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艾纳香油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晒伤的保护作用
《中成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艾纳香油[Blumea balsamifera(L.)DC.,BBO]对紫外线诱导小鼠皮肤晒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急性紫外线UVB辐射小鼠皮肤建立晒伤模型,创面外用艾纳香油,HE染色观察晒伤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有量,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表皮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 G)、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肿瘤抑制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艾纳香油显著减少表皮厚度,使小鼠皮肤中SOD活性、GSH和MDA含有量得到恢复,显著降低8-OHd G、IL-6和NF-κB水平,同时抑制P53、PCNA表达。结论艾纳香油能够缓解UVB引起的皮肤晒伤,其机制与增强抗氧化作用,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下调IL-6释放,减少8-OHd G和PCNA水平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菠萝叶纤维多酚提取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乙醇回流法提取菠萝叶纤维中总多酚,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菠萝叶纤维多酚的提取工艺,建立了该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菠萝叶纤维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良好,其中乙醇体积分数与提取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乙醇体积分数59%、料液比为1∶23、提取温度71℃、提取时间118 min的条件下,验证优化工艺得到菠萝叶纤维中多酚提取率为(1.67±0.02)mg/g,与预测值1.6978 mg/g相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转录因子基因MeHDZ14的克隆与分析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D-Zip家族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为了研究MeHDZ14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干旱)应答中的作用,选用对干旱信号反应灵敏、相对耐旱的木薯品种"SC124"作为实验材料,利用RT-PCR克隆了MeHDZ1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eHDZ14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HD-Zip保守结构域。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GFP融合,亚细胞MeHDZ14:GFP重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同时,酵母Y187中的转录自激活试验结果也表明,MeHDZ14蛋白具有明显转录自激活功能。推断MeHDZ14是一个典型的HD-Zip I转录因子。MeHDZ14启动子区具有多个ABA响应元件ABRE(ABA response element)。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eHDZ14基因在叶片和根中的表达受干旱胁迫的诱导,并对外源ABA具有明显的响应。因此,认为MeHDZ14基因通过ABA依赖信号传导途径参与调控木薯干旱响应。此外,还发现MeHDZ14基因的编码区虽然存在数个SNP,但表现出高度保守性,且在不同木薯品种中的表达对干旱胁迫均有明显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综合旱情指数的橡胶林干旱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基于HJ-1A/1B-CCD、HJ-1B-IRS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标准化植被供水指数(VSWIS)和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为自变量,以同步实测土壤含水量为因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橡胶林干旱监测综合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2010年5月上旬起阳江农场橡胶林旱情持续加重,7月上旬干旱最为严重,7月下旬干旱有所缓解.阳江农场橡胶林干旱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明显,南轻北重、东轻西重.降水距平对橡胶林干旱存在减缓作用,该作用存在滞后长度约为2旬的滞后现象;平均气温距平对橡胶林干旱存在加重作用,该作用从当旬开始有效.橡胶林旱情较轻期,在海拔91~240m的区域,干旱随海拔的增加而加重,在海拔大于240m的区域,干旱随海拔的增加而减轻;橡胶林旱情较重期,全区域干旱随海拔的增加而加重.同时,干旱存在随坡度增大而加重的趋势.橡胶林平地干旱最轻,干旱在不同坡向上的分异不明显.
关键词: 干旱 时空变化 环境减灾卫星 HJ-1A/1B CCD HJ-1B-IRS 橡胶林 海南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膜联蛋白(Annexin)的研究进展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膜联蛋白属于D类膜联蛋白是在植物中的一类钙和磷脂结合蛋白。植物膜联蛋白约占植物总蛋白含量的0.1%,与动物膜联蛋白在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及Ca~(2+)与磷脂结合的能力上,都拥有较高的同源性。植物膜联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具有多样性,与胞质Ca~(2+)浓度、细胞所处pH、植物组织及外界环境有关。植物膜联蛋白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受到各种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在转录及翻译后水平的调控。植物膜联蛋白具有与植物肌动蛋白结合、参与钙离子通道形成、膜动力学功能、具有ATPase/GTPase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物功能,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从植物膜联蛋白的进化、结构、亚细胞定位、表达调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植物膜联蛋白的功能及其应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重金属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血细胞的细胞毒性,取罗氏沼虾血淋巴,离体状态下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10~(-9)~10~(-3) mol/L)的Cd~(2+)、Hg~(2+)、Cu~(2+)和Zn~(2+)环境中6 h,设置不添加重金属的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活性和胞内非特异性酯酶活力。结果显示,10~(-9)~10~(-6) mol/L的Cd~(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d~(2+)浓度达到10~(-5) mol/L时,酯酶活力受到了显著的抑制,Cd~(2+)浓度达到10~(-4)和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6) mol/L的Hg~(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Hg~(2+)浓度为10~(-5)~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Cu~(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Cu~(2+)浓度为10~(-4)~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10~(-9)~10~(-5) mol/L的Zn~(2+)对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没有显著影响,Zn~(2+)浓度为10~(-4) mol/L时,酯酶活力显著下降,Zn~(2+)浓度为10~(-3) mol/L时,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显著下降。Cd~(2+)、Hg~(2+)、Cu~(2+)和Zn~(2+)对细胞活性的毒性临界浓度分别为10~(-4) mol/L、10~(-5) mol/L、10~(-4) mol/L和10~(-3) mol/L,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d~(2+)、Cu~(2+)、Zn~(2+)。Cd、Hg、Cu和Zn这4种重金属对罗氏沼虾血细胞活性和酯酶活力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酯酶活力对重金属胁迫较细胞活性更为敏感,可作为虾类细胞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水生植物浮萍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福建53个市县(区)收集获得119份浮萍种质。通过叶片大小、根系和叶脉数等形态性状初步鉴定为4个属:少根紫萍属(Landoltia)、多根紫萍属(Spirodela)、无根萍属(Wolffia)、浮萍属(Lemna)。利用叶绿体atp F-atp H间隔序列和rp S16内含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19份浮萍种质分别属于4个种Landoltia punctata,Spirodela polyrhiza,Wolffia globosa,Lemna aequinoctialis。利用DnaSP 5.10.01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浮萍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rpS16比atp F-atpH多样性大,两者的核苷酸多态性指数分别为0.051 23和0.031 53,每kb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4.675和20.374,群体突变率分别为0.051 64和0.036 40,单倍型多态性指数分别为0.617和0.577。稀脉萍、无根萍和多根紫萍基于atpF-atpH和rp S16序列的单倍型数为4、2、2。另外,闽南地区浮萍遗传多样性高于闽北地区,其核苷酸多态性指数、每kb核苷酸变异数以及群体突变率分别是闽北地区的2倍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WRKY基因功能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WRKY基因在玉米生长发育及逆境胁迫下的功能,为阐明WRKY家族基因在玉米生长和逆境响应机制中的功能和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3个进化关系较近的WRKY基因,应用在线预测软件对3个基因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分析,并运用荧光定量RT-PCR(qRT-PCR)分析3个基因在玉米不同组织及在高盐、低温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ZmWRKY22-like、ZmWRKY55-like和ZmWRKY74-like 3个玉米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预测表明3个蛋白均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玉米的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但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高盐处理24 h,ZmWRKY55-like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为对照的4.5倍;低温处理24 h,ZmWRKY74-like基因的表达量上升为对照的2.1倍。【结论】ZmWRKY22-like、ZmWRKY55-like和ZmWRKY74-like基因可能在玉米果实发育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中ZmWRKY55-like和ZmWRKY74-like基因可能分别参与植物对盐和低温胁迫的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的橡胶林生态系统蒸散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观测实验站橡胶林涡度相关系统2013—2014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西部儋州地区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蒸散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全年日蒸散变化特征为单峰型,雨季平均日蒸散量大于旱季,雨季平均日蒸散为3.69 mm/d,旱季平均日蒸散为1.45mm/d。2013—2014年不同年份相同月份月累积蒸散量相差不大,2013年总蒸散量大于2014年。2013年1—2月,2014年1—3月降雨量远远小于蒸散量,橡胶林严重缺水。(2)日尺度上,蒸散与净辐射(Rn)、气温(Ta)、饱和水汽压差(VPD)呈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日尺度上,净辐射(Rn)、气温(Ta)、饱和水汽压差(VPD)、5 cm土壤含水率(VWC)均是影响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3)月尺度上,蒸散随气温(Ta)升高先略有减小,再增大;蒸散随净辐射(Rn)、饱和水汽压差(VPD)的增大而增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净辐射(Rn)、5 cm土壤含水率(VWC)为影响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4)年尺度上,橡胶林生态系统水分供应充足。尤其在橡胶林的主要生长季(5—10月),降雨量远大于蒸散量。年尺度上,环境因子对蒸散影响规律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