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长期施用绿肥对红壤稻田水稻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6年长期定位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表明,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有利于水稻稳产增产,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农学利用效率达60%以上。26年水稻平均产量以紫云英+猪粪(OM3)处理最高,比CK增产64.47%,比NPK处理增产6.86%,其化肥养分农学效率为16.33 kg/kg,比NPK处理高118.9%。绿肥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有所积累,积累的量与肥料施用量及有机肥种类有关,以紫云英+猪粪处理最优。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均低于试验前,亏缺幅度最小的是紫云英+稻草处理,其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分别比对照高4.28%和13.94%。通过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与水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最高的为土壤全钾(r=0.808**),说明缺钾已成为限制红壤稻田高产的主要肥力因子。

关键词: 绿肥 长期定位试验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肥力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期对夏玉米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不同施氮期试验,研究对夏玉米植株氮素积累运转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子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NHI)。吐丝后穗部氮素积累迅速增长,茎鞘氮素转运主要集中在灌浆初期,叶片氮素转运主要发生在灌浆中后期。施氮使氮生理效率较不施氮处理平均下降了16%,处理间氮肥效率差异不显著。植株总吸氮量的60%~70%主要集中在吐丝至成熟期,以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氮吸收最多,氮肥利用率(NUE)最高,与其他处理相比,3叶期施氮+12叶展追氮处理NUE分别提高了21.8个百分点和22.8个百分点。

关键词: 夏玉米 施氮时期 氮素积累 氮素转运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豫椒17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豫椒17是以自交系101-1为母本,104-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果实羊角形,纵径15.2cm,横径3.1cm,平均单果质量50.2g,果色黄绿,每667m2产量3000.0kg左右,VC含量873mg·kg-1,可溶性糖含量2.33%。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适宜露地和保护地春早熟栽培。

关键词: 辣椒 豫椒17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霉素阻断ELISA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畜牧兽医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新霉素(Neomycin,NEO)免疫学检测试剂盒。以制备的抗NEO单克隆抗体(NEO mAb)为基础,建立阻断ELISA分析方法,组装新霉素阻断ELISA试剂盒,并对试剂盒的性能进行鉴定。结果表明,NEO试剂盒(NEO-kit)标准曲线呈典型的S型,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0.990 3;检测范围为1.0~64.0μg.L-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9μg.L-1,灵敏度为0.75μg.L-1,检测限为1.0μg.L-1。试剂盒除了和NEO阳性样品反应呈阳性外,与庆大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沙丁胺醇、环丙沙星、二氟沙星、磺胺嘧啶及磺胺甲噁唑等其他药物均无交叉反应性。奶样、饲料样及肉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9.50%、89.58%和87.92%;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而且批间变异系数小于批内变异系数;基质对NEO-Kit的检测结果影响比较小;NEO-Kit在4℃可保存6个月以上。试剂盒和HPLC-MS-MS对牛奶中新霉素回收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剂盒和HPLC-MS-MS对饲料样检测结果也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成功研制出敏感、特异、准确的NEO检测试剂盒。

关键词: 新霉素 单克隆抗体 阻断ELISA 试剂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纯化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标签蛋白(GST)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NS0骨髓瘤细胞按常规方法融合,用纯化的GST经间接ELISA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亚克隆,最终获得2株抗GST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B7-E4和4B7-F4。间接ELISA检测4B7-E4、4B7-F4细胞培养上清的效价分别为1∶4 000、1∶3 000,腹水效价分别为1∶3×106和1∶2×106。Western-blot结果表明,这两株单抗均可以特异性地识别GST蛋白和带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

关键词: GST 单克隆抗体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潮土养分非匀衡化的土壤修复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处理的土壤修复作用。[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长期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及生产力下降的土壤进行施肥修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快速修复土壤养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最佳方法;NP、NPK是既均衡土壤肥力又提高作物产量的无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氮极度缺乏的土壤,单施磷肥、氮肥效果极显著,其肥效在小麦上与NPK相同。[结论]长期施化肥的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更强,停止施肥,玉米产量下降78.6%,小麦产量下降52.8%;而长期施NK和PK肥的土壤,停止施肥反而产量增加,NK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12%,小麦产量增加182%,PK处理中玉米产量增加15.1%,小麦产量增加59%;单施有机肥的当季效果不如化肥,但后效明显好于化肥。

关键词: 施肥 养分非均衡 修复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南禹州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保水剂不同施用量(0、30、60、90kg.hm-2)对两个冬小麦品种(郑麦9694和矮抗58)根系生理生化特征、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以探明保水剂对不同生育阶段冬小麦根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降低了冬小麦根系质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根系活力.在各生育期,郑麦9694根系质膜透性降低幅度均大于矮抗58;除90kg.hm-2处理外,矮抗58的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郑麦9694.在孕穗期和灌浆期,郑麦9694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幅度显著大于矮抗58.在各生育期内,60kg.hm-2处理的两品种质膜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小,90kg.hm-2与60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郑麦9694的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而矮抗58在60kg.hm-2处理下最高.施用保水剂还提高了小麦根系生物量,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矮抗58的根系生物量大于郑麦9694;而在灌浆期,矮抗58在60kg.hm-2和90kg.hm-2处理下根系生物量显著低于郑麦9694.郑麦9694和矮抗58产量均以60kg.hm-2处理增幅最高.综上,保水剂对郑麦9694的作用效果较矮抗58显著,并以60kg.hm-2施用量为佳.

关键词: 保水剂 冬小麦 根系 生理特征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arra tridentata叶片解剖结构与保水特性的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L.tridentata叶片在解剖学方面适应干旱的特征以及叶片的保水特性,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L.tridentata叶片的解剖结构,同时测定叶片保水曲线.结果显示:L.tridentata叶片厚233.6 μm,表皮细胞大,具有较厚的表皮细胞外壁与角质层,上表皮外壁与角质层总厚度为23.7μm;栅栏组织发达,在叶片中占55%,细胞细长,排列紧密.从叶片保水曲线上看,L.tridentata叶片从失水到基本恒重的时间为120 h左右,显示其叶片抗脱水能力强.

关键词: Larrea tridentata 叶片 解剖结构 抗旱性 叶片保水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养分吸收分配规律

河南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P、K分别为2.06kg、0.44kg和1.84kg,需要N∶P∶K比例为1∶0.19∶0.89;以郑麦9023为代表的强筋小麦吸收N、P、K分别为2.65kg、0.51kg和2.61kg,比中筋小麦分别增加0.59kg、0.07kg和0.77kg,需要N∶P∶K比例为1∶0.21∶0.98。N、P在籽粒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品种间差异较小,9个品种N在籽粒中分配比例平均为79%,P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77%,K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16.5%。通过小麦秸秆还田,21%~25%的N、24%~32%P以及78%~89%的K归还到土壤。目前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比中筋小麦需更多N和K,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强筋小麦需要N 170~200kg/hm2,N∶P2O5∶K2O适宜比例为1∶0.48∶0.7。

关键词: 河南省 长期施肥试验 潮土 小麦 养分吸收与分配 合理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对小麦生理特性、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国家潮土肥力监测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基地18年不同施肥制度的基础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生长、产量及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施用化肥处理的处理中,施用氮肥及与磷钾肥配施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和不施氮肥(PK)处理,其中以NP和NPK最高;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以1.5MNPK和MNPK2处理最高;且氮磷配施、氮磷钾全量配施以及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提高了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NP和NPK处理的小麦产量、穗粒数、穗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N和NK处理小麦千粒重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但小麦产量最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产量与NPK处理差异不显著,千粒重、穗数均高于NPK处理,以增施有机肥料(1.5MNPK)处理最明显;不同处理对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影响顺序是:NK>N>NP>NPK>PK,而对其产量影响顺序是:NP>NPK>NK>N>PK,长期施用NPK和有机肥配施的处理中,MNPK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SNPK最低,说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秸秆还田更有利于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出粉率影响较小,增施有机肥料对小麦的出粉率促进作用不明显,而对小麦面粉产量的影响较大,长期不施肥处理的面粉产量最低,而以NPK最高.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小麦 生理特性 产量 面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