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一株疑似野生大白口蘑的鉴定及菌丝培养基筛选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1株在粤北韶关学院内采集的疑似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野生菌株,并筛选其菌丝适宜培养基,为丰富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该疑似大白口蘑野生菌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丝体;通过子实体形态特征分析、菌丝生物学特性分析和ITS序列克隆与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在PSA培养基、酵母膏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中进行菌丝培养试验,筛选菌丝适宜培养基.[结果]该菌株与GenBank中报道的大白口蘑具有较高的相似性、Ident在82.23%~90.06% 之间,其中与序列JX041888.1相似性最高、Ident为90.06%.结合传统形态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野生大白口蘑,命名为Tsg1.菌丝体均可在PSA培养基、酵母膏培养基和棉籽壳培养基中培养,但在棉籽壳培养基中菌丝体最为浓密粗壮、长势最好,其菌丝生长速度为3.68 mm/d.[结论]该菌株为野生大白口蘑,棉籽壳培养基是其菌丝培养适宜培养基.

关键词: 粤北 大白口蘑 野生菌株 ITS鉴定 形态学鉴定 培养基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金田11号’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田11号’辣椒为中早熟品种。株高90 cm,株幅83 cm,始花节位为第10节。果实牛角形,果长18.1 cm,果肩宽3.4 cm,果肉厚0.33 cm,单果质量57.3 g。青熟果绿色,成熟果红色,果面光滑有光泽,果条直,硬度好,耐贮运,品质佳。田间抗病性调查表现为高抗疫病,抗病毒病、青枯病和炭疽病。平均产量为45.84 t·hm~(-2)。

关键词: 辣椒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色泽、水浸出速率和浸出物含量以及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的影响,为筛选苦瓜茶适宜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感官评分、色差值、水浸出速率和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方法对苦瓜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比较真空冷冻干燥、日晒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共6种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各干燥方式的苦瓜茶感官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热风、微波、真空、真空冷冻、日晒和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苦瓜茶水浸出速率最快,浸出物含量最低。真空干燥浸出速率慢,浸出物含量高。从6种干燥方式的苦瓜茶挥发性物质中共检出119种,其中共同检出3种,分别为2-己烯醛、(E,E)-2,4-庚二烯醛、苯乙醛,是苦瓜茶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真空冷冻干燥苦瓜茶挥发性物质种类最多,热泵干燥最少。真空干燥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组成含量与其它方式相比有较大差异。热风、日晒和微波干燥挥发性物质组成较为相似。结论:干燥方式对苦瓜茶感官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影响较大。综合比较后热风干燥苦瓜茶感官品质最佳。

关键词: 干燥方式 苦瓜 感官品质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动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关键词: 草鱼 动物蛋白质源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山不同氮钾用量及镁硼配施效应研究

农学学报 2019

摘要:以淮山为研究对象,旨在明确淮山生产中的氮钾肥适宜用量及镁硼肥配施效应,以期为高产优质淮山生产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设置3个氮肥用量水平(270、360、450 kg N/hm~2)和3个钾肥用量水平(270、360、450 kg K_2O/hm~2),研究在等量有机肥(精制有机肥4500 kg/hm~2)和磷肥(144 kg P2O5/hm~2)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钾氮肥并添加镁(22.5 kg Mg/hm~2)硼(0.21 kg B/hm~2)肥对淮山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品质、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钾肥不同用量对淮山块根膨大期和收获期叶片SPAD值无显著影响。配施Mg和B明显提高淮山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态氮含量。随施N量或施K量的增加,生产100 kg淮山N、K的需求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在360 kg N/hm~2基础上配施450 kg K_2O/hm~2或在360 kg N/hm~2和360 kg K_2O/hm~2基础上配施22.5 kg Mg/hm~2均明显提高淮山块根重量、总生物量和淮山产量。增施钾肥和配施Mg均有利于提高淮山N和K的收获指数。为获得70000~90000 kg/hm~2的淮山产量,建议在施用4500 kg/hm~2精制有机肥、360 kg N/hm~2、144 kg P_2O_5/hm~2基础上配施450 kg K_2O/hm~2或配施360 kg K_2O/hm~2和22.5 kg Mg/hm~2。

关键词: 淮山 氮钾镁硼 产量 品质 配施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和加工对桑椹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发酵和加工处理对桑椹抗氧化和降血糖作用的影响.方法:测定桑椹原粉(mulberry powder,MP)、桑椹发酵液(fermented mulberry,FM)、桑椹发酵液冻干粉(freeze-dried fermented mulberry,D(FM))、桑椹发酵液添加黄豆辅料后的冻干粉(freeze-dried fermented mulberry mixed with soybean,D(FM+S))的单糖含量、菌落总数以及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阳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变化.结果:桑椹经发酵、冷冻干燥处理后,基本检测不到果糖和葡萄糖;D(FM)中肠膜明串珠菌和酵母菌的存活率分别为54.77%、53.40%,而D(FM+S)中两种菌的存活率都达到90%以上,说明添加黄豆辅料减少了冷冻干燥过程中益生菌的损失.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D(FM)>D(FM+S)>MP>FM;DPPH、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呈现出一致的趋势:D(FM)和D(FM+S)清除能力最强,其次为MP,FM最弱.MP、FM、D(FM)、D(FM+S)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58、0.53、0.19、0.31 mg/mL,D(FM)和D(FM+S)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优于MP和FM.结论:桑椹发酵和加工处理得到的冻干粉抗氧化能力和降血糖作用都比FM和未发酵的MP强.

关键词: 桑椹 单糖 菌落总数 抗氧化作用 降血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的功能及其在生猪养殖产业中的应用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益生菌是一类微生物制剂,其代替抗生素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益生菌对猪肠道健康、营养利用、应激的影响以及在生猪养猪业的应用,旨在为益生菌在生猪养殖中的深度发掘及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益生菌 饲料添加剂 生猪 养殖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省级科研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热带农业工程 2019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技服务探索和实践进行介绍,重点对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科技培训和成果孵化等服务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科研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省级科研机构 科技服务 探索 实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量配合有机替代对赤红壤常年菜地蔬菜生长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同处理[对照CK、常规施肥CF、优化施肥OPT及优化施肥化肥氮10%、20%、30%有机替代(T10、T20、T30)],研究菜地养分优化减施及有机替代对小白菜生长及土壤氮平衡影响.试验连续种植4茬.结果显示,施肥显著增加小白菜产量,不同施肥处理肥料增产贡献率为23.1%~39.6%.常规施肥处理小白菜产量在3169~3369 kg/667 m2之间,4茬小白菜总吸氮量为33.4 kg/667 m2、平均氮肥利用率31.2%.相比常规施肥,优化施肥及优化施肥化肥氮有机替代10%、20%、30%处理分别降低化肥用量35%、38%、41%和44%,小白菜产量、氮吸收量及氮肥利用率均与常规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小白菜种植系统(4茬)氮盈余量10.3 kg/667 m2,优化施肥及化肥氮有机替代降低土壤氮盈余量18%~48%.总体上,赤红壤常年菜地系统化肥减量使用35%~44%可保障蔬菜产量不降低基础上,有效降低土壤氮盈余及潜在面源污染风险.优化施肥条件下化肥氮有机替代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化肥氮投入量,实现菜地系统化肥深度减施.优化施肥及化肥氮有机替代可作为区域菜地系统推荐施肥技术方案.

关键词: 赤红壤 常年菜地 减量施肥 有机替代 氮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及其防治策略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

摘要: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可以经过生物媒介传播的重要虫媒病毒。自然界中可在森林疣猪和灌木丛野猪间形成生物传播循环,对家猪有相当高的致死风险。软蜱科中的钝缘蜱属(Ornithodoros spp.)种类是非洲猪瘟病毒的野外传播、扩散、流行,以及打破自然疫源地并建立新的环境循环系统的主要途径。因此,了解非洲猪瘟通过媒介蜱在我国可能的传播流行特点,做好相应的防控策略,对于准确监测、评估非洲猪瘟在我国可能的定殖、扩散情况以及预警防控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生物媒介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