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野生大豆资源在大豆种质拓宽领域中的应用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79~2003年,先后收集、整理、鉴定了野生大豆资源材料989份,组配各类型种间杂交组合676个。筛选出一批蛋白质含量480mg·g-1以上优异野生大豆种质49份;抗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高抗种质8份;抗花叶病毒的野生大豆种质5份;多花荚、多分枝、抗逆性强等类型野生大豆种质9份;创造出蛋白质、脂肪双高661.6mg·g-1(龙品8807)品系1份和新种质类型8份。通过种间杂交,获得一批变异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百粒重在6~20g、抗逆性及丰产潜力大的优异中间材料,此外,选育推广了龙小粒豆1号特用新品种大豆,成为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品种。与此同时,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采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在中国首次选育出“黑生101”大豆新品种,拓宽了大豆种质遗传基础,丰富了大豆种质基因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克新 10号和克新 11号马铃薯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通气性对马铃薯某些生理特性和块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证明 ,改善土壤通气性 ,可以增加功能叶片ATP含量 ,提高功能叶片ATP酶活性 ;增加块茎中ATP含量和脱落酸 (ABA)含量 ,提高块茎中ATP酶活性。促进14 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的运输和分配 ,提高干物质在块茎中的分配率 ;极显著地提高了块茎的产量。根据植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分析了ATP、ATP酶和ABA在促进14 C同化物由叶片向块茎运输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痘病毒通用转移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禽痘病毒作为活载体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转移载体的构建是重组禽痘病毒构建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禽痘病毒基因组的基础上 ,以FL1 1基因为插入位点 ,设计引物分别扩增 1kb的同源臂 ,将PCR扩增后的同源臂在体外连接后 ,插入到pUC1 1 9中 ,构建转移载体 ,并且以此为基础 ,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载体。含有eGFP的转移载体转染禽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后 ,报告基因获得表达 ,这将为禽痘病毒载体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