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7013条记录
沙芥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优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及嗜热链球菌3种益生菌,对沙芥进行发酵处理,以发酵活菌数和酸度为参考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复合菌的配比为植物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4:4:3(质量比),最佳发酵工艺: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14 h、菌种接种量4%;基于此发酵工艺条件,测得沙芥发酵饮料所含活菌数达 6.03×108 CFU/mL.

关键词: 沙芥 乳酸菌 发酵饮料 工艺优化 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牛牛肉黄脂现象的相关基因和代谢组学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牛牛肉黄脂现象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从呼伦贝尔市选取 72 头本土牛,每头牛均采集皮下脂肪及肝脏组织样本.采用 5 分制主观评分方法,对皮下脂肪样本进行颜色评分.以肝脏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ARMS)分析参与β-胡萝卜素代谢过程的相关通路中关键基因BCO2 SNPW80X、BCMO1 SNP4、RDHE2 SNP2、ALDH8A1 SNP16 和PPARCG1A SNP12 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情况.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脂肪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挖掘不同颜色脂肪样本的代谢差异物,并将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72 份皮下脂肪组织以白色为主,黄色脂肪(评分 3 分及以上)比例占到 30.55%,BCO2、BCMO1、RDHE2 和PPARCG1A等基因在不同样本中存在SNP差异,但这些差异与脂肪颜色无显著(P>0.05)相关性.黄色脂肪样本与白色脂肪样本相比,共鉴定到 235 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可富集到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和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结论]呼伦贝尔地区本土牛牛肉黄色脂肪组织样本与白色脂肪组织样本相比,有多个代谢物存在差异,涉及的信号通路与脂肪形成、体内β-胡萝卜素转运和β-胡萝卜素跨膜运输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且与BCO2、BCMO1、PPARCG1A等β-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后续可对相关分子调控机制开展进一步研究,为含β-胡萝卜素饲料的制备和定向调节肉牛脂肪颜色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呼伦贝尔 肉牛 黄脂现象 SNP差异 代谢组学 β-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学定位区域草原功能,实现乌拉特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经济发展双赢

现代农业 2023

摘要:文章分析当前乌拉特草原生态建设情况及畜牧业发展形势,在充分认识乌拉特草原生态现状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快构建以新一代生态文明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畜牧业转型升级及生态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乌拉特 草原 功能 定位 生态建设 畜牧业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兴安岭南麓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大兴安岭南麓阿荣旗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索阿荣旗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阿荣旗农田土壤有机质、全钾、全磷、全氮含量分别为47.48、29.31、1.57、2.27 g/kg,土壤养分总体含量丰富,适宜作物生长,土壤各养分变异度均在10%~100%,为中等变异程度且各样点单因素显著,各样点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为合理优化施肥方案,改善耕作方式,实现阿荣旗农田各样点土壤养分平衡、地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为构建大兴安岭南麓耕地地力评价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异质性 变异度 相关性 大兴安岭南麓 阿荣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低碳技术发展背景现状与趋势

北方经济 2023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技术减碳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本文从全球低碳战略行动背景、我国双碳行动与低碳技术研究应用、低碳技术在典型地区内蒙古的应用实践等三个层面,对碳中和路径与低碳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技术减碳面临问题,提出低碳技术发展方向,为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提供总结性支撑.

关键词: 低碳技术 发展现状 碳达峰碳中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不同盟(市)谷子农家种表型比较分析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谷子种质资源的利用,将内蒙古不同盟(市)收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以筛选适宜本地种植、且从遗传资源多样性丰富的材料中选取优良亲本以配制优质组合.结果表明,表型遗传多样性中等,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生育期与产量、谷码数、茎粗、节间数等呈显著正相关,抽穗-成熟的时间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单穗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生育期适当,株高适宜,产量较高的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材料 3 份,分别为:源自乌兰察布市的红谷子(Y-22)、乌兰察布市的黄谷子(Y-25)、通辽市的香山白毛毛谷(Y-30).筛选出的材料可作为谷子关键性状遗传改良的优良供体亲本,是内蒙古自治区谷子育种的优质种质资源.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研究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3

摘要:拉伸膜裹包青贮是指将刈割好的新鲜牧草利用捆包机在最适密度下打捆,然后采用专用拉伸膜进行缠绕裹包,在密闭厌氧环境下形成的优质饲草.该青贮方式在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所生产的饲草干物质(DM)损失少、营养成分高,且可保存较长时间.本文就拉伸膜裹包青贮技术的优缺点、影响裹包青贮质量的因素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拉伸膜 裹包青贮 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全株大麦生产性能及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施氮量对大麦(Hordeum vulagare L.)生产性能及全株大麦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以‘内农科饲用大麦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施氮量为135 kg·hm-2(N135)、180 kg·hm-2(N180)、225 kg·hm-2(N225)三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于大麦乳熟期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调制青贮饲料,青贮45 d后开封检测青贮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大麦全生育期延长,N225处理进入成熟期的时间比N135处理延后了10天;N225处理显著增加大麦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增加,刚刈割全株大麦原料的干物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三个施氮处理对全株大麦青贮饲料pH值、乳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Kaiser评价均为1级。综合分析,全株大麦青贮原料生产没有必要增加施肥来提升栽培成本。

关键词: 施氮量 全株大麦 生产性能 青贮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冷应激相关蛋白和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

摘要:恒定的体温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恒温动物需要内源性产热源.寒冷条件下动物体温降低的直接后果是细胞内整体水平上蛋白质的合成被抑制,但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 binding protein,CIRP)、RNA结合基序蛋白 3(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3,RBM3)、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以及少数细胞因子的表达却增加,从而确保细胞在寒冷环境中的内稳态和生存.对冷应激条件下动物体内被激发的蛋白及相关分子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冷应激蛋白分子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产热 冷应激 哺乳动物 细胞凋亡 冷应激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盐渍化耕地土壤的培肥效果及改土效应,以河套灌区典型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施肥(CK)、化肥(CF)、化肥+有机肥(CFM)、化肥+秸秆还田(CFS)对土壤pH、有机碳、全氮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等氮条件下浅层(0~20 cm)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的驱动因子,明确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这2种主要培肥措施下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M和CFS处理的土壤p H分别降低了1.36%~1.78%和1.02%~1.44%,土壤盐渍化得到改善;CFM和CFS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也显著增加,且施用有机肥的提升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在土壤微生物方面,CFM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数量(53.44%~59.78%)和放线菌数量(10.08%~16.79%),CFS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真菌数量(29.99%~49.06%)。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可有效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同时改善了土壤微环境,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的改土培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渍土 有机物料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