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繁殖力绵羊卵巢转录组比较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探索影响绵羊繁殖力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对16个产多羔的高繁绵羊和产单羔的低繁绵羊的卵巢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WGCNA和eGWAS构建绵羊卵巢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和基于表达的全基因组关联,使用DESeq2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通过EWSS挖掘繁殖高分化基因。结果表明:1)高繁绵羊和低繁绵羊卵巢组织共表达26 747个基因。2)17 908个高变异基因被聚为9个共表达基因模块。3)88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高繁绵羊的上调表达基因多于低繁绵羊。4)获得28 727个高质量的SNPs变异位点,筛选到232个极高度变异的SNPs。5)通过多种方法整合筛选到12个影响绵羊繁殖力高度分化的基因(FGD4、LHFPL2、PPIL6、MILR1、PPP1R9B、NUP62、POU2F3、PHLDB1、SH3PXD2B、XPC、DAXX和MXRA5)。综上,本研究揭示了绵羊卵巢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多维度筛选的绵羊繁殖力差异基因,最终找到12个可能调控绵羊繁殖相关的关键基因,为绵羊繁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放牧和模拟降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放牧和降水变化对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野外控制试验。试验设置围封和适度放牧,分别进行模拟降水处理(减少降水量50%、自然降水、增加降水量50%、增加降水量100%),并在每年8月观测植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减水会降低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生物量和物种数量,增水有利于植物功能群多样性的提高。多年生丛生禾草多样性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对降水梯度和功能群多样性进行拟合分析发现,降水量低于年降水量16%则不利于除灌木、半灌木外其他功能群植物的生长。围封草地增水67%~79%时,功能群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值均较高,功能群多样性较高;由于放牧提高了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放牧地各指数在增水26%~50%时较高,功能群多样性较高。综上,适度的放牧及水分补充有利于提高植物功能群多样性。


利用隶属函数法分析和评价不同生育期和贮藏时间的饲用谷子品质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生育期和贮藏时间对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干草品质的影响,确定饲用谷子调制干草的最佳生育期及贮藏时间,以‘大白谷’饲用谷子为材料,比较灌浆期、乳熟期、蜡熟期3个生育期,60、120、180 d共3个贮藏时间的干草营养品质。结果表明:1)生育期对干物质(DM)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对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有极显著影响(P <0.01);贮藏时间对DM、CP、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WSC、EE含量有显著影响(P <0.05);生育期和贮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DM和WS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 <0.01)。2)随着贮藏时间延长,CP、酸性洗涤纤维(ADF)、WSC和EE含量降低,NDF含量增加;然而,随着生育期推进,CP、ADF和WSC含量降低,NDF含量增加,EE含量先降低后增加。3)使用隶属函数法对饲用谷子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灌浆期和乳熟期贮藏60 d的综合评价值最高,蜡熟期贮藏120 d的综合评价值最高。在内蒙古地区,饲用谷子应在蜡熟期收获调制干草品质最佳,但干草捆的贮藏时间应控制在4个月以内,以保证其营养品质。
关键词: 谷子 生育期 贮藏时间 干草品质 隶属函数 综合评价


内蒙古地区奶牛生鲜乳微生物污染状况及耐药性评估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内蒙古地区奶牛生鲜乳中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及耐药风险隐患,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法、革兰氏染色法、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从内蒙古地区4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集的73份生鲜乳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同时针对生鲜乳中主要致病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生鲜乳样本中共分离出25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分离率为20.55%;大肠杆菌7株,分离率为9.59%;无乳链球菌3株,分离率仅为4.1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高达75.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也存在明显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62.50%和50.00%。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吩的耐药性最高,耐药率高达100%。说明内蒙古地区生鲜乳污染水平整体较低,但存在的微生物仍会带来潜在危害,且分离得到的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存在耐药现象。


内蒙古加工番茄蒙番二号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23
摘要:蒙番二号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出的加工番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熟性早、生长势较强、抗病性强、适应性强且产量高.为提高蒙番二号加工番茄的品质,形成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从育苗管理、栽培管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提出技术标准,以期为蒙番二号种植户提供规范的栽培技术指导,提高加工番茄的品质和产量,推动加工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GFP荧光标记比较大丽轮枝菌对抗/感马铃薯品种的侵染过程
《植物病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马铃薯黄萎病菌的系统侵染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用于观察大丽轮枝菌侵染马铃薯过程的培养皿滤纸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带有GFP标记的大丽轮枝菌对不同抗性水平马铃薯根系侵染过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根系在浓度为10~7个·mL-1的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液中浸泡处理2 h后,分生孢子可附着在抗/感马铃薯根系的根毛上,单个视野中感病品种根系上分生孢子附着平均数量为65个,显著高于抗病品种根系上附着的分生孢子数量(23个);接种12 hpi,根系上附着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但抗/感品种根系表面孢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接种3 dpi后,菌丝体能够突破根系表皮,进入细胞间隙,但感病品种根系中菌丝的扩展速度更快,并在7 d后到达根系的维管束内部;而抗病品种则在接种9 dpi,在维管束内才能够观察到绿色荧光信号;接种10 dpi,感病品种根系中可见新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成,而抗病品种中未见有分生孢子的形成。接种30 dpi,感病品种地上部茎杆中定殖的病原菌量是抗病品种的5倍以上;同时,感病品种叶柄中的病原菌数量也显著高于抗病品种。


基于遥感的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面积及生产经济变化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人工饲草的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及时准确地获取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分析人工饲草生产的长期变化趋势,为饲草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云平台和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依据玉米、苜蓿、燕麦3种饲草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物候差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了逐年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在2015—202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区域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退化草地和沙地,以及河谷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3种人工饲草中,苜蓿种植发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快速增长;燕麦的种植起步较晚并且种植面积最小;青贮玉米的产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全旗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并没有增加。[结论]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的种植在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在2015年形成规模化种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人工饲草的种植能够改良退化草地和沙地,但是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苜蓿和燕麦的产量增长是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青贮玉米产量的增长是因为单产的增长。人工饲草的种植虽然快速增加,但是饲草缺口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关键词: 人工饲草 作物识别 生产变化 Google Earth engine TM影像


自发热好氧堆肥养分变化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研究羊粪自发热好氧堆肥中不同腐熟阶段的养分变化特征.[方法]通过堆肥的升温期(初始羊粪)、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为研究对象,探讨羊粪自发热好养堆肥4个不同腐熟阶段的温度、含水率、碳氮比(C/N)、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H、电导率的变化特征.[结果]羊粪自发热好氧堆肥时长43 d,升温期6 d,55℃以上高温期18 d,降温期13 d,腐熟期6 d.随着堆肥的进程有机质分解,堆体的碳氮比(C/N)逐渐减少;碳氮比总降幅40.69%,升温期和降温期占比70.15%,腐熟期碳氮比19.49可以认为基本腐熟;有机质含量从80.45%减少到60.14%,降温时有机质含量下降速率最快为18.57%,腐熟期最慢为3.76%.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H随着堆肥的进程呈显著递增,其中降温期速效养分占全磷、全钾百分比最高.电导率随着堆肥的进程先降低后升高,电导率从大到小为腐熟期有机肥>降温期有机肥>未腐熟羊粪>高温期有机肥.[结论]自发热好氧堆肥能够使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和生物合成,趋于稳定;通过自发热好氧堆肥了解不同腐熟阶段的有机肥养分特征,旨在为不同腐熟阶段有机肥资源高效利用和土壤培肥提供基础参数.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当代畜禽养殖业 》 2023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东中西部资源禀赋受地形、气候及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影响较大,对农牧业产业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简称科右前旗)农牧业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禀赋,阐述其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并立足建设国家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提出对策建议.


外源褪黑素诱导下Hippo信号通路调控山羊绒生长mRNA和lnc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绒山羊皮肤中受Hippo信号通路调控的绒生长候选基因集,本研究选取6只罕山白绒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褪黑素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以自然年为试验周期,每月采集皮肤样本进行RNA测序,使用Bowtie、TopHat、Cufflinks、Cuffmerge、Cuffdiff、Cuffcompare、CPAT和CPC软件分析DE-mRNA和DE-lncRNA,联合PCA分析它们对次级毛囊生长周期的应答,利用WGCNA挖掘调控山羊绒生长的基因模块,GSEA分析候选基因集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1)筛选得到组间DE-mRNA 2 024个和DE-lncRNA 329个,它们应答了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的生长周期。2)获得有生物学意义的对照组7个和试验组9个基因模块。3)深入分析富集到平衡哺乳动物皮肤生长分化、毛囊形态发生的Hippo信号通路基因模块,揭示了外源褪黑素诱导下调控山羊绒生长候选基因集191个mRNA和49个lncRNA的共表达调控网络关系。4)发现候选基因集与皮肤发育生物学过程(|NES|>1且FDR<25%)、Hippo信号通路(|NES|>1且FDR<25%)、Wnt信号通路(|NES|>1且FDR<25%)和细胞周期(|NES|>1且FDR<25%)显著关联。综上,确定了调控山羊绒生长的关键通路Hippo信号通路,在组学水平从基因集角度解析了调控山羊绒生长的mRNA和lncRNA的共表达调控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外源褪黑素促山羊绒生长的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绒山羊皮肤 褪黑素 RNA测序 Hippo信号通路 候选基因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