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水平下多效唑对山栏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栏稻是海南特有地方稻,其稻米价格较高,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山栏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株高较高,易倒伏,严重威胁产量。本研究以乐东山栏稻‘LD-1’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水平肥料与多效唑处理下山栏稻株高、产量等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筛选能够大幅降低株高的施肥水平和多效唑使用浓度。不同水平施肥主要通过影响每穗实粒数导致产量改变。多效唑处理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和增加单株有效穗数来增加产量。在不同肥料水平和多效唑处理同时作用的情况下,虽然每穗实粒数呈现显著降低,但‘LD-1’产量的提高主要通过降低株高、增加单株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来实现。研究结果表明,每亩施复合肥20 kg,并于播种后35 d喷施225 mg/kg的多效唑进行处理(A3B3),株高比对照降低了25.29%,单株有效穗数增加了34.28%,产量提高33.64%,该处理为最佳的浓度组合。本研究为山栏稻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海南典型水稻土厌氧铁还原特征对DOM分子特性的响应
《生态环境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海南典型水稻土不同粒径土壤中溶解态有机质(DOM)的含量组成对铁氧化还原特征的影响机制,分别采集海南5种成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玄武岩、花岗岩、砂页岩、海相沉积物、河流冲积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分析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的碳含量及其光谱特征,利用Logistics模型对不同水稻土培养过程中Fe(Ⅲ)还原特征进行表征;采用冗余分析手段分析各水稻土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粒径土壤中DOM组分及光谱参数对Fe(Ⅲ)还原特征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培养过程中,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不同,其中玄武岩发育水稻土Fe(Ⅱ)含量最大(8.45 mg·g-1),根据Logistics模型发现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的还原潜势(a)和Fe(Ⅲ)还原速率(vmax)存在差异且玄武岩发育水稻土的a、vmax最大。海相沉积物发育水稻土的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最高(0.712 g·kg-1),5种水稻土的DOC均在最小粒径(<1 kDa)含量最多,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各类水稻土中DOC含量均下降,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5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芳香性和疏水性随着DOC粒径的减小而下降,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中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均随培养时间增长而增强,而在粒径0.45—0.7μm、1—10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增强;在粒径10 kDa—0.45μm、<1 kDa中各组分荧光强度降低;BIX、HIX、FI值均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冗余分析结果显示,HIX、SUVA260、C1、C2组分可促进水稻土铁还原过程,不同的培养阶段下铁还原受不同DOM组分的影响,但是C1组分始终影响Fe(Ⅲ)的还原,小粒径的C3、C4组分(<1kDa)对铁还原有更大贡献。了解海南岛水稻土铁还原对不同分子量DOM的响应,对农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土 溶解态有机质 粒径分布 铁(Ⅲ)还原 冗余分析 Logistics模型


海南水稻稻瘟病病原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同时对不同菌株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旨在探究海南水稻稻瘟病病原菌种类及系统进化分析。研究通过形态观察与用特定引物扩增ITS序列并进行测序分析,获得来自不同地区的10株稻瘟病菌株。同时与NCBI数据库中公布的稻瘟菌株及相近属、种的菌株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0株稻瘟病菌株与其他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遗传距离较近,在同一分支上;而与其他不同属、种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远,不在同一分支上。本研究结果为水稻稻瘟病的基础研究、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UHPLC-MS/MS法同时测定水果中的7种人工甜味剂
《分析试验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水果中7种人工甜味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经纯水超声提取,经离心沉淀残渣,以Waters CORTECDT3(2.7μm,2.1 mm×100 mm)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负离子模式(ESI-)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三氯蔗糖在5~500 ng/mL范围内,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在1~1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在4个不同浓度添加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0%~111.4%,RSDs为0.3%~8.8%,检出限为0.26~25μg/kg,定量限为2.2~85μg/kg。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水果中7种人工甜味剂的快速筛查及定量。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同时测定 水果 人工甜味剂


抗菌肽的杀菌机制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抗菌肽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或者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抗菌肽是动物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不易对其产生耐药性.文章综述抗菌肽的杀菌机制及其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为提高肉鸡产业效益和研发抗生素替代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抗菌肽;杀菌机制;肉鸡;生产


培育南繁产业链条的动因与策略分析
《中国种业 》 2021
摘要:南繁是一项系统性的农业科研与生产活动,位于现代农业的上游——种业科技创新,具有知识密集性。南繁产业属于特色新兴产业,从中央到地方均高度重视其发展建设。2018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南繁育种作为本省未来三大新兴高科技产业之一,南繁产业也首次以间接的方式提出。南繁产业作为当前新兴战略产业,对南繁产业的规划研究与深入认识便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深入剖析南繁产业链内涵与发展现状,阐述培育动因,进行策略分析,最终实现南繁产业科学可持续发展,将南繁产业发展成海南优势产业,带动产业链发展。


冬春季紫长茄嫁接砧木比较试验
《蔬菜 》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冬春季紫长茄生产的嫁接砧木,以银丰333为对照,研究了12种砧木对紫长茄生长、产量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茄砧1号、海茄砧5号和非茄*H Z201703这3个砧木表现较好,嫁接紫长茄产量分别较实生苗增加15.0%、15.8%和15.6%,且高抗青枯病,适合用作海南冬春季紫长茄砧木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茄子;嫁接;砧木;比较


壳寡糖对辣椒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以琼辣3号辣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浇灌不同浓度壳寡糖(0、100、200和400 mg/L)对辣椒产量、养分吸收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处理(CK)相比,浇灌200 mg/L壳寡糖处理的辣椒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根干重、茎干重和果干重分别增加25.70%、8.72%、12.73%、16.10%和12.03%;浇灌200 mg/L壳寡糖处理的果实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pH值随着壳寡糖施用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呈上升趋势,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壳寡糖浓度增加,土壤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均为先降后升,浇灌200 mg/L壳寡糖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和真菌数量最低,较CK分别降低46.40%和70.21%。因此,栽培辣椒时用壳寡糖浇灌的适宜浓度为200 m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