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洋浮游细菌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分布与活性
《环境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6年4~5月对东海近海28°~30.7°N之间的赤潮高发区浮游细菌的分布、活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采用荧光显微计数法测定细菌丰度,荧光模拟底物法测定细菌胞外酶活性,PCR-DGGE分析该区域的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东海赤潮高发区的浮游细菌丰度在5.85×104~9.26×105cells.mL-1之间,其中舟山外海区域较高,在整个调查区域北部海域高于南部海域.β-葡萄糖苷酶的平均活性为0.023μmol.(L.h)-1,氨肽酶的平均活性约为其3.6倍,在5μm以上颗粒中的胞外酶活性平均占总活性分别为47.4%和44.24%.细菌胞外酶活性的分布与细菌丰度的分布无相关性,在整个调查区域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较大,南部海域的细菌多样性低于北部海域.人类活动和陆源输入是影响浮游细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台湾暖流对细菌胞外酶活性及其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复杂的环境条件是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海洋细菌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生态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日本晴’T-DNA突变体材料纹枯病抗性资源的筛选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日本晴’水稻T-DNA突变体库中挑选出的2 576个株系,首先利用撒施法进行了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发现多数为高感材料,抗病及中抗株系共有36个,中感株系有180个。再利用牙签嵌入法对初筛选出的发病中感以下的216个株系进行进一步抗性鉴定,发现18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并在温室中利用微室法对这18个株系进行了进一步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株系间抗性差异不显著,但其中14个株系抗性与野生亲本‘日本晴’差异显著(P<0.01)。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 立枯丝核菌 T-DNA突变体 抗性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炭疽病生防菌株MT-06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菌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菌株MT-06的抑菌谱、生物学特性及其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T-06具有广谱抗菌性,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其营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在PDA或PSA培养基上,28-35℃,初始pH为5,24h全光照;在查氏培养基上,25-28℃,24h全光照条件下孢子产量最高。经形态观察和rDNA-ITS序列及β-tubulin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Talaromyces flavus(Klcker)Stolk & Samson。
关键词: Talaromyces flavus 生物防治 rDNA-ITS及β-tubulin序列分析 拮抗作用 抑菌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盐胁迫途径中蛋白磷酸化同源基因(GhSOS2)2种剪接体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棉花在盐胁迫条件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克隆与抗(耐)盐相关的重要基因。【方法】通过筛选棉花EST数据库,并对目标EST序列进行整合,对中棉所49在非盐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进行处理并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了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途径中的1个蛋白磷酸化同源基因,命名为GhSOS2,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成熟mRNA的剪接存在2种可选择性的剪接体,分别命名为GhSOS2a(GenBank登录号:GU188960)和GhSOS2b(GenBank登录号:GU188961),分别编码445和421个氨基酸残基。由于剪接方式的差异,导致GhSOS2a比GhSOS2b多出一个外显子(长度为72bp)。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SOS2a在非盐胁迫和盐胁迫条件下的根茎组织、叶组织均表达,但GhSOS2b仅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根茎组织、叶组织表达,且表达量远高于GhSOS2a。【结论】在棉花盐胁迫过程中,GhSOS2存在2种可选择性剪接体,而且可能主要是GhSOS2b参与棉花的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途径并发挥一定作用。
沼液农田消解利用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沼液对大棚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L.)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探讨沼液农田消解安全用量。结果表明,沼液可全部替代辣椒生产所需化学肥料,施用相当于2~3倍化肥氮的沼液量可获得与常规化肥处理相近的辣椒产量,且辣椒品质得到改善,省肥节本效益明显;沼液消解利用还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含量;从充分利用土壤最大限度地消解沼液,同时又能避免过量施用沼液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综合考虑,推荐大棚辣椒当季安全消解沼液量为900 t/hm2,可减排N 530.6kg/hm2,P2O537.8 kg/hm2,K2O 311.4 kg/hm2,COD 900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橙皮苷酸催化水解工艺的研究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橙皮苷在碱性有机溶剂辅助下的酸促水解及产物的初步分离,以期通过此法来制备两种水解产物橙皮素-7-葡萄糖苷和橙皮素。方法:对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酸的种类、水解方式、酸浓度、有机溶剂的种类和水解时间进行探讨。结果:水解的较佳条件为:橙皮苷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和异丙醇组成的碱性有机溶剂溶解,再在100℃条件下酸水解,盐酸浓度为1.5mol/L,水解时间为15~45min。利用混合产物中3种物质在丙酮及其水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来分离纯化水解产物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结论:橙皮苷在碱性有机溶剂辅助和一定的盐酸浓度下可以得到较好地水解。
关键词: 橙皮苷 酸水解 橙皮素-7-葡萄糖苷 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