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番茄刺皮瘿螨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调查了不同时期番茄上番茄刺皮瘿螨的数量,采用Waters的负二项K值、Cassie和Kuno的C_A值、Daid和Moore聚集度指标I、Lloyd的聚块性指标m~*/m以及Iwao的m~*-m直线回归、Taylor幂函数法则分析了番茄刺皮瘿螨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番茄刺皮瘿螨的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型,其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其聚集主要是由昆虫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根据Iwao-Kuno的理论抽样公式,提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大棚栽培梨发育中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生新水和翠冠为试材,对大棚栽培梨发育中果实主要营养成分(糖、有机酸、淀粉、Vc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月1日前果实以增加果糖和葡萄糖为主,大棚比露地增加快。早生新水和翠冠果实果糖或葡萄糖含量大棚比露地提早18 d达到峰值,后期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成熟时同品种蔗糖含量露地明显比大棚高。果实总糖含量成熟时以果糖和蔗糖为主,翠冠含糖量大棚比露地低,早生新水大棚比露地高。有机酸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淀粉含量大棚果实比露地低,积累高峰比露地早。成熟时大棚早生新水淀粉含量比露地低,而翠冠则高。Vc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成熟时早生新水Vc含量大棚与露地相比差异显著。大棚早生新水和翠冠成熟时前者果实硬度比露地的低,后者比露地的高;可溶性固形物大棚早生新水比露地的高,翠冠比露地的低。大棚栽培促进梨果实品质的提高,但与其品种有关。


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频振式杀虫灯(灯高0.8 m和1.3 m)进行了5 d诱杀设施菜田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杀的害虫涉及6目21科34种;灯高0.8 m诱杀害虫数量显著大于1.3 m的;20:00~21:00害虫扑灯最活跃;高1.3 m灯下益害比值(0.0809±0.0146)显著大于高0.8 m灯(0.0542±0.0081)。提出了评价杀虫灯诱杀昆虫能力的时间参数"扑灯中时间MTDL50"和"扑灯黄金时间GTDL61.8",高0.8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6:25,黄金时间22:10:08;高1.3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2:46,黄金时间22:07:54。


上海地区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高原气象 》 2008 CSCD
摘要:根据上海地区3个土壤水分监测站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每30 min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连续一周年的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了上海地区土壤相对湿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土壤湿度变化与降水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各季节10~30 cm土壤相对湿度日变化多呈单峰型分布,40 cm和50 cm除冬季呈单峰型分布外,其他季节分布规律不明显;在晴天、阴天、多云和雨天上海地区各层土壤相对湿度日变化呈四种分布类型,10~30 cm波峰和波谷出现的时间随着深度增加而向后推移。上海地区浅层旬土壤相对湿度与旬降水量的分布较深层更为一致,而深层旬土壤相对湿度的波动程度略小于浅层土壤。


不同品系番茄对番茄刺皮瘿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弄清楚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Massee)的抗感性程度,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盆栽接螨和离体培养等方法,考察了12个番茄品种(系)(多茸毛类YZ618和YZ619;少茸毛类YZ419,YZ507和YZ504;野生品系YZ7和YZ5;叶黄类YZ401;常规品系YZ406,YZ412,YZ413和YZ515)上番茄刺皮瘿螨的种群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番茄刺皮瘿螨在不同番茄品种(系)上的种群密度有明显差异,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上较低,少茸毛品系YZ504,YZ507和YZ419较高。不同番茄品种(系)可能是通过影响螨的存活率和产卵能力来影响在品种(系)上的种群发展。离体培养观察发现,番茄刺皮瘿螨的存活率在少茸毛品系YZ504和YZ507上最高,其次是品系YZ419,野生品系YZ7上最低。在YZ504上的产卵量最大,YZ419和YZ507次之,YZ7最小。根据实验种群参数判断,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感螨程度低,为抗性品系;少茸毛品系YZ504,YZ419和YZ507感螨程度高,为感螨品系。


GIS技术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IS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并且在农业的各个领域都有较广泛的应用。综述了GIS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甜瓜杂交种纯度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Cucumis melo L.)杂交一代品种东方蜜1号、东方蜜2号及其亲本和7个同母异父的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标记对甜瓜杂交种纯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表明,应用筛选得到的12对东方蜜1号SSR特异性引物及3对东方蜜2号SSR特异性引物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杂交种中混杂的母本自交系种子,且鉴定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利用SSR引物组合MS48+MS60和MS4+MS20分别可以把东方蜜1号、东方蜜2号与其各自亲本及同母异父的7个杂交组合完全区分开。应用SSR引物组合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混杂在杂交种中的母本自交系种子,也能检测出其它不明来源花粉所导致的生物性混杂,提高了甜瓜杂交种纯度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