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遮光对沪油018油桃果皮花色苷含量及果实着色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沪油018为试材,在果实硬核期进行套袋遮光处理,以不套袋果为对照,探讨遮光对果皮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等色素含量及果实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遮光处理后20d,果皮中花色苷含量迅速下降并接近于0,此后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直到果实成熟时略有回升其含量仅为对照的2%;同时,套袋处理也降低了果皮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果实成熟时果皮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到对照的63.59%、46%和66%。套袋通过改变果实的底色与着色来改变果实的颜色,使果实成熟时的颜色为橘黄色而不同于对照果呈现的浓红色。


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海生态农业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取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法,分析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上海生态农业的创新思路及政策建议。


巴西蘑菇菌丝体中抗肿瘤活性物质提取工艺的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产物得率、纯度和抗肿瘤活性为指标,对巴西蘑菇深层发酵所得菌丝体的先水后醇提取工艺和先醇后水提取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先水后醇提取工艺所得粗多糖(P1,多糖纯度29.34%)和醇提物(AE1,麦角甾醇纯度5.67%)得率分别为7.62%和7.41%,P1和AE1对S180肉瘤小鼠体内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0.36%和56.83%;先醇后水提取工艺所得粗多糖(P2,纯度38.62%)和醇提物(AE2,麦角甾醇纯度4.18%)得率分别为5.68%和22.42%,P2和AE2对S180肉瘤小鼠体内瘤重抑制率分别为54.75%和54.34%。先醇后水提取工艺能使菌丝体中28.10%的部分得到利用(5.68%粗多糖加22.42%醇提物),而先水后醇提取工艺仅能利用其中15.03%(7.62%粗多糖加7.41%醇提物);且两种工艺所获粗多糖或醇提物的抑瘤活性差异不大(P>0.05),因此先醇后水提取工艺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 巴西蘑菇 菌丝体 提取工艺 粗多糖 醇提物 得率 抑瘤率


糯玉米DNA提取方法的优化及SSAP方法的建立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综合现有DNA提取方法和试验材料本身性质的基础上,对糯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筛选出一种适合于糯玉米特异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s,SSAP)分析的高纯度DNA提取方法。所得DNA的A260/280在1.8~2.0间,A260/230大于2.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也证明该方法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现象。通过对不同酶切组合、引物组合等因素的对比试验,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糯玉米SSAP分析的方法体系,得到了一组条带清晰和多态性丰富的图谱。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牛奶和奶粉中残留的三聚氰胺
《色谱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牛奶和奶粉中三聚氰胺的高效毛细管电泳-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CE-DAD)检测方法。使用长度58.5cm、内径75μm的毛细管柱,分离电压25kV,进样量3.5kPa(35mbar)×8s,分离温度25℃,缓冲溶液20mmol/L柠檬酸-40mmol/L磷酸氢二钠(pH2.6),检测波长232nm。分析物在1~10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7;牛奶和奶粉的定量限分别为0.5mg/kg和1.0mg/kg。在添加水平为定量限浓度至50mg/kg时的回收率为72.2%~97.3%,相对标准偏差为2.1%~3.9%。


甘蓝型油菜中一类AP2/ERF转录因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AP2/ERF这类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的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由于拟南芥和油菜同属于芸薹属,具有相似的基因信息,利用油菜UniGene数据库,以拟南芥ERF转录因子保守序列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从一个UniGene C luster中分离得到三个同类的AP2/ERF转录因子,从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分析、序列比对、进化树、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无序化特性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油菜来源的BnaERF1、BnaERF2和BnaERF3属于AP2/ERF转录因子的B-2亚族,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AtERF1相似。蛋白质无序化分析发现,油菜BnaERF1、BnaERF2和BnaERF3无序化程度小于拟南芥AtERF1。设计引物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15幼苗的DNA和cDNA中扩增了上述基因,初步分析BnaERF2没有内含子,BnaERF1和BnaERF3有内含子。另外,通过EST丰度分析显示,该类转录因子的表达最高峰在种子中,其次为花,在芽、茎和分生组织中没有检测出表达的存在。
关键词: AP2/ERF 转录因子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甘蓝型油菜 沪油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