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一种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大豆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构建了带有luxAB基因和 parCBA/DE基因的重组质粒 pHN2 0 8,并通过三亲本杂交法将该质粒导入 6株大豆根瘤菌中 ,获得工程菌株。工程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发光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重组质粒 pHN2 0 8可在根瘤菌中稳定传代。比较了工程菌与出发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 ,结果表明 pHN2 0 8的导入不影响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从而建立了一种更为简便的应用luxAB基因标记大豆根瘤菌的新方法 ,为检测大豆根瘤菌的结瘤情况以及进一步筛选强竞争结瘤大豆根瘤菌提供了一种适用的方法。
关键词: luxAB基因 parCBA/DE基因 大豆根瘤菌 竞争结瘤


保护地常用农药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影响研究
《植物保护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6种杀虫剂和 6种杀菌剂对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杀虫剂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 ,5种杀虫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在 10 %以上 ,最高者为甲氰菊酯达 17 6 %。田间常规使用浓度稀释 10倍下 ,杀虫剂万灵、快灭净和锐劲特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低于 5 % ,锐劲特在 3 3~ 33 3mg/L时 ,菌丝生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表现出与蜡蚧轮枝菌有极好的相容性 ,是菌药混用较好的候选杀虫剂。杀菌剂对蜡蚧轮枝菌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浓度愈高 ,抑制程度愈强。因此 ,在利用蜡蚧轮枝菌防治保护地蔬菜害虫时 ,须与杀菌剂使用保持一定的间隔期


饲用玉米的育种进展与趋势
《玉米科学 》 2003 CSCD
摘要:本方分析了饲料玉米在我国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并对饲料玉米的种类及饲用价值,以及国外在营养品质的遗传变异、青贮玉米的消化率的遗传变异、收获时期的研究、种质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国内专用饲料玉米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提出我国当前选育优质专用饲料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面包烘焙品质与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麦类作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为了了解适宜的面包小麦的品质指标范围,对58个小麦品种(系)的面包烘焙品质与小麦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将58个品种(系)的面包总评分分为三个梯度与小麦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面包总评分和面包体积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抗延阻力相关不显著,面包芯平滑度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形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纹理结构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延伸性呈显著正相关;面包弹柔性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疫霉根腐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POD活性变化是不相同的,通过不同部位之间POD活性的变化来共同完成抵抗病原菌侵害的过程。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


哈93216高蛋白大豆平衡施肥技术的试验研究
《土壤肥料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建立了哈93216高蛋白大豆优质高产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然后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磷钾用量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及一些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对保持和提高哈93216大豆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是至关重要的,而且磷钾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相对要大一些。在试验区条件下,要使哈93216大豆产量>2250kg/hm2,同时蛋白质含量>44%,其氮、磷、钾的最佳配施方案应为:N78 8kg/hm2、P2O5143 1kg/hm2、K2O143 1kg/hm2,同时配施一定量的中、微量元素。


专用小麦新品种克丰10号的配套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具有优良的品质,适应黑龙江省生态条件种植,生育前期抗旱、结实期耐湿、抗秆、叶锈病、赤霉病和根腐病轻,抗倒伏等特性,并且较对照品种增产的小麦新品种为育种目标。依据此目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0年以克旱12(克82R-75)为母本,以克89F6-287为父本,进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