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花色苷的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花色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可赋予植物组织和器官五彩缤纷色彩的植物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食品、医疗及保健品行业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结合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了花色苷的稳定性、提取分离方法、生物活性及遗传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当前针对植物花色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影响植物花色苷稳定性的因素及优化提取工艺等方面,而针对植物花色苷发挥生物活性的机理和产品开发的研究相对不足,以选育富含花色苷的植物新品种为目的的分子标记开发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非常有限。提出今后需进一步提升植物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技术,并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探索植物花色苷发挥生理活性的机制;同时,应加强花色苷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群体开发植物花色苷合成相关的分子标记,指导富含花色苷的植物新品种选育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与绿色经济耦合协调分析
《南方农村 》 2019
摘要:通过2006年、 2008年、 2010年、 2012年的调查统计数据以及"P-S-R"模型、熵权模型对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和绿色经济进行评价,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和绿色经济进行协调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2006-2012年间的土地生态安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形势依然严峻;绿色经济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中等偏下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地生态安全和绿色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性从低水平耦合阶段发展演变到颉颃阶段,协调性从严重失调发展到濒临失调,总体来看耦合协调性不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施肥对包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摘要:通过氨基酸和胶质芽孢杆菌的应用,研究化肥减量对包菜产量、品质、氮肥偏生产力和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固体肥(GTF)相比,施用液体肥(YTF)产量相对增加15.9%;而与YTF处理相比,增施氨基酸(AYTF)、氨基酸及胶质芽孢杆菌联用(AYTFM)包菜产量分别显著增产6.6%和10.3%,减氮20%的AYTFJ和AYTFMJ处理较YTF处理增产3.9%和7.1%。硝酸盐含量以GTF处理最高,施用液体肥的处理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而减氮20%条件下配施氨基酸的AYTFJ处理硝酸盐含量最低;配施氨基酸及胶质芽孢杆菌均能够提高包菜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可溶性糖以AYTFM处理最高,较YTF处理显著增加13.9%,维生素C以AYTFMJ处理最高,较YTF处理显著增加7.6%。配施氨基酸和胶质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氮肥偏生产力,而减氮20%处理最高。配施氨基酸及胶质芽孢杆菌提高了养分累积,降低了土壤养分盈余。氨基酸、胶质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减肥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成效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基塘农业模式下,不同饲料养殖草鱼的生长性能、常规营养成分和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设置蛹肽蛋白饲料组、混合料组、普通料组进行养殖对比试验,每组选择初始体重为770(±11.2)g的草鱼610尾,分别放入面积相同的试验池塘养殖180 d,试验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4尾草鱼,采集侧线上方背脊肌肉,制成4个质量均为50(±3.8)g的混合样作为每组4个重复,另外试验前随机抽取4尾初始规格鱼种的背脊肌肉制成混合样设置为空白对照.[结果]蛹肽蛋白饲料组草鱼增重率最高(134.3%),肌肉粗脂肪含量(1.74%)显著高于其他组,从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两个指标看,均呈现出蛹肽蛋白饲料组>普通料组>混合料组的显著性差异;混合料组的草鱼粗蛋白含量(20.7%)和鲜味氨基酸含量(6.37%)均最高,而脂肪含量最低(1.27%),投入产出比最低(0.941).初始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1.07%)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3个试验组草鱼肌肉油酸(C18:1)含量与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初始组,蛹肽蛋白料组与普通料组的鱼肉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结论]摄食蛹肽蛋白饲料的草鱼增重率高,但容易沉积体脂,导致体型肥胖;混合料组的草鱼生长速度慢,但鱼肉粗蛋白含量最高(20.7%),脂肪含量最低(1.27%),肉质更鲜美.基塘农业模式下利用闲置区域种青养鱼,能有效降低饲料成本,改善鱼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代森锌的残留量
《现代农药 》 2019
摘要:建立了代森锌在蔬菜中的残留测定方法。样品经氯化亚锡-盐酸溶液酸解生成CS_2气体,正己烷吸收,采用气相色谱FPD-S法测定。结果表明,代森锌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 mg/kg时,菜心、芹菜和叶用莴苣3种蔬菜基质中CS_2的转化率为92.0%~98.2%。在质量浓度为0.027 5~2.0 mg/L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0~0.997。在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0.50、2.0 mg/kg时,菜心、芹菜和叶用莴苣3种蔬菜基质中代森锌的回收率为80.9%~111.9%,相对标准偏差为2.9%~9.7%。该方法简便、准确,适用范围广,能满足蔬菜中代森锌残留的快速分析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植物学与农艺性状等评价研究进展
《长江蔬菜 》 2019
摘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英文名为Cassava),是大戟科木薯属中唯一的栽培种,别名为树木薯、树番薯等,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一带,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和木薯)之一,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据记载,木薯约在1820年由华侨从东南亚引入到广东的高州一带种植,因此,木薯在我国约有200 a的栽培历史,现已广泛在华南地区种植。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的营养与加工研究
《长江蔬菜 》 2019
摘要:蚕豆,学名Vicia faba Linn,又称罗汉豆、胡豆、南豆、竖豆、佛豆,为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蚕豆是世界五大食用豆类作物之一,中国是种植蚕豆面积最大的国家[1],青海、甘肃和云南等是蚕豆主要种植地区.蚕豆种子呈扁平状,无荚果和卷须,与其他豆类作物存在明显差异[2].蚕豆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淀粉和微量元素,也含少量的脂质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药用等领域,研究蚕豆营养、药用、养生和加工等具有现实意义,对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添砖加瓦的战略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的病毒种类、分布与发生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我国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毒病开展调查、诊断,明确当前我国主要蔬菜作物病毒病的病原物、优势病毒及其分布,并对其中一些重要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在我国的发生危害趋势进行分析。【方法】2013—2017年,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等蔬菜作物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的普查,利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蔬菜病毒病的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共采集茄科、葫芦科、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疑似病毒病样品41 653份,共检出病毒63种,其中茄科蔬菜检出病毒达40种,葫芦科蔬菜检出病毒26种,豆科蔬菜检出病毒19种,十字花科蔬菜检出病毒14种。茄科的辣椒检出病毒33种,番茄检出病毒25种;葫芦科的南瓜检出病毒22种,黄瓜检出病毒19种;豆科的豇豆检出病毒14种,菜豆检出病毒12种;十字花科的萝卜检出12种病毒,大白菜检出7种病毒。蔬菜作物中普遍存在多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已发现2—6种病毒复合侵染,以2种病毒复合侵染类型居多,其中辣椒、番茄和茄子上存在6种病毒复合侵染。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发现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 MMV)、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辣椒脉黄化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 VYV)、辣椒隐潜病毒1号(Pepper cryptic virus 1,PCV-1)和辣椒隐潜病毒2号(Pepper cryptic virus2,PCV-2)的侵染;首次发现To MMV、甜瓜蚜传黄化病毒(Melon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MABYV)、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对辣椒的侵染,首次发现ZTMV对黄瓜、烟草轻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对南瓜的侵染,首次发现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tospovirus,TSWV)可以侵染芹菜、曼陀罗、豇豆、豌豆、党参、大丽花、旱金莲、刺天茄等,首次发现红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 VMV)可以侵染红茄,另外还首次发现辣椒和番茄为烟草丛顶病毒(Tobacco bushy top virus,TBTV)的新自然寄主。【结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 MV)和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为当前危害我国蔬菜作物的优势病毒,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且发生严重,特别是CMV发生最为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且均为这些地区的优势病毒。茄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TMV,葫芦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CMV、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和TMV,豆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为CMV和BBWV2,十字花科蔬菜的优势病毒依次为Tu MV、CMV和TMV。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 CV)、TSWV、CGMMV和To MMV等病毒在部分省区发生严重,扩展蔓延速度极快,具有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香芋南瓜叶片的香气物质成分及特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芋南瓜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香芋南瓜叶片香气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以及它们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叶片挥发性物质中共定性鉴定出香气物质28种,其中醇类化合物种类最多,苯甲醛含量最高.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表明,PC1与PC2的贡献率达到70.45%,能够将香芋南瓜和非香芋南瓜这两类材料进行分类,获得了香芋南瓜叶片中特有的4种差异化合物,分别是2-乙酰基-1-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 2-AP)、2-乙酰基吡咯、十一醇和水杨酸甲酯.其中,2-乙酰基-1-吡咯啉是香芋南瓜叶片特殊香味的主要贡献物质,其在植株发育早期叶片和高节位幼嫩叶片中含量较高,并且随着叶片的衰老含量降低.上述结果可为香芋南瓜香味性状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香芋南瓜 叶片 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