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金叶复叶槭容器育苗关键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育苗基质和容器类型等育苗关键技术的研究,筛选出金叶复叶槭(Acer negundo ‘Aurea’)最佳容器育苗方案。以金叶复叶槭组培移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泥炭、珍珠岩、蛭石等不同配比的配方基质,测定其理化性质,选择控根容器、塑料营养钵、无纺布袋3种容器,进行完全随机试验,观察不同处理对容器苗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从3种基质配方理化特性的测定结果看出,三者均属于微酸性基质,pH值6.0~6.5;基质S2(草炭∶珍珠岩∶蛭石为5∶3∶2)的容重最小,为0.279 g/cm~3;而总孔隙度适中,为61.02%;饱和含水量最大,为47.372%。表明该基质配方既便于栽培及运输,又有较好的持水性和保水性,利于容器苗的栽培管理。对金叶复叶槭容器苗而言,S2基质中组培苗的株高、地径分别为150.56、14.6 mm,显著优于S1(草炭∶珍珠岩∶蛭石为1∶1∶1)基质,而在根系指标方面3种基质则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基质配方对金叶复叶槭组培苗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对根系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作用。在容器类型方面,控根容器、无纺布袋中植株的年生长量表现较好,二者无显著差异;根系及干质量方面,以控根容器中植株的侧根数量最多,达13.1条,根系活力最大,为57.98μg/(g·h),显著优于其他2种容器,营养钵、无纺布袋分别只有28.93、48.47μg/(g·h),并且根冠比最大,毛细根数量也较多,根系结构均衡,利于吸收营养和苗木移栽。试验筛选出金叶复叶槭容器栽培的最佳基质配方为S2,容器类型为控根容器。

关键词: 金叶复叶槭 容器育苗 基质配方 容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梨根系铁吸收关键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缺铁胁迫对其表达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缺铁胁迫对杜梨根系铁吸收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杜梨根系铁吸收关键基因三价铁还原酶(Pb FRO2)基因和铁转运蛋白(Pb IRT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采用改良的Hoagland营养液水培杜梨的方法,研究了缺铁胁迫对杜梨根系Pb FRO2和Pb IRT1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根系铁和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 FRO2蛋白具有还原酶特性,Pb IRT1蛋白属于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家族—ZIP家族;缺铁胁迫9 d内,杜梨根系Pb FRO2和Pb IRT1的表达量整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胁迫3 d表达量达到最高点且与对照(加FeEDTA)差异显著;缺铁胁迫30 d,杜梨根系中铁含量比对照降低77.46%,而锌含量提高1 139.40%。综上可知,缺铁胁迫可诱导杜梨根系铁吸收关键基因表达量升高,进而促进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的活性提高。

关键词: 杜梨 缺铁胁迫 铁吸收 三价铁还原酶基因 铁转运蛋白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区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

山西农业科学 2017

摘要: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差异,为豫北花生主产区潮土上麦套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增加花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豫花9719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286.9,36.2,107.5 kg/hm~2,豫花9620对氮钾的吸收量最小,分别为269.6,95.4 kg/hm~2,豫花9326对磷的吸收量最小,为34.3 kg/hm~2;花生吸收的氮主要分配在花生仁和叶中,分别占吸收总量的73.8%~77.7%和10.2%~13.1%,磷主要分配在花生仁和茎中,分别占总吸磷量的75.5%~86.0%和6.3%~15.8%,钾主要分配在茎和花生仁中,分别占吸收总量的38.6%~49.7%和27.0%~37.8%;不同基因型品种对氮、磷、钾在花生叶、茎、根、花生仁和花生壳中分配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异;豫花9719的氮磷钾的养分利用率最高,为41.9%,其次是豫花9620,为32.6%,豫花9326的最低,为29.8%。在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180,120,150 kg/hm~2条件下,豫花9326是氮磷利用低效型的花生品种;豫花9719是氮钾利用高效型的花生品种;豫花9620是磷利用高效型、钾低效型的花生品种。

关键词: 潮土 花生 品种 吸收 分配 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光合生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及其基因型差异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玉米叶片光合生理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从第9片叶展开期至抽雄期,每天8:30—17:30进行大田人工模拟增温试验,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和Ru BP羧化酶、PEP羧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叶片的SPAD值除了ZD958幼嫩叶片略高于对照(自然生长)外,其余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下降,且成熟叶片的下降幅度高于幼嫩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增加,幼嫩叶片的增加幅度高于成熟叶片;成熟叶片和幼嫩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均下降,且幼嫩叶片的下降幅度达到显著水平。高温胁迫下,2个品种成熟叶片和XY335幼嫩叶片的Ru BP羧化酶和SPS活性显著降低,ZD958成熟叶片和2个品种幼嫩叶片的PEP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见,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叶片的光合性能,且对成熟叶片的影响大于幼嫩叶片,对XY335的影响大于ZD958。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叶片 光合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时相GF-1卫星PMS影像提取农作物种植结构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及时准确获取农作物种植结构信息,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多期GF-1卫星PMS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分层分类方法成功提取了朱仙镇一个种植年内秋播蔬菜、冬小麦、春花生、早熟西瓜、夏玉米、夏花生等农作物,并通过叠加分析得到朱仙镇的农作物种植模式。[结果]朱仙镇有10种种植模式,以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夏玉米为主要倒茬模式,占比49.7%,其他9种种植模式所占比例之和接近50%;从整体景观的角度对朱仙镇的主要作物种植模式进行衡量,斑块丰富度PR达到9.0,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达到1.483 6,说明朱仙镇种植模式多样,有利于多元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分层分类的方法能够延续最优提取结果的精度,各类作物提取精度均达到了80%以上。[结论]PMS影像的高分辨率能够清晰的表达地块边界,一定程度上呈现了非大宗作物的空间分布,GF-1卫星PMS为多尺度的农业监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 GF-1种植结构 遥感 多时相 层次分类 种植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芝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2017

摘要: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芝麻品种汾芝2号为参试材料,2015-2016年连续两年在本所试验地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试验,设综合防控示范区、常规管理区、空白对照区三个处理。苗期、花期对病虫害采取防控措施后,调查主要病害枯萎病、茎点枯病、青枯病、叶部病害发生情况,主要虫害小地老虎、蟋蟀、棉铃虫、甜菜夜蛾、蚜虫危害,产量、生产管理及投资收益。结果表明,采取综合防控技术,可减少植株感病率,减轻病害侵染程度,减少了虫害数量,减轻了对芝麻的危害。综合防控区比常规区增产16.93%,比空白区增产39.48%;示范区比常规区每公顷增加投资成本337元,比空白区增加成本697元;每公顷示范区纯收入12 921.4元,常规区10 708.6元,空白区8 624.2元,示范区比常规区每公顷纯收入增加2 212.8元,比空白区增加4 297.2元。

关键词: 芝麻 综合防控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经济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发展优质小麦是河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小麦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本文在对河南省发展优质小麦的成效全面总结的基础上,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了优质小麦发展重点,比较了加工专用优质麦与质量安全优质麦的生产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河南小麦供给侧改革应采取"两优提升、两区引领、两端推进、两力支撑"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 小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思考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参碱与3种化学杀菌剂混配对甘薯长喙壳的联合毒力及防效验证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苦参碱在甘薯黑斑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平皿法测定苦参碱与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和异菌脲3种化学杀菌剂混配对甘薯长喙壳的联合毒力,通过制剂现混处理茎段的方法对增效配比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苦参碱可有效抑制甘薯长喙壳菌丝生长,EC50值为3.0790 mg/L。苦参碱与甲基硫菌灵混配质量比1∶2、苦参碱与百菌清混配质量比3∶1或1∶1以及苦参碱与异菌脲混配质量比1∶3时表现为增效作用。防效验证结果:苦参碱400 mg/L的防治效果为42.64%,苦参碱与百菌清制剂现混(1∶1)和(3∶1)400 mg/L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25%、70.92%。[结论]苦参碱与百菌清联合使用对甘薯长喙壳的抑制作用优于苦参碱单独使用。

关键词: 甘薯长喙壳 杀菌剂 苦参碱 联合毒力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基本化学性质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替代对河南潮土化学性质及可溶性有机碳/氮(DOC/N)分布的影响,探讨潮土适宜有机物料替代比例。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替代较对照明显提高了土壤基本养分的含量。其中,秸秆替代化肥40%处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提高最明显分别达到13.4 g/kg、93.99 mg/kg;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40%显著提升了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达到0.90 g/kg、2.94 mg/kg、224.97 mg/kg。秸秆单独替代较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对土壤DOC提升效果好,其中秸秆替代化肥40%处理DOC含量最高达到15.45 mg/kg;而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则提高了DON,其中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处理的DON含量最大,为12.88 mg/kg。牛粪秸秆共同替代化肥30%处理的可溶性有机质的SUVA254 nm最高[16.24 L/(g·cm)],说明此处理有利于富含芳香环结构的有机质物质的积累。综上所述,其中秸秆替代40%和秸秆牛粪共同替代30%~40%对土壤基本肥力提升相对更明显。

关键词: 潮土 有机物料替代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3种主要DNA病毒多重感染复合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河南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Gen Bank中注册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鸡痘病毒(FPV)基因组核苷酸序列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3种病毒各设计3对引物,共计9对引物,经生物学软件筛选后,得到3对相互匹配较佳的引物。3对匹配引物经单一PCR验证后,优化复合PCR反应条件,确定最佳的退火温度、引物浓度和Taq DNA聚合酶浓度;经特异性、敏感性试验及简化PCR试验,建立简易复合PCR检测方法。复合PCR扩增出的3条带大小与预期一致,即228 bp(MDV)、400 bp(ILTV)、499 bp(FPV);建立的复合PCR方法能同时检测出100 fg MDV、ILTV、FPV的DNA。同时依据PCR技术原理,将经典的三温热循环改进为二温热循环试验,即将退火和延伸合并为一步(62℃),缩短了反应时间。建立的3种病毒的复合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用于临床病料的快速诊断。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鸡痘病毒 DNA病毒 复合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