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月季白粉病的消长规律 (1997年 3月~ 1998年 3月 )的调查表明 ,在大庆温室内月季白粉病春季 2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 ,秋季 9月中旬再次进入发病盛期。全年共出现 5个高峰期。月季白粉病菌以菌丝形态在越冬芽的芽鳞下越冬 ,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关键词:
月季
白粉病
消长规律
初侵染来源
《玉米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对黑龙江省中南部玉米主产区采集的90份玉米大斑病叶标本分离得到50个菌株,通过带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寄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存在有玉米大斑病2号生理小种。
关键词:
玉米
大斑病
生理小种
分离
鉴定
《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和研究了小麦栽培品种克旱九、垦大四和龙麦 2 0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HMW- GS)近等基因系的面粉品质。这些近等基因系是通过 5~ 6次连续的选择性回交获得的。结果表明 ,在蛋白质和干面筋含量上 ,近等基因系间的差别不显著。在湿面筋与干面筋的比值 (湿面筋 /干面筋 )上 5 +10亚基的近等基因系比带有 2 +12亚基的近等基因系要小 4 .7%~ 5 .9% ,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P<0 .0 1) ,在 Zeleny沉降值与干面筋的比值 (沉降值 /干面筋 )上要高9.9%~ 14 .7% ,差异极显著 (P<0 .0 1)。
关键词:
小麦
近等基因系
麦谷蛋白亚基
品质
《玉米科学
》
2003
CSCD
摘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产量损失测定结果表明,产量损失率与玉米品种及弯孢菌菌株密切相关,相同菌株对不同玉米品种及不同菌株对相同玉米品种产量影响有差异,产量损失幅度为10.10%~48.62%;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影响玉米产量构成,使玉米穗变短、细,百粒重减少。通过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看出,药剂防治能有效地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70%代森锰锌WP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达95.46%。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
产量损失
防治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 (5~ 6次 )的方法将 5 +10亚基转移到黑龙江省主栽小麦品种克旱 9、克丰3、龙麦 2 0和垦大 4中。同一品种的 5 +10亚基类型与 2 +12或 3+12亚基类型相比 ,蛋白质和干面筋含量没有差别 (P >0 .1) ,湿面筋与干面筋的比值低 2 .9%~ 5 .0 % (P <0 .0 1) ,Zeleny沉降值与干面筋的比值高4 .5 %~ 13.4 %(P <0 .0 5 ) ,软化度低 15~ 2 5FU(P <0 .0 1) ,最大阻力高 82~ 193EU(P <0 .0 5 )。讨论了这种方法在改造现有小麦主栽品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选择性回交
品质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虫、鼠害是玉米南育、南繁工作的大敌。本文以作者多次南育工作实践为基础,综合了全国诸多同行防治南繁玉米病、虫、鼠害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作好玉米南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玉米
南育
病害
虫害
鼠害
防治
《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主栽品种为样本 ,分析了东北全区域活动积温与水稻垩白率、垩白面积、垩白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垩白率是影响这一地区稻米垩白品质的主要因素。稻米垩白率的发生与当地活动积温呈显著负相关 ,并与水稻低温冷害发生规律相一致。一般气候正常年份东北各地都可以生产出低垩白优质米 ,异常低温气候条件增加垩白率。针对垩白的发生规律和特点 ,提出了降低稻米垩白的生产技术对策。
关键词:
水稻
品质
垩白率
东北地区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