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适宜播期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套灌区麦后复种油菜绿肥适宜播种时期,分别于2019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和2022年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开展田间试验。杭锦后旗试验点从2019年7月26日—8月15日共设置5个播期,每隔5 d设置1个播期处理,分别于7月26日、7月31日、8月5日、8月10日和8月15日播种;同样达拉特旗试验点从2022年7月22日—8月11日共设置5个播期,每隔5 d设置1个播期处理,以此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菜绿肥生物量、养分含量及养分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虽然生物量水平和气候条件有所差异,但整体趋势均表现为随着播期的推迟而下降;与第Ⅰ期播种相比,第Ⅴ期播种油菜生物量分别下降90.3%和75.4%,两点生育期内油菜平均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分别下降469.9℃、409.9℃和179.1 h。同时于第Ⅰ,Ⅱ,Ⅲ期播种时,与施肥投入养分量(N 27.3 kg/hm~2、P2O5 34.5 kg/hm~2)相比,油菜翻压还田养分量均高于投入量,且碳和钾还田量至少达到1 800,200 kg/hm~2。因此,综合考虑油菜绿肥生物量以及还田养分量,河套灌区小麦收获后油菜可以适时早播,充分利用光温资源,促进油菜生长和养分积累。为达到5 t/hm~2以上油菜还田量及获得更高的养分还田量,油菜生育期内应至少接受活动积温1 300℃、有效积温1 100℃以及有效日照时数640 h。


不同浓度氮肥对首年紫花苜蓿产量及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0~150 kg·hm-2 5个不同浓度梯度氮肥对首年苜蓿耕作土进行处理,通过ITS基因高通量测序以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关联研究了不同处理苜蓿产量、土壤理化指标、真菌群落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N60和N90处理下的苜蓿产量显著高于对照(N0)及高施氮(N120和N150)处理,且表征根际土壤肥力的指标总氮(T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在N60和N90处理中均提高,同时这两组的真菌群落丰富度指标(Chao1和PD指数)以及整体多样性指标(Shannon)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结合weighted unifrac PCo A和3种互补的非参多元统计检验方法(Adonis、Anosim和MRPP)得出各样品按分组聚类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所有样品中均占绝对优势(92.77%±2.50%),目水平上N120和N150的物种组成则更为相似。通过共存网络分析发现,相比于其余处理,N60和N90的群落内部具有更大的物种复杂度及更高的群落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网络中节点和关联数目以及内部具有较高的负黏连∶正黏连)。Procrustes分析显示,区别于随机组装模式,不同氮浓度处理操作下整体土壤的理化参数与样品真菌组成具有极显著的分布一致性(P<0.001)。同时,结合LEf Se和RDA分析发现,不同处理属水平的标志物种主要影响了各个处理整体对理化指标的响应关系。综上所述,在N90处理的施氮浓度下,无论苜蓿产量、理化指标或者真菌多样性均显著优于不施氮肥或高施氮肥处理,但其标志物大部分属于病原菌,提示该浓度长期处于苜蓿耕作土可能会促进土壤病原菌的富集。研究结果说明,适当浓度的氮肥处理会显著提高首年苜蓿产量及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超过一定阈值,真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在对氮肥浓度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苜蓿产量及土壤真菌群落的整体稳定性,也要考虑长期特定浓度下可能带来土壤致病菌的累积危害性,整体上为苜蓿有效增产及维护根际真菌群落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苜蓿 不同浓度氮肥 产量 理化指标 真菌群落 相关性分析


蒙古马和纯血马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蒙古马(Equus mongolian horse)和纯血马(E.thoroughbred)免疫生理机能在适应特殊生存环境和人工选择压力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多样性。本研究对健康成年蒙古马(n=3)和纯血马(n=3)的颈静脉血液进行RNA-Seq和品种间表达谱比较分析。对2岁左右健康蒙古马(n=3)和纯血马(n=3)采集肝脏、脾脏、肺脏和血液样品,利用qRT-PCR方法,分析NF-κB信号通路7个基因在两个品种中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蒙古马和纯血马肺脏中核因子κB亚基p65 (RELA proto-oncogene NF-kB subunit, NF-κB p65)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 1 beta, 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NA-Seq共获得19.69~23.95 Gb的高质量数据和1 199个差异表达基因,许多差异表达基因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过程。NF-κB信号通路7个基因在蒙古马和纯血马4个免疫组织中均表达,基因表达的品种间差异存在组织多样性;7个基因在蒙古马肺脏的表达量均高于纯血马,除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基因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基因均具有生物学统计意义(P<0.05)。NF-κB p65蛋白和IL-1β蛋白在蒙古马肺脏的表达量高于纯血马(P<0.05)。许多免疫相关基因在蒙古马和纯血马免疫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可能和蒙古马适应特定环境以及纯血马的运动性能定向选育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蒙古马免疫功能适应特定环境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鉴定及特征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苏尼特羊的肾周、颈部、背部、尾部、胸部、腹股沟和心包脂肪,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脂肪组织类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探究苏尼特羔羊不同日龄以及不同部位褐色脂肪的特点。结果发现,苏尼特羔羊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多室小脂滴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空泡状脂滴的白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内有嵴的线粒体较多,并检测到褐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而白色脂肪细胞内很少有带规则嵴的线粒体,不表达UCP1。出生1和7 d时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及UCP1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出生30 d时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标记基因以及蛋白检测鉴定了苏尼特羔羊的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证明了肾周脂肪和尾部脂肪分别是褐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的主要来源部位。出生1和7 d时苏尼特羔羊体内褐色脂肪较多,出生30 d时褐色脂肪的表型变化较大,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探究了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的特点,为反刍动物褐色脂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腐殖酸对盐胁迫下温室黄瓜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津优35号"黄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用150 mmol·L-1 NaCl模拟盐胁迫,通过添加体积比为300、600倍和900倍的腐殖酸进行处理,研究了腐殖酸对盐胁迫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探索腐殖酸对盐胁迫下温室黄瓜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腐殖酸显著提高了 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和全氮含量,而降低了 pH.在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各处理间细菌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T1和T2中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CK,而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则相反,细菌在属水平上组成变化并不明显.在真菌群落结构方面,T1和T2中OTU数量和Shan-non指数与CK差异均不显著,而Chaol指数均显著高于CK,腐殖酸还提高了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T1、T2和T3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分别较CK高28.07%、26.48%和6.41%,降低了担子菌门和壶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已知菌属的变化中,毛壳菌属和枝顶孢属的相对丰度升高,根生壶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RDA冗余分析表明速效钾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而有机质、速效磷和pH则对真菌群落结构起到关键作用.综上,腐殖酸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对改良土壤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腐殖酸;黄瓜;盐胁迫;微生物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瞿麦叶片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的基因数据并了解其基因功能,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瞿麦幼苗叶片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Illumina测序平台共获得10 825条Unigene,总长度为15 384 267 bp.将获得的Unigene分别与Nr、GO、KOG等7大数据库进行比对,最终有8 255条(76.26%)Unigene获得注释.其中8 201条Unigene在Nr数据库中获得注释,注释同源物种主要是甜菜、藜麦;与GO数据库比对后获得注释Unigene 5 886条,分为细胞组分、生物进程和分子功能3个功能大类23个亚类;KEGG数据库共获得注释Unigene 6 204条,共涉及6大类45个亚类346个代谢通路,其中以新陈代谢相关通路分布较多;KOG数据库共获得注释Unigene 5 303条,分为25个功能类别,基因注释最多的为一般功能和翻译后修饰;在所有Unigene中共检测到SSR位点5 201个,以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为主.本研究为开展瞿麦功能基因挖掘、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瞿麦(Dianthus superbus);转录组;基因注释;代谢通路;简单重复序列


扁茎黄芪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扁茎黄芪转录组信息及功能基因表达特征,以扁茎黄芪的幼苗叶片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扁茎黄芪Unigene 19280条,总长23472470 bp,其中GC含量达42.74%,测序质量和组装效果较好.通过Blast分析后,分别有12541,10120,9412,8953,7494,5052条Unigene在Nr、Swiss-Prot、GO、KEGG、KOG、COG数据库获得注释.注释到的扁茎黄芪Unigene同源物种以豆科植物为主,尤其是与其同属蝶形花亚科的鹰嘴豆、蒺藜苜蓿和相思子匹配度较高,分别占31.49%,14.50%,11.65%;扁茎黄芪注释Unigene涉及3个GO类别,354条KEGG代谢通路和25个KOG功能分类,其中富集最多的类别分别为代谢过程、一般功能预测和嘌呤代谢,说明扁茎黄芪幼苗期的叶片细胞具有活跃的新陈代谢活动,基因表达丰富.另外,扁茎黄芪Unigene在KEGG数据库中的感染性疾病类别获得较多注释,表明其植株部位也可能具有药用价值.利用MISA软件挖掘到5849个SSR位点,SSR出现频率30.34%.扁茎黄芪基因组内SSR位点丰富、类型多样化,单碱基至六碱基重复全部出现,其中单碱基丰度最高,占40.56%,以A/T、AG/CT和AAG/CTT为优势基元.
关键词: 扁茎黄芪;转录组;生物信息学;Unigene;分子标记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检测及测定要点分析
《农村科学实验 》 2022
摘要:本研究提出可利用自动定氮仪foss2300进行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测定,并分析了该方法的重现性以及准确度,阐述了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检测要点,针对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法,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检测


油莎豆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油莎豆的基因数据和初步了解其基因功能,本研究基于RNA-Seq技术对油莎豆幼苗叶片和根的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相关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序列组装共获得19 607条Unigene,总长度为21 274 744 bp.将获得 Unigene 分别与 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 和 Nr 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计12 896条Unigene被注释,占总数的65.77%.其中7 527条Unigene在GO数据库中比对获得注释,根据功能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进程3大类52个亚类;12 288条Unigene在Nr数据库中获得注释,注释的同源序列主要来自菠萝;通过KOG数据库比对,7 271条Unigene被注释到25个类别中,其中参与一般功能、翻译后修饰及信号传导的注释基因最多.在所有Unigene中共检索到154 456个SNP位点,以碱基转换类型为主.本研究为油莎豆功能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RNA-Seq;转录组;SNP


复合益生菌培养物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培养物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将40只杜寒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05%、0.1%、0.2%复合益生菌培养物.结果显示: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末重分别升高3.11%(P<0.05)和3.30%(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升高9.98%(P<0.05)和10.52%(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4.52%(P<0.05)和5.04%(P<0.05),胴体重分别升高4.16%(P<0.05)和4.50%(P<0.05),屠宰率分别升高1.03%(P>0.05)和1.17%(P<0.05),脾脏指数分别升高7.28%(P<0.05)和8.61%(P<0.05),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分别升高10.61%(P<0.05)和11.62%(P<0.05),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分别升高19.95%(P<0.05)和21.55%(P<0.05),羊白介素2(IL-2)含量分别升高8.94%(P<0.05)和10.14%(P<0.05),羊白介素6(IL-6)含量分别升高5.67%(P<0.05)和7.56%(P<0.05).表明杜寒羊基础日粮中添加0.1%和0.2%的复合益生菌培养物能显著提高肉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临床选择复合益生菌培养物的添加剂量为0.1%.
关键词: 肉羊;复合益生菌培养物;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