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引种到河北地区的新疆杏果实品质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16

摘要:将7个优良新疆杏品种引种到河北,以河北地方优良品种串枝红为对照,研究了新疆杏在河北地区的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地区种植的新疆杏果实单果质量、可食率、色泽明显低于河北地方品种串枝红,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河北地方品种;新疆杏品种间的单核质量和风味差异较大,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新疆杏最终聚为一类,河北地方品种串枝红为一类,说明不同品种群的品种即使在同一栽培水平条件下,仍保持了明显的品种特性。

关键词: 引种 果实品质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家庄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

气象科技 2016

摘要:利用石家庄地区9个气象站1964—2012年的气象数据,以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作物系数修订公式为基础,计算了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运用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变异系数、Morlet小波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965—1987年,播种至越冬期、抽穗至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下降趋势尤为明显,1988—2012年,返青至拔节期的需水量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其余生育阶段以及全生育期的需水量趋势变化不明显;近48年来,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均存在4年以上的振荡周期;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空间分布均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递减;日照时数与冬小麦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呈最大正相关,相对湿度呈最大负相关。

关键词: 冬小麦 彭曼-蒙蒂斯公式 作物系数 需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农户谷子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CSCD

摘要:中国谷子生产仍然以农户种植为主。为缓解谷子面积萎缩、谷农种植谷子积极性低等问题,特对国内谷子主产区的农户进行实际调查,共收集到1031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子产量、谷子口感、是否补贴、谷子面积比例、谷子价格5个指标达到0.01%极显著水平,受教育程度这一指标达到0.05%显著水平,这些指标是影响农户种植谷子意愿的显著因素。对此提出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落实政策支持,加强农业补贴力度;宣传谷子文化,倡导健康饮食等建议。

关键词: 谷子 影响因素 Logistic模型 意愿 农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06表达提高拟南芥耐盐性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对从玉米幼叶中获得热激转录因子基因ZmHsf06生物学特性及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耐热性和抗旱性评价的基础上,从表型和生理水平对转ZmHsf06基因植株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表型观察结果显示,盐胁迫下转ZmHsf06拟南芥植株根系和地上部长势明显强于野生型;生理指标分析发现,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能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片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相对较低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且叶片渗透势升高明显。结果表明,ZmHsf06不仅能提高植株耐热性和抗旱性,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植株的耐盐性也发挥重要作用,是玉米热激转录因子家族主要成员之一。

关键词: 玉米 ZmHsf06 热激转录因子 盐胁迫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为指导低平原区粮田基础地力定向培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2012~2014年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土壤肥力水平为主区、不同施肥措施为副区,研究了低平原区不同土壤基础肥力(高肥、中肥、低肥)和施肥方式(CK—30a不施肥,T_1—2a不施肥,T_2—1a不施肥,T_3—3a施NPK肥,T_4—3a施PK肥)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肥力条件下小麦、玉米及全年产量基本表现为T_3>T_2>T_1>T_4>CK,其中,高、中肥力条件下作物产量差异较小,且与低肥力下的产量差异基本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肥力条件下,不同施肥措施的基础地力贡献率均表现为T_2>T_1>CK;各施肥处理在不同肥力条件下的周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差异均不显著,但总体来看,高肥力地块对周年产量的基础地力贡献率相对较高。各肥力地块在同种施肥方式下土壤容重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地块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但随着土壤肥力增高,适当延长氮磷钾肥施用年限才能对土壤容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氮肥对土壤紧实度的调控效应高于磷钾肥。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基础地力贡献率 土壤容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斑病菌GPCRs超家族的基因鉴定及其在孢子发育过程中的转录模式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中,是最大的涉及信号转导的膜受体家族。本研究通过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HMMER 3.0软件搜索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并获得GPCRs超家族基因及其基因组定位;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通用样品数据系统(generalized sample data system,GSDS)工具进行基因结构分析;利用Inter Pro和SMART工具分析GPCRs的保守结构域。进一步利用q RT-PCR技术,对所确定的GPCR基因在分生孢子发育形成侵染结构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至少有9个典型的GPCR,其中3个属氮源感应因子类,信息素受体和碳源感应因子类各2个,类环磷酸腺苷受体和真菌视蛋白类各1个。这些基因散布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且结构复杂多样,但所有成员编码产物均由N端、7个跨膜结构域、3个胞内环、3个胞外环及C端组成。每个跨膜结构域包含20~25个氨基酸。以分生孢子为对照,所有基因在附着胞成熟时期接种后12 h(12 hours post inoculation,12 hpi)均显著下调(P<0.05);除基因St Rtc1和Stfdd123以外,全部基因整体变化趋势均呈现上调/持平(3 hpi)-上调(6 hpi)-下调(12 hpi)-上调(24 hpi)的规律,尤其在侵入丝形成时期(24 hpi)显著上调(P<0.05)。在附着胞形成时期(6 hpi),仅St Ste2p和St Rtc2表达显著上调。St Rtc1和Stfdd123在各阶段中的表达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或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深入解析植物病原真菌GPCR超家族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G蛋白偶联受体 侵染 转录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饲用黑麦一体化种植技术规程

现代农村科技 2016

摘要:针对河北省春花生产区冬闲时间长,光热水土资源浪费严重,易引起土壤侵蚀、扬尘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花生连作障碍,促进农牧结合,对花生与饲用黑麦一体化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花生栽培管理技术1.1品种选择。选用适宜在河北省平原春播花生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性强并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早熟或中熟花生品种。早熟品种:冀花4号、冀花8号、冀花9号、冀花10号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下覆膜与适宜灌水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率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缓解河北平原区水资源匮乏与小麦生产水分高耗的特征性矛盾,该文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土下微膜覆盖结合拔节期灌水75 mm、抽穗期灌水75 mm、灌浆期灌水75 mm、雨养,露地条件下雨养和常规生产(CK)共6个处理,定位研究了连续3个生长季的土下微膜覆盖与不同时期灌水对冬小麦用水与产量形成的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土下微膜覆盖种植小麦,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较CK分别降低了8.6%~12.0%和7.4%~11.7%,拔节至抽穗期75 mm灌水保证了覆盖下小麦生物产量形成及穗粒数、粒重的提高。土下微膜覆盖并适时灌水75 mm,开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转运量比CK提高37.2%~57.3%,对籽粒贡献率提高4.7%~10.1%。土下微膜覆盖结合抽穗前一次灌水,全生育期田间耗水减少99.9~118.9 mm,用占CK 3/4的耗水量生产了与其相当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6.1%~34.5%。回归分析表明,土下微膜覆盖下拔节-抽穗田间耗水118 mm可获得最高的生物产量,抽穗-灌浆耗水78 mm可获得15个以上的结实小穗数和灌浆期不小于5的叶面积指数,从而籽粒产量得以有效维持。2 m土体贮水随小麦生育进程和种植年限的推进而呈现亏损态势,而且趋近地表土壤水分亏损就越多。从第2季开始,持续干旱导致覆盖下灌浆期灌水对提高产量已不具有作用,反而增加耗水,灌溉时间前移可增加产量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播种时土壤贮水较上季小麦收获时大幅增加,播种-拔节期间土壤贮水保蓄是小麦节水生产的关键,土下微膜覆盖则可实现麦田土壤贮水的秋冬保蓄、春季供应的跨季节调用。在河北省小麦产区,土下微膜覆盖结合春季适时少量灌水是有效降低小麦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维持小麦产量的新型种植方法。

关键词: 作物 灌溉 水分 冬小麦 土下微膜覆盖 适宜灌水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区永年、藁城、定州、青县和玉田等5个县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分析不同设施类型和种植年限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对同一设施类型下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年限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与全国和河北省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比,典型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累积明显的是Cd、Cu和Zn。参照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河北省典型蔬菜产区土壤Cr和Cd的超标率分别为4.72%和6.60%,其它元素均不超标。除Cr外,所有蔬菜可食部位中重金属Cd、Pb、As、Hg均不超标(GB2762—2012)。设施蔬菜土壤中Cd、As、Cu和Zn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露地蔬菜。设施蔬菜土壤中Cr、Cd、As、Hg、Cu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露地蔬菜,Pb和Zn变异系数均明显低于露地蔬菜。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蔬菜土壤中Cd、Pb和Hg含量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种植年限分别与土壤Pb和H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土壤中Pb和Hg含量限值,推测研究区蔬菜的Pb和Hg安全种植年限分别为239.41 a和64.72 a。

关键词: 土壤 蔬菜 重金属累积 特征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虫杂交棉冀杂999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2016

摘要:冀杂99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抗病虫、高产、适于机械化管理的国审棉花杂交种。在2013~2015年棉花生产机械化品种筛选试验中表现:早熟性好,生育期122 d,霜前花率高达95.2%;株型较为紧凑,长势壮而不旺;第一果枝节位7.1节,距地高度为22~25 cm;铃大絮肥,吐絮集中,9月30日吐絮率达69.3%,比对照冀棉958高35.1%;烂铃少,烂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