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基于多季相光谱混合分解和决策树的干旱区土地利用分类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利用2015年Landsat 8多季相数据,以民勤县为例探讨了干旱区土地覆被/利用分类方法。首先进行了研究区多季相遥感数据的主成分变换,确定了Landsat OLI光谱空间的内在维数。其次通过对各季相主成分空间的分析,确定了光谱混合分解的端元类型及各自的代表性季相。获取端元光谱之后,采用全约束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分解各个季相的遥感影像,估计各端元组分占像元的面积百分比(端元丰度值)。最后利用端元丰度值的多季相估计结果,依据先验知识和训练样本建立决策树分类规则进行土地覆被/利用分类。分类方法的总体精度达到90.94%,Kappa系数为0.90。研究表明:将物理意义明确的端元丰度值作为分类变量,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分类规则,生成树的结构简单、合理、清晰,对训练数据的依赖性较低,因此具有应用于整个旱地系统土地覆被/利用分类的潜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决策树 分类 土地覆被 光谱混合分解 多季相遥感数据 Landsat OL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偏振光谱的叶片尺度下玉米与杂草识别研究(英文)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然界中不同种物质拥有不同的偏振特性,这些特征信号能用于检测不同的目标地物。为了探索偏振光谱技术用于精确识别作物和杂草的可行性,此研究利用配置偏振片的成像光谱仪FISS-P在室内采集玉米与5种杂草的偏振光谱影像。通过比较和分析0°、60°、120°和无偏4种状态下玉米与各种杂草的光谱响应规律、光谱特征和决策识别模型精度,结果显示4种偏振状态下玉米和杂草的光谱变化趋势较一致,无偏状态下玉米和杂草的光谱强度最大;不同偏振状态下玉米和杂草的敏感波段既存在共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4种偏振状态下玉米杂草识别模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达到90%以上,其中,0°偏振状态下玉米和杂草识别模型的整体精度最高,接近100%。综上,偏振光谱能够在叶片尺度较好地识别玉米和杂草,这为田间尺度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扎实的数据积累。

关键词: FISS 偏振特性 识别模型 玉米 杂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非点源污染的密云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容量核算及其分配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河流、水文、污染物特征,采用输出系数法模型进行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并以COD、氨氮和总磷为控制因子,建立一维河流水质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水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水环境剩余容量及污染排放削减量进行分配。结果表明: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输出总值分别COD433.84t/a、氨氮47.14t/a和总磷40.75t/a,4种非点源污染类型中畜禽养殖的COD、氨氮和总磷分别占各项总污染负荷的78.6%、60%、87.1%,成为保护区内主要的污染来源,水土流失污染、农村生活污水依次之,民俗旅游的污染负荷贡献率最低;污染源类型中,生活和民俗旅游污水则主要造成COD污染,而水土流失主要引起氨氮和总磷污染。保护区内COD、氨氮和总磷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 170.36t/a、128.20t/a、25.27t/a,相较于污染负荷,水环境容量偏小。其中,总磷的污染风险最大,其环境剩余容量达到负值,应对其进行总量15.48t/a的削减。秉承公平和效益原则,总磷排放量削减分配中,畜禽养殖、生活污水、民俗旅游、水土流失各污染源的削减比例分别为44.26%、10.83%、40.90%、6.15%;氨氮的水环境剩余容量分配中,畜牧养殖的分配量最小、分配比例最低(14.16t、49.85%);畜牧养殖成为研究区内重点削减和控制的污染源。基于非点源污染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其分配研究可为保护区水环境控制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对加强密云水库饮水源保护,控制上游污染源,保证水质安全,确保北京市民人体健康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密云水库 水环境容量 非点源污染 氨氮 总磷 污染排放削减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JQ902株在DF-1细胞系上增殖工艺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通过DF-1细胞增殖获得高效价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抗原。通过病毒接种量、收毒时间、接毒时间、温度和维持液血清浓度5个培养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对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的增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BDV BJQ902株在DF-1细胞上最佳增殖条件为:在37℃条件下培养,接毒量在0.01%~0.1%之间,接种时间为细胞传代后生长48~72h,维持液血清浓度为1%~2%,收毒时间为病毒接种后60~72h。在此培养条件下增殖病毒毒价在108.3~108.7 TCID50/0.1mL之间。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BJQ902株 DF-1细胞 毒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填闲玉米对京郊设施菜地土壤氮素淋洗影响的模拟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京郊区开展了3 a(2008—2010年)的田间试验,在前茬蔬菜3种施肥处理(CK,不施肥;N1,施N380 kg/hm2;N2,施N 260 kg/hm2)的基础上,在夏季休闲期分别在N1和N2处理上增设了甜玉米种植处理,即N1C和N2C,以探讨填闲作物种植对京郊设施菜地夏季敞棚期氮素淋失的阻控作用。利用田间系统观测数据对土壤-作物系统水氮管理模型WHCNS进行了校验,并对设施菜地夏季休闲期土壤水氮平衡及氮素淋洗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休闲处理的水分消耗项主要是蒸发和渗漏,而填闲处理的水分消耗项主要是蒸腾和渗漏,各处理水分渗漏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N1、N2、N1C、N2C,甜玉米的种植提高了土壤水分的上行通量,减少了近42%的水分渗漏量。休闲处理的水分平衡均值为正,而填闲处理的水分平衡为负,说明甜玉米的种植消耗了土体储存的水分。硝态氮淋洗量由大到小依次为:N1、N2、CK、N1C、N2C,填闲处理的氮素淋洗量范围为1.3~50.9 kg/hm~2,远低于施肥处理的59.2~273.6 kg/hm2,甚至低于不施肥处理的38.6~151.6 kg/hm~2,N1C和N2C处理的氮素淋洗量分别比N1和N2处理降低80%和85%。因此,在夏季选择深根系的甜玉米作为填闲作物,对硝态氮的淋洗有明显的阻控作用,是降低土壤硝态氮淋失风险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 玉米 设施蔬菜 填闲作物 水氮模型 水分渗漏 硝酸盐淋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全程机械化杂交制种技术

中国蔬菜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适宜机械和配套农艺措施进行大白菜全程机械化杂交制种,能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以及人工成本快速攀升的问题。大白菜机械化制种每667 m~2用工成本比普通生产模式减少80%,利润提高50%,种子产量逾90 k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芹菜细菌性软腐病菌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北京地区芹菜软腐组织中分离到的37株细菌性软腐病菌株,进行了微生物碳源利用(BiologTM)、生化特性、特异性PCR、ITS-RFLP带型以及基于16S rDNA完整序列遗传关系分析。结果如下: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具周生鞭毛;可在5%和7%NaCl及28℃和37℃条件下生长;可分解柠檬酸盐及液化明胶;Biolog分析将这些菌株均鉴定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生化特性分析发现,其中36株菌株能利用D-山梨醇、D-阿拉伯糖醇、异麦芽酮糖和α-甲基葡萄糖苷,与对照菌株P.carotovorum subsp.odoriferum(Pco)S7一致;另外1株菌株Q34不能利用上述糖醇,与对照菌株P.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ce(Pcb)BC1和P.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Pcc)ECC71表现一致。利用pel(pectate lyase)基因特异性引物Y1/Y2在所有的37株菌株中均扩增出预期片段(434 bp),表明其基因组中均含有果胶酶基因。Pcb特异性PCR引物BR1f/L1r仅在Q34菌株与Pcb BC1中扩增出预期片段(322 bp),而Pcc特异性PCR引物EXPCCF/EXPCCR则在除Pcb BC1外所有菌株中均扩增出预期片段(550 bp)。Rsa I酶切16S-23S rDNA ITS片段结果显示,Q34酶切带型与Pcb BC1相同,其余36株带型与Pcc ECC71和Pco S7相同。基于16S rDNA基因完整序列,以Dickeya dadantii菌株582为外群,该37株菌株与已发表的Pectobacterium菌株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Q34与已发表的其他Pcb菌株形成了明显的Pcb类群,其余36株菌株则与已发表的其他Pco菌株形成了明显的Pco类群。综合多种鉴定结果,36株被鉴定为Pco,Q34被鉴定为Pcb。菌株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36株Pco菌株中仅Q47表现为低等的致病力,其余24株和11株分别表现为中等和高等致病力;Pcb菌株Q34则表现出中等致病力。

关键词: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 细菌性软腐病 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odoriferum 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ce 鉴定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的12种类固醇激素

分析试验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12种类固醇激素(雌酮、17α-雌二醇、17β-雌二醇、雌三醇、乙炔基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甲基睾酮、孕酮、炔诺酮、孕二烯酮、左炔诺孕酮)的分析方法。样品经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和浓缩,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分析。12种类固醇激素在1.0~20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不低于0.992,方法检出限(S/N=3)为1.22~87.5 ng/L。在5.0,50.0和200.0μg/L 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2.6~111.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高于12%。方法适用于不同水体中多种类固醇激素的痕量分析。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类固醇激素 环境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信息资源服务质量模型及管理软件设计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农业信息资源服务质量缺乏评价指标体系及描述方法,而难以实现大量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的问题,构建农业信息资源QoS描述模型并设计其管理软件。文章将农业信息资源的各类属性抽象为不同服务质量维度,针对QoS维度的不同变化特征及量纲,提出质量函数映射方法,规约QoS数值到统一区间,实现QoS指标实际值到指标评价值的映射,建立多维QoS描述模型;开发农业信息资源QoS管理软件,实现QoS指标设置、QoS值测量、更新管理与QoS映射,为农业信息资源高效共享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多维服务质量 QoS映射 QoS描述模型 QoS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小麦TaSEC14p-5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Sec14是最先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的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SEC14保守结构域。Sec14p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并参与膜运输途径、质膜发育、脂肪酸代谢、根毛的生长等生命活动,但未见此蛋白在作物逆境胁迫的有关报道。为研究Sec14p基因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发育及逆境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采用电子克隆方法从小麦京花9号中得到一个Sec14p基因,命名为Ta SEC14p-5(Gen Bank登录号:KU63996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ORF全长为984 bp,编码32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37.1 k D,理论等电点为7.70。在植物中该蛋白有典型的SEC14类基因家族保守域SEC14和一个CRAL_TRIO_N结构域。进化和聚类分析表明,小麦Ta SEC14p-5基因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Ae SEC14p基因和水稻(Oryza sativa)磷脂酰肌醇转运蛋白Os02g0200000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蛋白相似度分别为96.45%和88.38%。采用q RT-PCR技术,对小麦孕穗期不同组织和不同非生物胁迫幼苗进行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根、茎、叶、颖壳、雄蕊和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茎中表达量较高,雄蕊次之,根最低;该基因受高盐的强烈诱导,同时也受到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200μmol/L)、干旱(PEG6000)和低温(4℃)不同程度的胁迫诱导。Ta SEC14p-5在Na Cl、ABA、PEG和4℃四种不同胁迫处理下,总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结果推测,Ta SEC14p-5基因可能参与了Na Cl、ABA、PEG6000和4℃等不同程度的非生物胁迫处理,为进一步改良小麦抗逆性等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关键词: 小麦 TaSEC14p-5 序列分析 非生物胁迫 q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