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砂梨新品种——玉冠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冠是1993年以筑水×黄花杂交选育而成的砂梨新品种。该品种树姿较直立,树势强健,花芽极易形成。果实近圆形,果皮浅褐色,果点中、较密,无果锈,萼片宿存,个别脱落。果肉白色,石细胞较少,肉质松脆,味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超过12%。果实大小均匀,单果质量300g以上。杭州地区8月中旬成熟,果实生育期130d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用量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浙江海涂区氮磷损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不同施用量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海涂区西兰花种植时氮磷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海涂区地表径流中氮以硝态氮为主,前期氮流失量大于后期流失量,前期径流水中水溶性磷和颗粒性磷流失量相近,后期则以颗粒性磷为主;②全化肥增量20%处理径流水中全氮、全磷流失量均高于全化肥处理和全化肥减量20%处理,全化肥处理和全化肥减量20%处理间全氮和全磷流失量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复混肥比等养分投入的全化肥处理增加了径流水中全氮和全磷的流失量;③各处理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均较高,全化肥增量20%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地下水中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余处理,土壤对硝态氮的截留能力较弱,施肥后5天时0.5m深度和1.0m深度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瓶花木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中药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瓶花木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木栓酮(1)、丁香酸(2)、异莨菪亭(3)、秦皮素(4)、casuarinondiol(5)和guaiacylglycerol-β-ferulic acid ether(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稳定同位素的印迹规律与有机食品鉴别
《核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肥料是有机食品认证中监管的农业投入品之一。不同来源的氮肥中稳定同位素1δ5N的丰度不同,由此农产品中δ15N的丰度也存在差异;有机肥种植的农产品中1δ5N丰度最高,不施肥种植的次之,而化学氮肥种植的则最低。施肥方式、作物类别、生长阶段和部位对农产品中1δ5N丰度的影响不一样,一般对于生长期较短的蔬菜适合用δ15N丰度标记其氮肥来源,对于生长期较长或具有固氮作用的作物则不适合。采用氮稳定同位素1δ5N丰度检测来标记作物的氮肥来源,对有机食品的真伪鉴别,质量监督体系的完善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具有积极的法规理论探讨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家族的功能及表达调控
《生命的化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elongase of verylong chain fatty acids,ELOVL)家族是哺乳动物中一类编码超长链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VLCFA)延伸酶的基因家族。该家族有7个成员:ELOVL1~7。各个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不同长度脂肪酸链的延长,对脂肪酸的代谢进行调控,进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本文就该家族成员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表达调控进行综述。
关键词: 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 超长链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47个SSR位点对52份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411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变化范围为3~21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8.75个;每个SSR的Simpson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5506~0.9357,平均值为0.8061;Shannon-weaver指数分布范围为0.9083~2.8440,平均值为1.8386;材料的成对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547~0.8589,总体平均值为0.6775。在聚类分析中,以相似系数为0.666为划分标准,将52份材料分为三大类,第Ⅰ类包括20份材料,以杭嘉湖、台州、丽水等地区的材料为主;第Ⅱ类包括24份材料,以绍兴、金华、衢州、丽水地区材料为主;第Ⅲ类包括8份材料,以金华、衢州地区的材料为主,SSR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和生态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株高、生长习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过滤法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被排放到大气中。VOCs以其来源广、危害大的特点而成为仅次于颗粒污染物的第二大大气污染物。大气中逐渐增加的VOCs已经成为当今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传统处理VOCs废气方法主要有燃烧、冷凝、吸附、吸收等。生物过滤法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处理大气量、可生化VOCs的废气处理技术。凭简单高效、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生物过滤法成为一简单、高效及具有前景的VOCs废气处理技术。本文对传统方法与生物过滤法进行了比较,并在综述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废气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分别对影响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废气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底物VOCs性质、填料选择、填料湿度、pH值、营养、温度、微生物等进行总结和评述,对今后生物过滤法处理VOCs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白背飞虱在水稻上适应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稻组合汕优63、常规粳稻品种秀水63和常规籼稻品种浙733为材料,采用室内继代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施用氮肥对白背飞虱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繁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白背飞虱种群生态适应性。同一水稻品种,在施用氮肥的植株上白背飞虱若虫历期缩短,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在不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明显延长,而在施氮稻株上的若虫历期则明显缩短。白背飞虱若虫存活率随着施氮而显著提高,品种和饲养代数对其存活率也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在施氮水稻植株上的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上的。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同一品种的施氮稻株上雌成虫体质量、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增加,而在不施氮稻株上则相反。水稻品种、饲养代数和氮肥水平对白背飞虱雌成虫体质量和产卵量均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白背飞虱 水稻品种 氮肥 生长发育 生态适应性 饲养世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眼小绿叶蝉卵及卵寄生蜂缨小蜂形态观察和寄生率考评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假眼小绿叶蝉成为我国大陆茶园首要害虫,近年在浙苏皖茶区发现叶蝉三棒缨小蜂Stethynium empoascaeSubba Rao和微小裂骨缨小蜂Schizophragma parvulaOgloblin寄生叶蝉卵。拍摄并描述叶蝉卵及其孵化前的形态,以及2种缨小蜂蛹、雌雄隐成蜂和雌雄成蜂形态特征。秋季于叶蝉虫口高峰期调查龙井茶原产地10个典型茶园环境中叶蝉卵的寄生率,尽管丰产类型的茶园叶蝉密度较高,但9月份的寄生率达50%~75%,其他叶蝉密度较低的茶园中寄生率也为16%~48%;10月份,这10块茶园的卵寄生率又有增加;叶蝉三棒缨小蜂为优势种。还发现这2种缨小蜂种群对叶蝉种群呈现跟随效应。认为这2种缨小蜂是叶蝉种群重要的自然控制因子。
一个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科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粳稻品种"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窄叶突变体.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生育期延迟、叶片变窄及内卷和结实率降低等一系列突变表型.窄叶突变体的剑叶在饱和光下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在灌浆期剑叶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也明显低于野生型.遗传学分析表明,该窄叶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对突变体T1代和T2后代的分子检测发现,该突变体表型非T-DNA插入引起.利用籼粳杂交F2群体对突变体位点进行了基因定位,将其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上SSR标记RM7018和RM3331之间.与经典的形态标记nal3(cul3)位于相同染色体区段,故将该突变体暂定名为nal3(t).随后,利用已公布的水稻序列和SSR标记,开发了6对新的STS标记,进一步将窄叶基因nal3(t)定位在NS10和RH12-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58和0.26cM,物理距离约136kb,为进一步克隆nal3(t)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窄叶基因 分子标记 物理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