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烹饪方式对盐渍鱼干风味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比研究了微波烹饪、空气炸锅烹饪、烘烤烹饪和蒸煮烹饪4种常用烹饪方式对盐渍鱼干咀嚼性(质构)、滋味(游离氨基酸),风味(挥发性物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烹饪方式均可通过显著降低盐渍鱼干的硬度和咀嚼性、增加弹性来改变其质构特性;微波烹饪、空气炸锅烹饪和烤箱烹饪都能不同程度的降低盐渍鱼干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而蒸煮烹饪提高了氨基酸总量,从原始量586.66 mg/100 g增加至631.45 mg/100 g;4种烹饪方式均可使鱼干样品中醛酮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上升,烷烃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其中空气炸锅烹饪处理鱼干样品中醛酮类物质含量最高,达到37.07%;烹饪处理使盐渍鱼干肌肉纤维严重皱缩,纤维束间充满了烹饪用油,空气炸锅和烘烤烹饪处理后盐渍鱼干纤维束间的空隙较明显.
关键词: 烹饪方式 盐渍鱼干 挥发性风味物质 游离氨基酸 质构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支持向量机和最大类间方差法结合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方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田间多变光照强度给水稻冠层图像分割带来的难题,探讨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和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相结合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算法。首先,从不同光强条件下的水稻冠层图像中采集代表性水稻和背景像元构建训练图像S1和S2,通过分析水稻S1和背景S2两类图像在RGB色彩空间中R、G、B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rgb(标准化RGB)色彩空间中r、g、b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CIE L*a*b*色彩空间中L*、a*、b*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以及HSV色彩空间中H、S、V色彩特征值的分布频率,筛选出具有明显双峰特征的g、a*、b*和S作为关键色彩特征;然后,在由g、a*、b*和S色彩特征构成的多维色彩空间中采用支持向量机学习算法获得分隔水稻和背景像元的优化超平面Z(Z=0.421g+0.753 a*+0.152 b*+0.051S+0.085);最后,计算水稻冠层图像中每一像元的Z值,并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分割阈值Z_t,从而实现水稻冠层图像分割。为了评价该分割方法,以90幅不同光强(阴天、多云和晴天)条件下采集到的田间水稻冠层图像作为测试图像,并以常用的ExG&OTSU分割方法作为对比,分析该分割方法的分割精度和光强稳健性。结果表明,Ex G&OTSU方法的精确度显著受光强条件影响,随着光强强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光强稳健性差;该研究所提分割方法对阴天、多云和晴天条件下水稻冠层图像的分割误差为7.30%、8.72%和8.98%,分割精确度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光强稳健性。因此,该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最大类间方差法相结合的水稻冠层图像分割方法具有较高的分割精度和光强稳健性,可为田间多变光照条件下水稻冠层图像精准分割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最大类间方差法 色彩空间 水稻 光照强度 图像分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河源草菇室内纯稻草袋栽新技术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草菇纯稻草袋栽新技术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方、改良菌包制作工艺、优化出菇管理等措施,使草菇产量较传统栽培方法提高50%以上,目前已在广东河源地区推广应用,年栽培量约100万袋.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又名兰花菇、包脚菇、中国蘑菇,是炎热盛夏最具特色的食用菌之一.我国草菇产量居世界之首,广东是我国生产和销售草菇的重要省份.草菇栽培方式有室内层架式栽培、袋式栽培、畦式栽培和堆草栽培等,栽培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多糖螯合钙的制备工艺研究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金针菇多糖具有重要生物活性,为了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研究以金针菇干粉提取的金针菇多糖为原料,探讨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溶液的最佳螯合工艺,制备出具营养强化功能的金针菇多糖螯合钙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和钙离子的螯合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螯合时间、氯化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溶液的质量比、溶液pH和螯合温度等因素对金针菇多糖螯合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螯合工艺,并分析了多糖螯合钙前后的结构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螯合钙最佳工艺条件为氯化钙初始质量浓度5.0mg/m L,金针菇多糖与氯化钙的质量比8:1,p H5,螯合时间5 h,所得螯合率达最高78.3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金针菇多糖中-OH与Ca离子发生配位作用生成稳定螯合物;且金针菇多糖与钙离子螯合物抗氧化性优于未螯合的金针菇多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洛克沙胂代谢物在土壤中的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有机胂饲料添加剂降解转化后其含砷代谢物在土壤和蔬菜中累积及其植物有效性,利用鸡只喂饲含洛克沙胂饲料后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应用于茼蒿的种植,收获后测定土壤及茼蒿植株不同部位砷形态化合物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洛克沙胂的降解产物主要为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Ⅴ)]、二甲基砷(DMA)、一甲基砷(MMA)、4-羟基苯胂酸(4-HPA)及少量其他未知形态含砷代谢物.经检测,茼蒿地上部的砷化合物仅为As(Ⅲ),地下部为As(Ⅲ)及As(Ⅴ).施用对照鸡粪及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茼蒿可食用的地上部As(Ⅲ)及总砷含量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标准,与对照鸡粪相比,施用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著提高茼蒿地上部As(Ⅲ)、地下部As(Ⅲ)及地下部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13.8%±0.4%~37.4%±6.5%、112.9%±4.5%~123.2%±6.5%及44.4%±2.6%~78.0%±5.1%.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显著提高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含量,提升率分别为49.1%±4.4%及33.4%±2.3%.3个不同生长阶段茼蒿采收后,添加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土壤中可提取的As(Ⅲ)及As(Ⅴ)仍然比对照处理提高4.9%±1.0%~20.0%±1.2%及11.7%±2.4%~18.0%±4.7%.添加含洛克沙胂代谢物鸡粪的土壤中As(Ⅲ)及As(Ⅴ)的茼蒿吸收率分别比对照鸡粪处理提升25.8%及14.3%.综上所述,砷可通过有机胂→饲料→畜禽→畜禽粪便→土壤途径传递并被蔬菜吸收累积,当季施用含有机胂代谢物鸡粪对蔬菜是安全的,但会增加土壤中含砷代谢物的含量,因此不可忽视连续施用时的累积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甲基环丙烯保鲜贴纸延缓香蕉后熟衰老进程的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19
摘要:目的研究新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保鲜贴纸在延长黄熟香蕉货架期方面的应用.方法分析1-MCP保鲜贴纸对黄熟蕉的后熟阶段值、硬度、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等后熟衰老指标、果实外观色泽和品质变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1-MCP保鲜贴纸可明显延长黄熟蕉的货架期3 d,一定程度地减缓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硬度下降,延迟衰老梅花点的出现,但1-MCP保鲜贴纸对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乙烯催熟后的黄熟香蕉可采用1-MCP保鲜贴纸延长运输及货架销售期,降低黄熟蕉由于快速后熟衰老软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商品价值.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保鲜贴纸 黄熟香蕉 货架期 后熟衰老 硬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科院院地合作模式分析——以韶关分院为例
《热带农业工程 》 2019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但也暴露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能力不强,科研与地方产业发展战略需求不吻合等问题。鉴于此,国内农业科研单位纷纷采取院地合作的形式支撑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本文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韶关分院建设为例,对其院地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省级农科院的院地合作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蕉WRKY转录因子的鉴定及其枯萎病胁迫下的表达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巴西蕉与香蕉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WRKY转录因子的作用,对巴西蕉与香蕉枯萎病菌互作2 d的转录组中WRKY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互作过程中筛选到log值大于1的基因有55个,1个基因是上调表达的,其余是下调表达。55个基因中第Ⅰ类家族包含5个基因;Ⅱa亚家族中包含8个基因,Ⅱb亚家族中包含5个基因,Ⅱc亚家族中包含13个基因,Ⅱd亚家族中包含7个基因,Ⅱe亚家族中包含3个基因;第Ⅲ类家族中包含14个基因。55个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均大于在叶和果中的表达量。选取MaWRKY003、MaWRKY010、MaWRKY063和MaWRKY075四个差异显著的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与转录组数据结果趋势一致。对4个基因的启动子进行分析,发现4个基因启动子中所包含的元件不同,MaWRKY003、Ma WRKY063和MaWRKY075基因启动子中含有响应与病相关的激素响应元件,而MaWRKY010基因启动子中没有响应与病相关的响应元件,推测MaWRKY003、MaWRKY063和MaWRKY075三个基因可能是通过激素途径来响应香蕉枯萎病菌,而MaWRKY010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来响应香蕉枯萎病菌。以上结果表明MaWRKYs基因在巴西蕉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下调表达可能是巴西蕉易感枯萎病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巴西蕉(Musa acuminata L. AAA group, cv. Cavendish) 香蕉枯萎病菌 WRKY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思考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9
摘要:广东省是传统的水禽养殖、加工和消费大省,但养殖模式、疫病防控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水禽主要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禽流感、细小病毒病等老病不断出现变异;鸭腺病毒3型导致的"白肝"、鹅星状病毒导致的"鹅痛风"等新疫病不断发现;新型番鸭呼肠孤病毒、坦布苏病毒等病毒感染的宿主不断扩大;以及细菌性疾病主要流行血清型出现变化。由于缺乏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过分依赖疫苗、抗体和化学药物,导致了药物盲目使用,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因此,从养殖模式、精准诊断以及针对性防治等方面入手,有望实现我省水禽养殖行业的提质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