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水氮施量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及水氮分布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北疆地区膜下滴灌棉花最优水氮施量及土壤水氮分布特征。【方法】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置灌水量4个水平(W1:5 250 m~3/hm~2、W2:4 500 m~3/hm~2、W3:3 750 m~3/hm~2和W4:3 000 m~3/hm~2)和施氮量3个水平(N1:300 kg/hm~2、N2:262.5 kg/hm~2和N3:225 kg/hm~2),研究了不同水氮施量对植株形态、土壤含水率分布及土壤氮素分布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程度低于灌水量,但植株形态指标不能反映产量;棉花盛蕾期,表层土壤含水率较低,直至盛花期,表层土壤含水率稳定在20%左右。且灌水量为3 750 m~3/hm~2时,更有利于土壤保持湿润,并且向深层流失的水分较少;0~20 cm土层内硝态氮和铵态氮量相对较高,随着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向深层土壤的淋移程度不断增加,当施氮量为262.5 kg/hm~2时,根系层内的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尿素转化的铵态氮也更多;当施氮量为262.5 kg/hm~2,灌水量为3 750 m~3/hm~2时,棉花产量达到最大,为6 460.5 kg/hm~2。【结论】施氮量为262.5 kg/hm~2,灌水量为3 750 m~3/hm~2,可作为该地区最优水氮施量组合。

关键词: 膜下滴灌 植株形态 含水率 土壤硝态氮 土壤铵态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调控因子Lmo2672对LM环境适应性和应激的调控作用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为了解AraC家族转录调控因子Lmo2672对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M)环境适应性和应激的影响.[方法]利用温控型质粒pKSV7构建LM-Δlmo2672缺失株,比较母源株LM EGD-e和缺失株LM-Δlmo2672在不同应激环境中生长情况的差异,并利用qRT-PCR方法分析转录调控因子Lmo2672缺失对应激调控基因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与LM EGD-e相比,LM-Δlmo2672在37、42℃及含5%NaCl、0.3%胆酸盐、5 mM H2O2、1%Triton X-100的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环境适应性及应激相关基因(prfA、lexA、fri、perR、kat、sod)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提示lmo2672基因在LM环境适应性和应激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AraC家族 lmo2672基因 环境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磷肥在灰漠土中运移的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在土壤中的迁移是影响农业系统磷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同位素32P示踪和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研究了滴施磷酸一铵在灰漠土中的运移.结果表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滴施磷肥可以增加0~15?cm土层有效磷的含量.在0~20?cm土层均有不同比例32P的分布,但大部分32P仍集中分布在表层,0~10?cm土层中的32P占总量的72.7%~89.5%,最高可达99%.不同施肥时期磷的运移距离有很大差异,T3(0~20?cm)>T2(0~10?cm)>T1(0~5?cm),这可能是由于干湿交替导致土壤孔隙率变化,进而影响了磷的移动距离.平行于滴灌带方向上磷的运移距离比垂直于滴灌带方向更远.随着正磷酸盐浓度增加,磷的运移距离变大,滴施磷酸一铵处理32P的移动距离达到对照的2倍.

关键词: 滴灌 灰漠土 32P示踪 磷素运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骏枣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外援复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研究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关系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可改善果实品质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新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选用6 a生密植骏枣为对象,以超敏蛋白、亚精胺、水杨酸、DA-6为材料进行复配3个配方,调查分析喷施对叶片与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通过外援亚精胺、水杨酸和DA-6复混试剂的应用,显著增强源叶的供应能力,减缓了库果的生长速度。在骏枣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源叶、库果之间的IAA比值较对照提高了183.0%,单果重和产量分别较CK提高了27.69%和25.18%。超敏蛋白或水杨酸与亚精胺和DA-6的组合均显著提高了骏枣叶片从白熟到成熟期ZR的含量,ZR的叶果比能持续维持在1.37以上的高水平。30 mg/L的DA-6是提升骏枣叶片后期营养供应能力的核心物质之一。【结论】在枣树坐果后喷施0.25 mmol/L水杨酸与0.1 mmol/L亚精胺和30 mg/L DA-6的混合试剂,可解决骏枣因前期生长过快,后期营养不足致使干物质积累不够,果实不饱满、抗性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骏枣 生长发育 激素代谢 源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陆地棉主要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新疆自育的优良亲本及强优势杂交组合,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选用不同来源的早熟陆地棉亲本17个,按照6×11的NC Ⅱ设计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66个杂交组合,通过随机区组3次重复试验,分析F1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17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和品质性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大多比较低,株高广义遗传力可达74.28%,狭义遗传力达51.5%,其次为衣分和马克隆值.供试组合中以籽棉产量竞争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最高,平均值分别为5.49%、11.77%和8.97%;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果枝数、衣分、衣指等性状在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中都呈明显的正向优势;在竞争优势中,以果枝数、籽棉产量、衣分、百粒重、衣指和马克隆值为正向优势.产量性状GCA高的亲本是B3(23-90),B4(42-34),A4(H1-4),A6(惠远1403),A9(新农早112);品质性状GCA高的亲本是B1 (125-1),B3(23-90),A5(H7-143),A8(天云1133).[结论]通过F1代对株高、衣分和马克隆值等性状的亲本进行选择效果较好;籽棉产量的杂种优势最高;A1×B5(10-101 ×72-47),A3×B1(48-33×125-1),A4× B1(H1-4×125-1),A8×B1(天云1133×125-1)等组合具有较大利用潜力.

关键词: 陆地棉 主要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兹别克斯坦引进棉花种质资源抗旱性比较及相关分子标记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抗旱性相关指标测定及比较,对引进棉花种质抗旱性做出评价,并初步筛选相关分子标记。【方法】以引进的7份棉花种质为研究对象,在苗期进行相应的干旱处理,测定SOD、POD、CAT活性分析、MDA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APX等指标,评价引进种质的抗旱性强弱,并进行验证。【结果】引进的几份种质中,种质引4、引20、引23是耐旱性较强的,种质引22稍弱,其它种质属于干旱敏感性种质,盆栽抗旱性验证结果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同时初步筛选得到一个与抗旱性相关的标记,有待进一步进行验证。【结论】种质资源抗旱性的评价将为进一步利用种质进行育种提供依据,分子标记的筛选将为辅助育种提供方法。

关键词: 棉花 种质 抗旱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微生物肥对膜下滴灌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微生物肥料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微生物肥增加了整个生育期内农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且抽雄期玉米窄行、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p<0.05)。增施微生物肥后,抽雄期窄行、根际、宽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4.05%、21.14%、18.61%和14.56%、9.49%、17.29%,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加34.98%、22.03%、19.96%和17.48%、13.22%、15.08%。增施微生物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较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13.45%和34.97%(p<0.05)。增施微生物肥可改善膜下滴灌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强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进而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高产。

关键词: 玉米 微生物肥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定额对棉花株型、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以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5个滴灌定额处理(W1:600 m3·hm-2,W2:540 m3·hm-2;W3:480 m3·hm-2,W4:420 m3·hm-2,W5:360 m3·hm-2),研究棉花农艺性状、成铃模式、产量及纤维品质对滴灌定额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滴灌定额的减少,棉花株高表现为W2>W1>W3>W4>W5,果枝台数和蕾花铃总数(8月10日)均以W1处理最大,分别为9台和13.8个,W5处理最小,分别为8.75台和10.2个,其中W1与W2处理上、中、下部铃数及铃重均无显著差异.棉花籽棉和皮棉产量均以W1处理最高,达到6 431 kg·hm-2和2 520 kg·hm-2,但与W2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在W1和W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3、W4、W5处理棉纤维长度、整齐度较W1处理分别低0.4、1.1、1.6 mm和0.5%、0.7%、0.9%.因此,控制滴灌定额在540 m3·hm-2,可在不显著降低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前提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棉花 滴灌定额 株型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本研究采集出生1日龄巴什拜羔羊后肢骨骼肌组织,采用两步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并对分离获得的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了鉴定、传代培养及诱导分化等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可以高效获得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RT-PCR检测结果表明骨骼肌卫星细胞标志性基因pax7、Myf5、MyoD、desmin和c-Met均呈阳性表达。获得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连续传代12代,细胞的形态仍保持正常,且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仍保持在50%以上,但是当细胞传代至第18代时,逐渐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衰退。细胞的生长符合典型的"S"型生长曲线,且第2代和第8代细胞的生长曲线没有明显的差异,至第14代时细胞的增殖速度逐渐降低。采用低浓度马血清培养体系,可成功诱导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向肌管方向分化,诱导培养至第5天时,骨骼肌卫星细胞分化标志基因MyHC呈阳性表达。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采用的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纯化体系高效、可靠,可以满足较高纯度巴什拜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

关键词: 巴什拜羊 骨骼肌 卫星细胞 诱导分化 增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诱变种质Gh14-3-3L基因的Eco-TILLING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验证前期建立的诱变体系和鉴定技术在棉花种质资源创制方面的效果。【方法】本实验利用Eco-TILLING技术和测序技术,对诱变获得的棉花材料纤维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纤维相关的基因Gh14-3-3L在对照和诱变材料上获得了不同的SNP位点变异,在石引150材料上的扩增产物存在1个SNP位点差异,位于320 bp处;石引200材料的扩增产物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位于320和380 bp处;石引250材料扩增产物与对照存在1个SNP位点,位于320 bp处,并且经过酶切和测序结果得到了验证。蛋白比对显示其中1个SNP位点的改变导致开放阅读框(ORF)变短,氨基酸数目减少,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其结构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连续3年纤维检测数据显示石引200材料与对照之间存在差异性,推断可能与SNP位点变异有关,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SNP位点变异与绒长改变之间的关联性奠定基础。【结论】建立的诱变体系和鉴定技术能够用于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所得材料在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都发生了变化,为深入研究棉花种质资源的创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鉴定技术。

关键词: 棉花 纤维 Eco-Tilling分析 诱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