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不同刈割组合方式对皇竹草生长和生产特点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由刈割高度(留茬高度为5,10,15,20cm)和刈割频率(1次性和每隔60,40和30d刈割)组成的双因子试验,来研究不同刈割频率和刈割高度对地处温带的河南黄河滩区皇竹草的生长特点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便解决该草在黄河滩区种植中存在的利用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易倒伏的难题。研究证明,刈割对皇竹草的生长和生产有显著的影响,1年多次刈割会降低茎叶比(S/L ratio)和叶面积指数(LAI),适度的刈割有利于提高鲜干比(F/D ratio)、单株分蘖数和生长速度,过频过低刈割(留茬高度为5cm,每隔30d刈割)有利有弊,有利的方面是能显著地提高鲜干比和单株分蘖数,能显著降低倒伏率;不利的方面是会显著降低皇竹草刈割后的再生速度,不利于饲草的生长和生产。试验证明,在中原地区种植皇竹草适宜每隔60d刈割1次,一年刈割2次,留茬15~20cm为宜,全年产草量为31.58~32.41tDM/hm~2,均显著地高于其他刈割组合,和一次性刈割相比,提高14.26%~17.34%(P<0.05),另外,适度刈割有利于减轻皇竹草的倒伏,减少收获中营养和能量的损失和浪费。总之,在河南黄河滩区种植皇竹草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在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和及时施肥的基础上,保持合理刈割高度和适当的刈割次数是优化和协调生长和生产各指标的重要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产量和营养损失,有利于高产和稳产。

关键词: 皇竹草 刈割 生产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的生长及产量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初步了解广金钱草在橡胶林下的间作发展潜力,以广金钱草的露地栽培为对照,对不同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的主要生长及产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叶片长度和宽度相对稳定外,广金钱草的自然高、主茎长、分枝数、叶面积指数及单位面积地上部产量整体上表现为:露地栽培CK>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间作>中幼林间作>传统成龄胶园间作;其中自然高、主茎长、分枝数两两间的正相关均达0.01水平显著,且三者分别与单位面积地上部产量、叶产量、茎产量间的正相关也均达到0.01水平显著。说明广金钱草虽可耐受较大的阴蔽但喜阳,光照不足会显著影响橡胶林下间作广金钱草的生长及产量,其在海南进行露地栽培较具潜力,也可作为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的备选间作作物。

关键词: 广金钱草 橡胶林 间作 备选作物 光照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7份引进杧果种质资源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果实性状进行了观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纤维、香气和风味等5个质量性状以及果实纵径、横径、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滴定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还原糖含量等10个数量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说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具有复杂性和多向性。

关键词: 杧果 果实品质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遮阴处理对香草兰光合作用及花芽分化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适宜香草兰生长发育的遮阴度,试验设50%、75%和90%这3种不同遮阴度的遮阴网处理,测定各处理条件下植株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并跟踪统计各处理条件下的花芽分化率。结果表明:较低遮阴度不利于香草兰叶绿素形成;在一定范围内,表观量子效率(AQY)、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和天线转化效率(Fv′/Fm′)随遮阴度增加而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PSII的潜在活性(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都随遮阴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75%遮阴度下花芽分化率最高,达到54.98%。可见,香草兰适宜在遮阴度为75%的栽培条件下生长,生产中可参考应用。

关键词: 香草兰 光合作用 花芽分化 遮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炭疽病菌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CD1的克隆与敲除载体构建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芒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为害芒果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CD1与芒果炭疽病菌致病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芒果炭疽病菌DNA为模板,利用同源克隆技术扩增SCD1,分析其序列特征、推测了其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并借助In-Fusion~ HD Cloning Kit技术进行敲除载体构建。结果表明,该基因DNA和cDNA全长分别为796 bp、564 bp,编码区有两个内含子(大小为52 bp,180 bp),推测编码187个氨基酸,其分子量约为21.52 kD,等电点PI为5.90,与NCBI网站中已公布的基因进行Blastp比对,发现该序列与香蕉炭疽菌(C.musae)、无花果炭疽菌(C.caricae)(登录号:GQ266389.1,GQ266386.1)的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相似性分别为98%和97%。该基因的敲除载体pSCDGH-1已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获得SCD1基因敲除突变体,研究该基因功能打下了材料基础。

关键词: 芒果 胶孢炭疽菌 小柱孢酮脱水酶基因SCD1 克隆 敲除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真菌HND5挥发性物质组分分析及其抑菌作用测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ND5是从健康的臂形草叶片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富集了内生真菌HND5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了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分析,共分离鉴定得到14个单体化合物。活性分析发现,石竹烯(Caryophyllene)和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Benzene,4-ethenyl-1,2-dimethoxy-)具有抑菌活性,对峙试验表明2种物质均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具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中石竹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 916.07、729.54和404.23μL/L,4-乙烯基-1,2二甲氧基苯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62.72、27.60和23.54μL/L。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挥发性有机物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抑菌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分子链接枝对导电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电磁性能的影响

材料导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乳液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的天然橡胶(MNR),并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其与导电炭黑(CCB)的复合材料,研究了橡胶分子链接枝改性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天然橡胶(NR)相比,CCB会在MNR中选择性偏聚,形成更完善的填料损耗网络,进而改善复合材料的电磁性能。复合材料电磁性能随着CCB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CCB含量为30phr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介电损耗因子、反射损耗达到峰值,分别为0.75S/m、0.34、-22.38dB,依次为CCB/NR复合材料的2.18倍、1.48倍和2.15倍;基于微相分离,讨论了复合材料对电磁波的衰减机理。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接枝改性 导电炭黑 电磁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土壤样点布局和土壤景观模型优化

土壤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以地形因子为预测变量,构建关于土壤有机质的土壤景观模型,并以西南山地丘陵区的一块面积为2 km2的汇水盆地为研究区,对该区域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探讨最少可用多少个点来预测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并使之预测精度不低于原始集合的精度;同时,找出最优土壤样点布局,确定不同地形部位的取样单元,使之预测精度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测误差最小化的情况下,最少可用7个优化的样点就可以代替原始200个采样点,且优化的样点数为124时,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精度最高。优化后的土壤景观模型的拟合度比原始模型提高了3.28%,MAE降低了5.3%,RMSE降低了3.94%。

关键词: 土壤景观模型 模拟退火 采样点布局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对五种作物副产物的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测定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鹅对经济作物副产物的代谢能值是有效利用这些副产物进行鹅日粮配制的基础。试验采用强饲排空法测定了鹅对木薯茎叶、木瓜茎叶、甘蔗尾叶、桑树茎叶和椰子粕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结果显示:鹅对椰子粕的AME和TME最高,为9.28MJ/kg和11.06MJ/kg;其次是木薯茎叶,为8.35MJ/kg和9.6MJ/kg;鹅对桑树茎叶AME和TME最低,为4.58MJ/kg和5.22MJ/kg。

关键词: 经济作物副产物 表观代谢能 真代谢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Mangifera indica)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色素苷的合成是红色芒果果实着色的主要代谢途径,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是花色素代谢途径上的关键酶,属于依赖型2-酮戊二酸的双加氧酶(2-ODD)家族,反应需要2-酮戊二酸、分子氧、铁和抗坏血酸,作用是催化柚皮素C3位羟基化,生成二氢山奈素(dhiydorkaempeforl,DHK)。本研究根据已经报道的F3H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RACE方法从芒果的果实中,克隆得到了一个F3H基因,其全长cDNA序列为1 182 bp,开放阅读框为1 092 bp,编码363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40.82 k D,等电点为4.88。通过在线软件对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对不同着色芒果品种中的F3H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红色的贵妃品种中表达量较高,而绿色的桂七品种中表达量较低。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芒果中黄烷酮3-羟化酶(F3H)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荔枝、可可、柚子等植物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关键词: 芒果 花色素苷 F3H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