强度与径流量呈指数方程,水平平台开垦是山地防止径流和土壤侵蚀的有效工程措施,而顺坡开垦种果、果树间种50cm宽禾本科牧草形成草篱带、坡面种植优质牧草平托花生可防止径流发生。果园套种豆科牧草可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种类与数量,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养分含量,调节地表和土层温度,有利于果树生长。

关键词: 径流 土壤侵蚀 果园套种 垦殖方式 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辐照诱变对姬松茸菌丝生长及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经不同剂量60 Coγ射线辐照对姬松茸菌丝生长、扭结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 0 2~ 0 5kGy低剂量辐射后的姬松茸菌丝 ,细胞壁比对照厚 ,而且细胞出现重度质壁分离。随着辐照剂量增大其细胞壁则变薄 ,而且细胞出现轻度质壁分离。经高剂量辐射后 ,姬松茸菌丝生长速度减缓 ,菌丝生长呈稀弱状 ,但与对照相比 ,采用低剂量辐射则有利于促进菌丝生长和提前扭结 ,其子实体增产率达 34 8%。

关键词: 姬松茸 60Coγ辐照 诱变 细胞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荷兰鸢尾开花的效应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CSCD

摘要: 研究了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球对荷兰鸢尾开花的效应.结果表明:用1000mg·L-1乙烯利解除种球休眠后,再用低温和赤霉素处理,可使荷兰鸢尾提前112d开花;9月中旬休眠自然解除后,进行低温处理或低温加赤霉素处理,花期分别提前42d和52d;各处理组植株的开花率为82.2%~89.5%,花枝长度为40.3~45.6cm,平均每株繁殖新球6.0~6.7个;通过分批处理、分批种植、设施栽培等措施,能使荷兰鸢尾在12~4月间开花.提出了荷兰鸢尾12~4月连续供花的生产技术流程.

关键词: 园艺学 荷兰鸢尾 赤霉素 乙烯利 低温处理 开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