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双低菜籽粕对罗曼鸡蛋营养生化指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756羽罗曼蛋鸡,随机均分7组,对照组(组7)使用船牌公司配合饲料,试验组1至组6分别添加7.5%、8.0%、8.5%、9.0%、9.5%、10.0%的双低菜籽粕,进行饲养试验并收集各组鸡蛋,检测鸡蛋中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等营养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双低菜籽粕对鸡蛋的营养生化指标影响不大。添加9.0%双低菜籽粕试验组鸡蛋的氨基酸总量为最高,比对照组高出3百分点,亚油酸和亚麻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蛋鸡日粮中添加9.0%双低菜籽粕对鸡蛋营养物质和风味具有良好效果。


富士苹果MdWRKY40b基因克隆及其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植物抗病相关的一个大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为了揭示WRKY40基因在调控白粉病抗性方面的作用,以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Fuji)为试材,利用特异引物进行RT-PCR基因克隆,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组织中基因的表达及接种苹果白粉菌和用1mmol·L-1水杨酸(SA)喷施处理后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克隆到的片段长度为1 240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长1 002bp,编码33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AtWRKY40、HvWRKY1/2/3等8个序列一致性为48.96%;该基因与拟南芥AtWRKY40同源,故命名为MdWRKY40b,GenBank登录号为JX112907。(2)基因表达分析表明,MdWRKY40b在苹果根、茎、叶、花均有表达,其中根、叶、花中表达量基本相当,茎中表达量最低。(3)该基因明显受苹果白粉菌和SA的强烈诱导表达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两者表达趋势相同、出现最高表达量的时间相近。研究推测,富士苹果容易感白粉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与MdWRKY40b的持续长时间的高表达有关。


密度对10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温带血缘玉米自交系和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作为耐密植育种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以5个美国温带血缘玉米自交系为母本和5个生产上应用较好的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研究不同密度对其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10个玉米自交系中S273和QB193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随密度增加而增加,J106和449随密度增加而下降,QB1148在3种密度条件下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中密度条件下,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自交系有3个,较低的自交系也有3个。②25个组合中,有3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有5个组合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中密度条件下,特殊配合力效应较大的组合有7个,较小的组合有10个;在高、中、低3种密度条件下,25个组合中均以QB1148×S273的产量最高,分别为901.46、854.64、785.91 kg/667 m2,但其特殊配合力效应较低,分别为1.430、0.025、2.336;QB506×S273组合的产量居第二位,分别为861.20、811.35、752.23 kg/667m2,其特殊配合力效应也较高,分别为5.573、5.718、3.36。


果蔗新品系黔蔗06/126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蔗06/126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果蔗新品系,为了鉴定该品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于2010-2011年以黔蔗06/126和黔糖3号(CK)为材料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黔蔗06/126新植蔗的出苗率、宿根发株率和单茎重分别较CK增加12.9%、16.6%和19.7%,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新植蔗产量158.75 t/hm2,宿根蔗130.83 t/hm2,平均144.80t/hm2,分别比CK增产21.5%、19.1%和20.4%;2年3点生产示范中,新植蔗和宿根蔗的平均产量为117.23 t/hm2,较CK增产18.8%,且该品系的抗病虫能力较CK强,抗旱能力相当。


“天红2号”苹果在威宁县的引种初报
《中国南方果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2009年引进"天红2号"苹果,4年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天红2号苹果在贵州省威宁县生长良好,抗性强,易管理,花芽形成好,早结丰产,果面光洁,品质优,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晚熟苹果品种,适合在威宁县及类似气候区域发展。


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弄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幼虫在水稻田间的分布情况,采用全田调查和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运用I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空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幼虫在秧田返栽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移栽田,幼虫在秧田返栽田和移栽田水稻植株根部均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田块的中部区域,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原因系环境因素造成,秧田返栽田密度较高田块的聚集原因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稻水象甲幼虫的习性有关。


国内外科技型农业发展模式对贵州的借鉴价值
《贵州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现代科技型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尤其以科技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为重点展开简要综述,强调了科技型农业模式的发展因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而产生的差异性,以及国内外科技型农业模式对贵州的借鉴价值。同时指出,各地科技模式在实践探索上应各具特色,理论归纳上需关注驱动机制及路径选择。最后结合贵州省情,分析了贵州科技型农业发展环境及其国内外现代科技型农业发展模式对贵州可能的借鉴价值。


建植第1年刈割对黑麦草+白三叶草地杂草空间格局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栽培草地稳定性是近年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草地抗杂草入侵是其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刈割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杂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入侵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异质化程度及其相关范围变化比较明显。变异函数的基台值(C0+C)在不同刈割强度下的变化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异质性最高(12.530),对照条件下次之(4.751),轻度刈割条件下较低(4.557),中度刈割条件下最低(3.149)。变异函数的相关范围(A0)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空间相关范围最大(1 004.1 cm),中度刈割条件下最小(122.1 cm),轻度刈割(161.9 cm)和对照(219.1 cm)条件下居中。空间变异比分析表明,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主要部分(50.3%~93.5%)。空间分布格局图(Kriging map)分析进一步显示,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杂草地上生物量格局变化显著。
关键词: 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 刈割强度 杂草 空间异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