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砧木嫁接对苦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苦瓜抗冷性,筛选出抗冷性好的苦瓜嫁接砧木,探讨不同砧木嫁接对苦瓜抗冷性的影响,以翠柳2号苦瓜为接穗,以丝瓜、南瓜等5个品种为嫁接砧木,以翠柳二号苦瓜自根苗和自嫁苗为对照,在昼/夜8℃下进行低温胁迫。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嫁接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指标、生长速率、根系活力均高于自根苗、自嫁苗,其中中原共荣、苦砧2号、根无敌等南瓜砧木的嫁接苗表现较好,且均显著高于对照;嫁接苗的冷害指数、细胞膜渗透率均低于对照,其中中原共荣、苦砧2号、根无敌嫁接苗的冷害指数显著低于对照。这说明嫁接能明显提高苦瓜幼苗的耐冷性,减少低温胁迫对苦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认为,5个砧木品种的嫁接苗的生长势和抗冷性均优于自根苗、自嫁苗,其中中原共荣、苦砧2号、根无敌3个砧木品种综合表现较优异,在生产上可以作为苦瓜耐低温砧木。


象耳豆根结线虫Me-mapk1基因的克隆及RNAi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线虫体内信号转导的重要组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象耳豆根结线虫中克隆了1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e-mapk1c DNA序列,该序列全长1 369 bp,包含1个1 18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推导编码39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45.39 ku。同源性搜索比对结果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南方根结线虫MI-MAPK1具有99%的一致性。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MAPK,在IPTG的诱导下得到70 ku左右的特异融合蛋白(包括大小约26 ku的标签序列)。利用RNAi技术对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Me-mapk1基因进行沉默,线虫诱导番茄根结形成的数量显著减少,推测Me-mapk1基因的下调表达有可能影响象耳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RNA干扰


虫害诱导果实挥发物对蝇蛹金小蜂趋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成分初步鉴定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果实挥发物在蝇蛹金小蜂寻找寄主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Y"形嗅觉仪测试了健康果实及虫害诱导果实挥发物对蝇蛹金小蜂的引诱趋性。测定结果表明,虫伤1d的番石榴和阳桃果实挥发物对蝇蛹金小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进而选取了虫伤1d的番石榴和阳桃果实,利用固相微萃取法对其挥发物进行了收集,并用GC-MS对收集到的挥发物进行了初步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虫伤1d的番石榴果实挥发物中共检测到8种化合物,多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反式-石竹烯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二十二烷醇;虫伤1d的阳桃果实挥发物成分中共鉴定出16种物质,主要为烷烃类、萜烯类、酯类及酮类,其中α-紫罗兰酮含量最高,其次为11-硬酯炔酸甲酯。


海水倒灌农田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
《土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省海口市三江农场为研究区域,采集并化验海水倒灌后土壤样品191份,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空间插值法对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土层中土壤盐分的均值最大的为0~5 cm土层,土壤盐分平均含量达到9.63 g/kg,最小的是20~40 cm土层,盐分平均含量仅为4.36 g/kg;24个土层中第一层(0~5 cm)土壤盐分含量属弱相关性,第四层(20~40 cm)土层属于剧烈空间自相关性;3各土层土壤盐分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含盐量<1 g/kg的各土层均没有分布;含盐量1~3和3~5 g/kg两个级别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面积逐渐增大,>9 g/kg的级别则面积逐渐减少。不同深度土壤层土壤盐分含量差异明显,空间变异特征各不相同,总体呈现土壤盐分表聚特征。


菠萝MADS-box基因AcMADS2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菠萝克隆获得一个MADS-box基因,命名为Ac MADS2,Gen Bank登录号为KC257409。AcMADS2基因c DNA全长945 bp,ORF为687 bp,编码一个含有228个氨基酸的蛋白。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cMADS2具有保守的MADS-box结构域和半保守的K区,与其他植物中的AGL12亚家族MADS-box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c MADS2是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α-螺旋、折叠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构成了二级结构的主要蛋白框架。在三级结构中MADS-box结构域构成了该蛋白核心结构,并且作为转录因子可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Ac MADS2基因在花期根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同一时期的小花、茎和叶;干旱和低温胁迫处理后,Ac MADS2基因在苗期根中的表达也明显增强。因此,推测Ac MADS2基因可能参与菠萝根发育的调控以及逆境胁迫反应。
关键词: 菠萝 MADS-box基因 克隆 基因表达


缓释肥料棒氮钾缓释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间歇式土柱淋溶试验,研究了缓释肥料棒氮钾在土壤中的淋出率,以期明确缓释肥料棒对氮钾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缓释肥料棒可明显减缓氮钾淋出,减少氮、钾淋出量,对氮、钾具有缓释作用,且随着聚丙烯酰胺用量增加,缓释肥料棒氮、钾累积淋出率逐渐减小。当42 d淋溶时,聚丙酰胺用量为2%、4%、6%的缓释肥料棒氮素累积淋出率分别较普通肥料减少了10.91%、16.85%、21.93%,且处理间差异显著;钾素累积淋出率较普通肥料分别减少了26.28%、29.16%、32.61%。而且一级动力学方程对缓释肥料棒的氮、钾累积淋出率曲线拟合效果最佳,可用于表征氮、钾素累积淋出率与时间的关系。


南药木麻黄和地胆草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南药木麻黄和地胆草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240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1%的木麻黄和地胆草常规粉、超微粉、水提物(木麻黄和地胆草的质量比为7︰3),对照组(Ⅳ组)饲喂基础日粮。分别在0、14、28、42日龄空腹称体质量,称余料质量,计算料重比和平均日增质量,并颈静脉放血处死,称量免疫器官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结果显示:试验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增加19.05%、料重比显著降低3.20%;在肉鸡14日龄时,试验Ⅱ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胸腺指数显著降低,整体上添加木麻黄和地胆草对免疫器官指数影响不明显。综上,在饲料中添加木麻黄和地胆草超微粉能够显著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


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及其环境适应性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濒危的机制,研究了果皮、温度、水分和光照强度等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果皮对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去除果皮且用果皮浸泡液浇灌可以显著促进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对温度极为敏感,25℃是种子萌发适宜的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均不能萌发,变温处理对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需要较高的遮荫度,光照强度对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种子萌发对基质的水分含量不敏感,在含水量为9.09%~20.00%的河沙基质中,种子的萌发率、萌发速率指数、萌发时滞和萌发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因此,海南龙血树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光照强度等微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原有生境破坏导致种子萌发微环境改变可能是海南龙血树居群有性生殖失败,海南龙血树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海南油茶资源调查与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林分进行了实地调查,摸清了海南油茶资源分布与储量,明确了海南油茶林分现状。结果表明:海南油茶包括野生资源与栽培种,主要分布在9个市县38个乡镇,总面积约1 167.3hm~2。定安、澄迈、屯昌和琼海的部分地区保存有林龄较长的油茶林,其中澄迈县现有老的油茶林最多,最大植株地径达150cm。经初步鉴定,海南油茶资源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属于"寒露籽"型品种。15a以上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海南油茶主要散生于橡胶、槟榔或次生灌木丛林下和林缘,较少为坡地纯林;绝大部分的油茶林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同一林分不同植株间存在多样的叶片和果实形态,地径和产量也参差不一。分析认为,海南油茶资源丰富且存在特异性,这为海南选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高产品种提供了良好的遗传物质基础;林分五花八门,没有进行抚育管理是海南油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