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减轻产蛋鸡热应激的综合措施
《山西农业科学 》 2002 CSCD
摘要:在高温季节 ,对不同建筑类型的鸡舍及不同管理条件的鸡群 ,通过改善通风条件、减少辐射、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增加营养素、改善饲养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 ,达到减轻产蛋鸡热应激的目的 ,使产蛋鸡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生产。


以对潮霉素抗性为筛选标记的棉花遗传转化
《棉花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HPT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 ,潮霉素作为筛选剂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 GFP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并得到再生植株。经过 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棉花基因中 ,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 ,说明 GFP基因得到表达。研究确定了潮霉素作为棉花转化的筛选剂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中适用的浓度范围及筛选方法 ,即棉花转化中潮霉素的筛选浓度范围为 2 .5~ 1 0 mg· L- 1,在有 GFP等一些易于观察和检测的标记基因存在时 ,起始浓度可用较低 ( 2 .5 mg· L- 1)的筛选浓度 ;而在没有标记基因或检测方法较复杂时 ,起始浓度用较高 ( 1 0 mg· L- 1)的筛选浓度


晋麦61号中水小麦新品种简介
《麦类作物学报 》 2002 CSCD
摘要:小麦新品种晋麦61是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粮作室用郑891/烟1604杂交选育而来,系谱号为9015130-12-(4520)-运丰早21号。晋麦61号1999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为近年来山西省唯一提前审定的中水小麦新品种,审定后即作为山西省中水肥组区试对照品种。2001年晋麦61号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特征特性 晋麦61号冬性~半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分蘖较整齐,越冬性好。中期稳健,成穗率高,穗层较厚,灌浆特性好。中秆,株高90cm左右,茎秆弹性好,叶小不郁闭。比晋麦31号早熟2~3d晋麦61号穗纺锤型,白颖短嘴,白芒,籽粒呈半透明状,有光泽,粒型长,冠毛短,背脊弓隆,腹沟浅有时有横折。千粒重50g左右,蛋白质含量14%左右,湿面筋含量32%左右。有Glu-Ala,Glu-Blb,Glu-D1d和 Gli-B3l等强弹高粘基因。晋麦61号高抗条锈、白粉,耐全蚀、根腐病。抗冻性及苗期抗旱性和成株期耐旱性均较好。后期耐高温、抗干热风。


三个韧皮部特异性启动子在转基因烟草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2 CSCD
摘要:用共整合的1uc基因校正嵌合gus基因表达活性的方法对3个韧皮部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用杨树树皮储藏蛋白基因启动子(BP)、竹节花黄斑驳病毒启动子(CP)、笋瓜韧皮部蛋白2基因启动子(SP)以及CaMV35S启动子(35SP)构建了含有启动子-gus以及35SP-1uc两类嵌合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烟草植株。GUS活性的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3个启动子皆驱动gus报告基因在转基因烟草的叶、叶柄和茎的韧皮部组织中特异地表达,BP和SP在烟草根部是组成型的,而CP是韧皮部特异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叶脉GUS活性高于叶片GUS活性进一步揭示了3个启动子的韧皮部组织特异性。通过比较转基因植株的校正GUS活性,确定了3个启动子的相对活性为BP和CP的活性相近,而SP约为CP的84%。结果表明BP和SP是韧皮部组织特异性的强启动子。


小米挤压膨化加工营养方便粥的工艺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氨基酸分析评价 ,了解本项目主料小米氨基酸品质 ,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熟化 ,并采用调整膨化物料含水率、膨化喂料量 ,再结合乳化剂的使用和添加玉米等技术措施 ,改进小米的膨化效果。采用正交试验 ,设计产品配方。结果表明 ,选用小米为主料 ,其蛋白质基本符合模式标准 ,优于大米、小麦、玉米等多种谷物。控制上述 4种膨化辅助条件 ,解决了小米膨化的难题 ,而且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部分降解更有利于吸收。经正交试验选择出主料与多种辅料的最佳组合 ,使产品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质量大幅度提高 ,达到了全价蛋白质的营养水平 ,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含量也显著提高 ,营养很丰富。同时由于多种辅料的配合 ,产品的调溶性、复水性、口感等感官质量高 ,而且产品中富含了各种辅料所含的多种保健成分


旱地小麦窄行条播渗灌栽培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对照相比所表现的增产效应之和。窄行条播、渗灌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所表现的增产效应形成了旱地小麦渗灌窄行条播栽培技术体系的基础


山西省几种典型土壤供钾能力评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山西省主要农田土壤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耕层土壤样品 19个 ,应用生物耗竭法并结合化学方法对该省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 ,供试的 19个土壤中无论不同形态钾含量还是耗竭后土壤钾素 (速效钾、缓效钾 )“最低水平”值的大小和出现前耗竭的茬数、作物吸钾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并因土壤类型、取土地区不同而异。“最低水平”值和作物吸钾量是土壤供钾的重要特征参数。供试山西土壤的长期供钾能力按取土地区有从南至北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不同土壤类型上有红粘土、潮土 >黄绵土、褐土 >栗褐土、栗钙土的趋势。
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食用L-赖氨酸盐酸盐中的铜和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0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报道了用石墨炉 原子吸收分析法 ,将食用L 赖氨酸盐酸盐样品经稀酸溶解后 ,直接进样测定。该方法省去了通常必需的干灰化或湿消解过程 ,充分利用石墨炉本身所具有的对样品进行部分预处理的功能 ,在无基体改进剂的条件下 ,快速测定样品中的Cu和Pb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Cu和Pb的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4 8%和 5 3% ;回收率分别为 10 0 %~ 110 %和 10 2 %~ 10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