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表达木质素降解酶的基因工程产朊假丝酵母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木质素是农作物秸秆饲用化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现仅有少数微生物产生木质素降解酶,且产量少、酶活低,不适合工业化生产,酶蛋白的高效异源表达是提高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的有效途径.工程菌ZHMX4和ZHQX1是分别从黄孢原毛平革菌和云芝栓孔菌中扩增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lip)和漆酶基因(lac),利用同源整合重组技术构建所得的工程菌.对前期构建的表达木质素降解酶工程菌ZHMX4和ZHQX1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包括木质素降解酶适宜反应条件、木质素降解酶基因拷贝数和工程菌降解天然木质素能力的测定及工程菌营养需要分析,了解2株工程菌特性的同时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工程菌ZHMX4和ZHQX1产木质素降解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3.0和30℃、4.5;2株工程菌各2 mL(添加量为109 cfu/g)混合对100 g玉米秸秆进行发酵时,木质素的降解率达到50.12%;根据Biolog YT微孔板试验结果,可优化2株工程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可促进工程菌的生长.


一例猫膀胱炎和急性肾损伤的诊治探讨
《当代畜禽养殖业 》 2023
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猫膀胱炎(Cystitis)和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治过程,综合患猫的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及影像学诊断结果确定了病因,通过实施液体疗法、抗菌消炎、疼痛管理和饮食调控等治疗手段,病猫痊愈。


羊三联灭活疫苗对妊娠母羊安全性及羔羊被动免疫效果评价
《当代畜禽养殖业 》 2023
摘要:随着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vi)及羊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A/D型混合感染引起的传染性胸膜肺炎(俗称烂肺病)成为养羊生产中的重大疾患问题.由于现有支原体双价灭活疫苗覆盖病原谱窄,预防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地方羊场优势流行菌株的分离和候苗株的筛选,本团队尝试研制出针对绵羊烂肺病的M.ovi、Pm(A/D型)联合灭活疫苗.为考查该疫苗对妊娠期母羊免疫接种的安全性,以及进一步确定新生羔羊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水平,以高繁湖羊怀孕母羊及其新生羔羊为研究对象,利用ELISA抗体检测、试验动物剖检等手段开展疫苗对怀孕母羊安全性及羔羊被动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妊娠羊群均未发生流产及早产 2 周的情况,分娩羔羊均健康成活,无弱羔及致畸现象;羔羊被动免疫抗体效价显著提高,剖检可见肺脏病变明显减少.本试验结果为扩大疫苗应用,特别是为探索通过母子一体化免疫途径来解决新生羔羊早期感染混合病原,导致肺病高发的瓶颈问题提供依据.


麻叶荨麻高效栽培技术
《耕作与栽培 》 2023
摘要:麻叶荨麻是荨麻科荨麻属多年生草本,具有食用、药用、饲用等多功能性,是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通过总结凝练生产实践多年种植麻叶荨麻的技术和经验,从育苗、移栽、管理、收获等方面阐述了麻叶荨麻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麻叶荨麻人工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芦丁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乳酸代谢产物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底物条件下添加芦丁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微生物区系、乳酸代谢产物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及单因素试验设计,以精粗比为7∶3的0.7 g混合精料(玉米∶豆粕=4∶1)和0.3 g混合干草(苜蓿∶燕麦=1∶1)为发酵底物,按芦丁的添加水平[0(对照)、1.5%、3.0%和4.5%]分为4组,每组设3个平行;同时,选取4头体况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晨饲前采集瘤胃液,制备人工瘤胃培养液,于39℃下进行厌氧发酵,并分别于培养3、6、9、12、18和24 h时取样测定相应指标。结果表明:1)在高精料底物条件下,瘤胃发酵液pH<5.80的时间长达6 h,表明成功建立了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模型;且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和3.0%芦丁能显著提高18~24 h瘤胃发酵液pH(P<0.05),显著降低24 h丙酸、异丁酸、戊酸及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24 h甲烷产量(P<0.05)。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结果表明,芦丁添加水平为4.5%时,对瘤胃液体外发酵参数产生了正组合效应,具有较好的体外发酵效果。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和3.0%芦丁能显著降低6~12 h产甲烷菌、6 h乳酸杆菌和6~12 h牛链球菌数量(P<0.05),添加3.0%芦丁能显著降低6~24 h乳酸杆菌(P<0.05),而添加4.5%芦丁能显著提高12 h反刍兽月形单胞菌和埃氏巨型球菌数量(P <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5%芦丁能显著降低12 h丙酮酸含量(P<0.05),添加1.5%和4.5%芦丁能显著降低6 h乳酸脱氢酶(LDH)、丙酮酸激酶(PK)及淀粉酶(AMS)活性(P <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芦丁能显著降低6~12 h脂多糖(LPS)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高精料条件下添加芦丁能改善奶牛体外发酵,抑制甲烷产生,以4.5%为适宜添加水平;且芦丁能通过降低LPS含量、抑制乳酸产生菌和乳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减少乳酸产生,减缓瘤胃发酵液pH的下降,缓解高精料诱导的SARA。


不同生态区丰产型马铃薯品种氮素优化管理分析
《中国蔬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氮肥利用率普遍较低的现状,选择阴山南麓地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和阴山北麓地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两个典型生态区,研究不同施氮量下马铃薯叶片SPAD值变化、SPAD值与施氮量的关系以及与马铃薯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处理下马铃薯叶片SPAD值随着生育期进程的推进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生育期马铃薯叶片SPAD值呈线性增加的趋势,马铃薯产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表明马铃薯叶片SPAD值与产量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当叶片SPAD值超过一定值后,马铃薯增产幅度不再显著。武川县施氮量为225 kg·hm-2,产量达到最高为46.2 t·hm-2;前旗施氮量为350 kg·hm-2,产量达到最高为61.7 t·hm-2;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前期、块茎膨大后期以及淀粉积累期阴山北麓地区的临界SPAD值分别为43.4、41.5、40.7、34.6、32.0,阴山南麓地区的临界SPAD值则分别为49.3、49.1、44.9、37.8、35.6;基于马铃薯叶片SPAD值建立了两个生态区的马铃薯主要生育期氮肥追施模型。


不同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研究施氮水平对耐密宜机收玉米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对玉米适宜施氮水平选择和产量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18年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的氮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以耐密宜机收玉米'广德5'为供试材料,设置0 kg/hm2(N0)、120 kg/hm2(N8)、180 kg/hm2(N12)、240 kg/hm2(N16)、300 kg/hm2(N20)、360 kg/hm2(N24)等6个施氮水平,分析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不同器官的分配比例,阐明开花后(抽雄—吐丝期向成熟期)的干物质转运规律.结果表明:(1)在施氮量为0~240 kg/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施氮量超过240 kg/hm2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则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大喇叭口期后更为明显.(2)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方程,氮肥施用量对干物质积累速率影响显著,促进干物质积累高峰提前.(3)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转运发生变化,施氮有利于生育后期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向籽粒转移,促进籽粒的发育和形成.(4)综合比较2年数据得出,施氮处理N20(2020年)和N16(2021年)产量比其他施氮水平较高,分别高出4.35%~45.50%、0.57%~57.19%.综合分析产量、干物质积累、各器官的分配及转运等因素,得出玉米最佳氮肥施用量为240 kg/hm2.


不同耐旱性紫花苜蓿干旱胁迫下生理响应和转录调控的差异研究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苜蓿是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常被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研究不同耐旱性紫花苜蓿应对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以中科1号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Zhongke1’)为试验材料,以三得利紫花苜蓿(M.sativa‘Sanditi’)为对照,采用自然干旱法进行处理,比较干旱胁迫对其生长性状、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使用转录组测序分析2个品种响应干旱基因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地上地下生物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叶绿素含量;与三得利相比,干旱胁迫下中科1号紫花苜蓿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更低,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清除能力更强。中科1号和三得利分别有5308个和8053个响应干旱的基因; GO功能注释分析发现,中科1号的346个干旱响应基因被显著富集在6个GO类别,而三得利的1683个干旱响应基因被显著富集在29个GO类别;此外,我们还筛选到19个在中科1号中表达量显著高于三得利的抗旱关键基因。本研究发现紫花苜蓿可能通过上调抗旱基因SUS、P5CS、LEA、SOD、POD、PEPC、NCED等的表达,提高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酶活性来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速率,从而增强抗旱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候选基因和抗旱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萃取方式下熟化马铃薯挥发性物质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目的】探明熟化马铃薯挥发性风味物质。【方法】分别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法提取熟化马铃薯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2种萃取方法共鉴定出5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SDE法鉴定出24种,醛类、醇类和杂环化合物鉴定物质占比较多,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的44.27%、23.79%和18.34%;其次是酮类、烷烃类和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1.00%以上;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低,为0.83%。HS-SPME法鉴定出29种,为醛类、醇类、酮类、杂环化合物和其他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最多,占比73.57%,烷烃类、酯类和酸类均未检出。【结论】2种萃取方法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10种,以醛类为主,被认为是熟化马铃薯的主体风味成分,其中,3-甲硫基丙醛、5-甲基呋喃醛、苯乙醛和壬醛相对含量较高,初步判定是马铃薯的关键香气成分。
关键词: 马铃薯 挥发性风味物质 同时蒸馏萃取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转录因子EB的核质穿梭及其对肝脏脂代谢的调控作用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肝脏是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病理状态时常会引起机体肝脏脂代谢异常。转录因子EB(TFEB)是自噬溶酶体途径的关键调控因子,属于亮氨酸拉链类的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转录因子E家族成员,参与调控机体细胞内环境紊乱的过程。研究发现,TFEB在非反刍动物中参与调解肝脏脂代谢,但对奶牛酮病肝脏脂代谢作用尚不清楚。本文就TFEB在肝细胞中的核质穿梭机制以及入核后如何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和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机体肝脏脂代谢进行综述;此外,综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探讨了TFEB对酮病奶牛肝脏脂代谢可能存在的调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