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室环境对观赏凤梨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山西科技 》 2017
摘要:试验以观赏凤梨"星光"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其不同部位叶片光照强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分析北方温室内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对观赏凤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观赏凤梨不同部位叶片的光照强度呈单峰型变化,但其不同部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的日变化与其并不相同。观赏凤梨中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主要是由气孔导度决定的,而下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则是光照强度。观赏凤梨植株中部叶片的活动最为活跃,因此,上午10:00时的温室环境是其光合作用的最佳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的硒及其含量对断奶仔猪免疫系统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 2017
摘要: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与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在母猪日粮中添加酵母硒,可使仔猪的断乳前死亡率显著降低2.2%;在母猪怀孕期至泌乳期的日粮中添加使用可以改善仔猪数量、体重和存活率,增强仔猪免疫功能。黄克和等研究表明,有机硒和无机硒均可增强仔猪免疫功能,有机硒提高仔猪组织硒沉积和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优于无机硒,富硒益生菌可以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一体化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实现油菜减氮增效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方式下减氮施肥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生长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配合硝化/脲酶抑制剂施用的最适减氮量,为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蔬菜生产中氮素利用率和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利用负压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5±1)k Pa],设不施氮肥(T1)、尿素150 kg/hm~2(T2)、尿素150 kg/hm~2+10%DCD(双氰胺)+1%HQ(氢醌)(T3)、尿素127.5kg/hm~2+10%DCD+1%HQ(T4)、尿素105 kg/hm~2+10%DCD+1%HQ(T5)共5个处理。监测了油菜生长期间供水量、土壤含水量、油菜生长指标及土壤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调查了收获后油菜的产量、品质指标和养分含量。【结果】在油菜生长期间,负压灌溉各处理的总出水量非常接近(12174~13869 m L)。当施肥量相同时,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T2)相比,施用硝化和脲酶抑制剂(T3)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提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油菜产量25.2%,提高氮肥利用率85.2%,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51.9%。与不添加抑制剂处理(T2)相比,减氮15%~30%同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并能够抑制硝化作用,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减氮30%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的处理(T5)能将油菜产量提高15.9%,氮、磷、钾含量分别提高8.4%、21.5%和27.8%,氮肥利用率提高1.26倍,油菜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66.6%。【结论】适当减氮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而且能减少油菜硝酸盐含量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在本试验负压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减氮30%并添加硝化和脲酶抑制剂,即尿素105 kg/hm~2+10%DCD+1%HQ不仅效果最佳,还降低了因氮肥投入高而造成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脲酶抑制剂 负压灌溉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实践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针对目前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种种说法和疑惑,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及各级的职责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运行及成效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及山西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并提出了完善该体系的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小麦品(系)种穗部与籽粒性状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为充分了解山西省小麦品(系)种的穗部和籽粒性状,以山西不同地区选育的321个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穗长、结实小穗、不孕小穗、穗粒数、株高、千粒质量、籽粒饱满度、穗形状、芒形状、籽粒形状、粒色、粒质等穗部和籽粒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及其相关性状变异系数都较大,说明山西小麦千粒质量最为稳定,穗粒数则遗传基础丰富;山西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品(系)种穗部和籽粒性状存在较大差异,长治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穗长、结实小穗数和运城地区选育的小麦品(系)种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穗长和穗粒数与结实小穗极显著相关,改良小麦穗长能有效提升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穗粒数呈弱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依据穗部和籽粒表型性状可以将供试品(系)种聚为3个类群,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51%(中穗粒中粒质量)、20.57%(多穗粒中粒质量)、38.92%(少穗粒大粒质量)。表明山西小麦目前发展方向主要是中穗粒中粒质量和少穗粒大粒质量类型,在多穗粒中粒质量型品种上选育的品种较少。
关键词: 小麦 穗部性状 籽粒性状 比较分析 相关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山西分离株M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兽医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山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从2014年10月~2015年4月山西地区11个地市收集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料中扩增到4株PEDV的M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株PEDV的M基因与CV777毒株比较,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发生改变。4株PEDV的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6%~100%和99.1%~99.6%,与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3%~99.9%和96.0%~99.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4株PEDV与2010-2013年中国分离株(BJ2010、HB/BD、HB/FN、HLJ-2012、GDHZ-1202、SHQP/YM/2013)、2008年泰国KU04RB08株亲缘关系较近;与2株泰国株(M_NIAH2013_95和M_NIAH1795_04)、2株欧洲株(CV777和Br1/87)和2006年中国分离株LZC亲缘关系较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糯玉米新组合产量比较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高产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开展品种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天津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方法]通过对15个鲜食糯玉米新组合的田间农艺性状、抗性进行调查,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比较各组合之间的产量,从而选出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好的组合。[结果]糯15病害严重,应该被淘汰;糯3和糯11的产量不稳定,不建议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糯7的产量稳定,且抗性好,是优良的组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区试试验。[结论]保持优良抗倒伏性的情况下,选育果穗长、行数多的组合有助于提高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