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光谱估测
《生态学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面积指数(LAI)是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指标之一,利用光谱技术实现冬小麦LAI的快速、准确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连续两年的氮素运筹试验为基础,通过测定各生育时期的冠层光谱和LAI,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法,PLS;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提取氮素运筹条件下LAI特征波段和构建LAI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光谱波段765、775、1060 nm进入到LAI的预测模型中,结合PLS中VIP参数和B-系数证实,以上波段与冬小麦LAI具有重要的关系;基于PLS-SMLR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R~2=0.699,RMSE=1.447,RE=0.275,经验证模型仍然具有较好的表现(R~2=0.689,RMSE=1.323,RE=0.285)。表明利用PLS-SMLR提取特征波段、建模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为作物LAI的快速诊断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贫困地区小杂粮资源的开发利用
《山西农经 》 2017
摘要:山西并非产粮大省,却是享誉全国的"小杂粮王国",而山西贫困地区主要处于高纬度丘陵、山区,生态气候复杂多样,杂粮资源种类丰富、种植面积与产量具有地域优势,发展前景远大。本文通过分析山西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特征、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情况,总结山西贫困区开发特色小杂粮资源面临的问题: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滞后,小杂粮生产与大市场品牌效应低、缺乏竞争力、加工企业与农户矛盾突出、利益共享未形成机制;和大农业模式融合较差、规模效益差、工业化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制约性强。提出了开发小杂粮资源的途径是: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小杂粮产业脱贫致富,立足特色资源优势、脱贫攻坚与综合开发统筹推进,构建新型小杂粮经营主体、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小杂粮资源、运用"互联网+"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糜子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种特异性SSR标记分析40份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5对引物共检测出13个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对引物2~3个,平均每个SSR位点2.6个。Shannon指数为0.67~1.08,平均0.88。多态信息指数为0.46~0.67,平均0.58。在相似系数0.594处,将40份材料分为6类。第一类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和华北夏糜子区,包含14份材料;第二类来自东北春糜子区、西北春夏糜子区和北方春糜子区,包含6份材料;第三类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包含5份材料;第四类来自东北春糜子区和北方春糜子区,由5份材料组成;第五类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包括8份材料;第六类来自东北春糜子区和北方春糜子区,由2份材料组成。本研究旨在为中国糜子种质资源的评估和有效利用提供数据参考。
硝酸盐诱导蛋白与谷子抗旱性的关系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摘要:[目的]硝酸盐诱导蛋白(NOI)是一类重要的抗逆蛋白,在多种植物中发挥作用。谷子作为重要的旱作植物,在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究谷子中NOI与抗旱性的关系,对发掘谷子抗旱相关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谷子中编码NOI的基因进行分析,并在PEG干旱胁迫下,探究抗旱品种勾勾母鸡咀(GG)和干旱敏感品种晋汾16(JF16)中编码硝酸盐诱导蛋白(NOI)的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编码NOI的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与干旱相关的响应元件。在PEG干旱胁迫处理与非胁迫处理条件下,勾勾母鸡咀(GG)和晋汾16(JF16)中编码NOI的基因的表达模式差异显著。[结论]基于上述分析,推测硝酸盐诱导蛋白(NOI)可能参与谷子的抗旱调节,为深入研究谷子抗旱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下褐土易氧化有机碳及有机碳库的变化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24年长期施肥对褐土土壤有机碳(TOC)、有机碳储量(TOCs)、净固碳效率(NCSE)和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为评价褐土土壤碳库变化与质量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褐土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通过9个处理[A组:不施肥处理(N_0P_0、CK);B组:单施无机肥处理(N_1P_1、N_2P_2、N_3P_3和N_4P_4);C组: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N_2P_1M_1、N_3P_2M_3和N_4P_2M_2);D组:单施高量有机肥处理(M_6)]测定土壤TOC与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并计算TOCs、NCSE及CPMI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层不同时期施用较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及施用高量有机肥(N_3P_2M_3、N_4P_2M_2和M_6)均可提高TOC和ROOC含量,且随土层深度加深提升作用减弱。TOCs、NCSE与0~20 cm土层TOC含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施用高量有机肥(C组、D组)可有效提高TOCs,A组、B组的TOCs均值分别比C组、D组低76.77%与17.36%。长期施肥处理可提高NCSE,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提高NCSE。NCSE为D组>C组>A组=B组;D组NCSE为1 152.27 kg·hm~(-2)·a~(-1),是C组的2.51倍,B组的16.20倍。与试验前相比,C组和D组的CPMI无显著变化,且C组与D组间差异不显著,但A组与B组比试验前降低16.38~40.02。与A组(CK)相比,B组中N1P1处理与C、D组处理显著影响CPMI,提高了23.30~45.67。在0~40 cm土层CPMI与RO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PMI可以很好地指示有机碳的变化。可见,施用高量有机肥或者较高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可极显著提高褐土土壤TOCs、NCSE和CPMI,即施用高量有机肥或者较高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N_3P_2M_3和N_4P_2M_2)有利于褐土有机碳的固存,可减少无机肥的施用量,使土壤性质向良性方向发展,培肥土壤。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有机肥 有机碳储量 碳库管理指数 净固碳效率 土壤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小麦功能性低聚糖的分离与组成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黑小麦麸皮功能性低聚糖的分离制备方法,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木聚糖酶酶解黑小麦麸皮不溶性膳食纤维,所得酶解液经活性炭柱层析进行分离,并利用液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对分离组分的单糖组成、低聚糖组成以及阿魏酰基团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活性炭柱层析的水洗组分(WO)、不同浓度醇洗组分(EO)的低聚糖均主要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为阿拉伯低聚木糖。其中,WO含有结合态阿魏酸,为阿魏酰低聚糖。WO的低聚糖聚合度较高,为DP 4~7;醇洗组分EO的低聚糖聚合度较低,为DP 2~4。
关键词: 黑小麦 阿魏酰低聚糖 阿拉伯低聚木糖 活性炭柱层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个谷子品种在汾阳市的品比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目的]对19个谷子品种在汾阳市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汾阳市种植的高产优质谷子品种。[方法]以种晋谷54为对照,对19个参试谷子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出谷率进行了比较。[结果]产量最高的品种为晋谷59,达6 456.30 kg/hm~2,该品种株高172.0 cm、穗长23.9 cm,且穗码紧实,较对照增产12.97%;产量第二的品种为晋谷40,株高为179.9 cm,穗长为22.3 cm,产量达6 355.05 kg/hm~2,较对照增产11.20%;第三为长生08,株高为170.3 cm,穗长为23.5 cm,产量为6 137.55 kg/hm2,较对照增产7.39%;第四长农41的株高为174.1 cm,穗长为22.7 cm,产量为6 077.55 kg/hm~2,较对照增产6.34%。[结论]晋谷59、晋谷40、长生08、长农41较对照增产明显,且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高产谷子品种在汾阳市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