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片段,提取感染PCV2的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ORF2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上,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该基因重组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ORF2。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经1mmol/LIPTG于37℃诱导5h得到最佳表达。表达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26.0kD,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与PCV2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ORF2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抗虫杂交棉标杂A_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201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胞外区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技术,将狂犬病病毒株ERA株糖蛋白胞外区基因分两段进行扩增,经克隆与序列分析,两片段大小分别为523,381 bp,各编码174,127个氨基酸,分子量分别为19.7,14.5 kDa。在原核表达载体pET-43a中分别克隆了这两段糖蛋白基因,将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菌BL21(DE3)中,经SDS-PAGE电泳分析,在分子量约为94,89kDa处分别出现新蛋白带,和预期的目的蛋白的分子量相符。两重组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柱纯化了蛋白,纯度大于95%。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两种重组融合蛋白均可与兔抗RBV多抗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糖蛋白 胞外区 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学研究和白花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叙述了甘蓝型油菜白花性状的遗传研究和白花胞质不育系的选育。采用白花突变体与黄花品系杂交和回交研究白花性状的遗传,利用白花品系G95150与白花不育突变体测交,选育白花胞质不育系7600A。结果表明,白花对黄花由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7600A在农艺性状上与其保持系G95150完全一致:叶色浓绿,植株较矮(163.5cm)、生育期较长(243天)、抗寒能力较差(冻害率100%,冻害指数33.8)。7600A花色纯白、花瓣皱缩、花药小、低温存在微量花粉。G95150和7600A的芥酸含量为0.8854%,硫甙含量70.5461μmol/g。7600A与1141A胞质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不完全一致,是一种新型甘蓝型白花胞质不育系。因此,白花性状受一对共显性基因控制,可用于选育白花品种和白花胞质不育系和鉴别真假品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花 胞质不育系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连代饲养日本通草蛉幼虫

环境昆虫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饲养日本通草蛉Chrysoperla nippoensis(Okamoto)作为对照,用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0代日本通草蛉,对日本通草蛉各生长阶段的生长和发育指标进行观测。结果显示,用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的幼虫历期为13~15d,蛹期为8d,较对照组的7d和6d分别延长6~8d和2d;用棉蚜饲养的对照组日本通草蛉幼虫累计存活率为94%,成虫获得率为87%,而人工饲料饲养连续10代的幼虫累计存活率为81%~89%,成虫获得率69%~79%。取食人工饲料的日本通草蛉成虫,在产卵前期、产卵量、产卵期及寿命方面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5.07~5.22d,而对照组草蛉的产卵前期为4.12d,人工饲料组草蛉的产卵量为190~390粒,对照组的单雌产卵量为667.2粒,人工饲料组草蛉的寿命为36~38d,对照组成虫寿命52d。以上结果表明,这种半固体人工饲料可以满足日本通草蛉幼虫生长发育基本需要,可用于日本通草蛉的室内继代饲养,但需要进一步优化配方。

关键词: 日本通草蛉 人工饲料 生长发育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3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周麦23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3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结构合理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晚、中茬种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关键词: 小麦 周麦23 丰产性 稳产性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瘿蚊科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系统介绍了国外对瘿蚊科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3个方面:(1)瘿蚊科雌雄两性染色体核型不同,如黑森瘿蚊,雌性个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8)多于雄性个体的染色体数目(n=6);(2)在瘿蚊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E染色体消失现象,E染色体的消失与否可以作为对染色体核型和胚胎性别的判断标准;(3)性比偏向:大多数瘿蚊存在孤雌单性生殖,即未受精的雌性瘿蚊所产的后代,要么全部是雄性,要么全部是雌性。瘿蚊科的雌雄性比偏向于雌性,性比与繁殖方式、羽化情况及分散程度等因子有关。

关键词: 瘿蚊科 细胞生物学 E染色体 S染色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栽培种花生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新型分子标记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以杂交组合(豫花4号×郑8903)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花生栽培种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采用238对SRAP引物对豫花4号和郑8903进行多态性筛选,结果表明用SRAP引物能充分反映两亲本之间的多态性,每个引物组合可产生10~30个左右清晰可辨的条带。筛选多态性较好的78对引物对其F2群体进行分析,共得到287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组合产生的多态性条带从1~9条不等,平均产生3.68个多态性条带。采用Mapmaker/EXP3.0软件对产生的287个标记位点构建连锁群(LOD≥3.0),共223个标记位点进入到22个连锁群中,总长2 129.4cM,标记间平均间距为9.55cM。标记在整个连锁群中分布相对比较均匀,这是目前首张基于SRAP分子标记建立的花生栽培种遗传连锁图谱。

关键词: 栽培种花生 SRAP标记 遗传连锁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可用于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特点,筛选出适合河南省小麦品种DUS测定的SSR分子标记。【方法】以18份来源于河南省小麦骨干品种周麦13和周麦16亲缘关系较近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252对SSR标记进行筛选,分析可用于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的特点,对鉴别力较高的标记进行稳定性分析,进而确定出可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DUS测定的骨干引物,并以10份来源于周麦13和周麦16亲缘关系较近的高代品系和41份河南省60年以来的大面积推广品种对骨干引物分辨能力作进一步验证。【结果】SSR分子标记对品种的鉴别力与多态位点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从252对引物中得到6对特异性和一致性测定表现较好的骨干引物:Xwmc679、Xwmc574、Xgwm497、Xwmc388、Xwmc500、Xgwm637,利用这6对SSR引物可以将本试验所采用的69份小麦材料区别开。【结论】SSR分子标记对品种的鉴别力与多态位点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Xwmc679、Xwmc574、Xgwm497、Xwmc388、Xwmc500和Xgwm637这6对引物具有较好的品种鉴别力和稳定性,可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DUS测试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材料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生育期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9.96%,19.67%和4.7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67%,29.69%和7.36%;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3.75%,23.90%和5.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6%,31.59%和8.44%;生育期和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的增产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普通地膜 液态膜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集雨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