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喹乙醇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琥珀酸酐法合成喹乙醇半琥珀酸酯(OLA-HS),以质谱法对其进行鉴定;活化酯法合成全抗原OLA-BSA、OLA-OVA,以紫外(UV)和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之;用OLA-BSA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血清效价,阻断ELISA鉴定其敏感性、特异性。紫外扫描测得OLA-BSA、OLA-OVA中OLA-HS和BSA、OVA的分子结合比分别为17.1∶1和12.4∶1;3号小鼠抗血清的效价最高,对OLA的IC50为58.923 ng/mL,与卡巴氧的交叉反应率为1.841%,与其他药物无交叉反应。通过系列ELISA鉴定,获得高价、敏感、特异的多克隆抗体(pAb),为OLA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关键词: 喹乙醇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思考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思考,提出新农村建设要"落实方略,确立主体,夯实基础,抓住关键"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 “三农” 城乡一体化 和谐社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通过嫁接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已明确抗黄萎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海7124和Pima90为砧木,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湘杂棉21和感病品系冀棉11为接穗,完成4个嫁接组合,将其种植在连作棉田,调查嫁接棉花和非嫁接棉花的棉花黄萎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嫁接棉花和接穗对照相比,棉花黄萎病明显减轻,有些嫁接组合的抗病性达到高抗水平。和接穗对照相比,多数嫁接组合的株高和果枝数高于对照,嫁接对多数嫁接组合的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衣分、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大多指标影响不显著。4个嫁接组合的结铃数/m2、籽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各自的接穗对照。【结论】选取合适的砧木和接穗嫁接组合,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

关键词: 嫁接棉花 棉花黄萎病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链霉素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及其性能测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分泌抗链霉素(SM)单克隆抗体(mAb)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为基础,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成功研制出SM残留快速检测试纸,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符合性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检测试纸的检测限为8μg/L;检测上线为100μg/L;与双氢链霉素的交叉反应为100%,与其他抗生素类药无交叉反应;其敏感性与ELISA试剂盒相当,与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检测试纸在10 min内显示结果。

关键词: 链霉素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快速检测试纸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银山8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201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性和非糯性小麦灌浆期胚乳直/支链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3份糯性和2份非糯性小麦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灌浆过程中分别检测了各材料的籽粒直链和支链淀粉积累量、淀粉积累速率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籽粒淀粉累积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糯小麦在花后7 d前均未检测到直链淀粉存在,而此时已经检测到支链淀粉含量,并且糯小麦仅含有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早于直链淀粉合成。(2)糯性和非糯性小麦灌浆期籽粒的直、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直、支链淀粉最终积累量取决于最大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的大小,而积累活跃期的调节作用较小;糯性和非糯性小麦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EB)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活性峰值基本上都出现在花后20~25 d左右。(3)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AGPP、SSS、GBSS和SBE活性变化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仅与SSS活性变化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积累速率与AGPP和SSS活性变化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冬小麦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积累动态 酶活性

猪α干扰素的表达及在PAM细胞系中抗PRRSV活性检测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猪α干扰素蛋白功能和了解猪α干扰素蛋白的抗病毒活性,扩增并测序了猪α干扰素基因(IFN-α),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IFN-α,将pET-IFN-α转化至BL21进行表达。Western-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用细胞病变抑制法在PAM细胞系上进行抗病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猪α干扰素有较为显著的抗PRRSV活性,其抗病毒活性效价约为1.13×106U/mg。

关键词: 猪α干扰素 表达 抗病毒活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体会

中国兽医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株YB-81的鉴定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

植物保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生防菌株YB-81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作用及其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及含毒介质法测定了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并测定了该菌株盆栽防病效果及抑菌谱,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YB-81菌株。结果表明:YB-8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作用强,抑菌带和抑制率分别为15 mm和80.5%;盆栽防效较好,发酵产物稀释10倍的预防效果达到77.5%,治疗效果不及预防效果;YB-81菌株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YB-81菌株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

关键词: 番茄灰霉病菌 芽胞杆菌 生物防治 抑菌作用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CSODS和MCSODS的后茬夏玉米品种选择

江苏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玉米品种特性、遗传参数以及年内气候资源,结合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WCSODS和玉米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MCSODS的生长预测功能,在保证小麦生产的基础上,对后茬夏玉米的品种以及生产进行决策。系统综合考虑了田间生产实际状况,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研究还通过土壤湿度和由日平均气温预测的0~10 cm土壤温度对玉米播种到出苗阶段进行了模拟,对于模拟套播情况下玉米出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WCSODS MCSODS 品种选择 播期 播种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