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紧凑型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模式的对比研究
《耕作与栽培 》 2023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模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大豆经济性状和玉米农艺与经济性状的影响,采用三种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其占地面积和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米∶大豆(2 行∶2行)种植模式中每 667 m2 大豆所占面积为 366.67 m2,产量为 54.78 kg,而玉米所占面积为 300 m2,产量为 536.23 kg.玉米∶大豆(2 行∶3行)种植模式中每 667 m2 大豆所占面积为 405.80 m2,产量为 71.28 kg,而玉米所占面积为 260.87 m2,产量为 466.29 kg.玉米∶大豆(3 行∶4行)种植模式中每 667 m2 大豆所占面积为 435.90 m2,产量为 86.02 kg,而玉米所占面积为 230.77 m2,产量为 411.56 kg.大豆和玉米产量与其所占面积成正比,但三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大豆经济性状和玉米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


乡村振兴下威宁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分析
《山西农经 》 2023
摘要:威宁县作为贵州省最大的夏秋喜凉蔬菜种植区,优势突出。近年来威宁县蔬菜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部分突出矛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模式,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举措,是推进威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辣椒新品种'黔椒12号'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黔椒12号’是利用母本L220-1和父本HMRL-1杂交育成的F1代鲜食优良新品种。株形半直立,早熟,果实线形,果长和果横径分别为23.9 cm和1.6 cm。单果质量19.2 g,单株结果数51个,产量42 208.5 kg·hm-2。商品果深绿色,从开花到商业采收结束98 d。维生素C和辣椒素含量分别为782 mg·kg-1和31.3 mg·kg-1。抗病和抗逆性强。适宜于贵州省及相似气候地区春季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球磨协同普鲁兰酶处理对红薯粉丝品质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红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进而改善红薯粉丝品质,该文采用球磨、普鲁兰酶处理红薯淀粉,利用直链淀粉试剂盒、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快速黏度分析仪、质构仪等对红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短程有序性、糊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球磨处理、普鲁兰酶处理及球磨协同普鲁兰酶处理,均能够增加红薯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量分别为12.83%、27.52%和50.41%。经预处理后,红薯淀粉短程有序性下降,回生和拉伸特性提高,粉丝断条率分别下降4.90%、9.99%和12.56%。球磨、普鲁兰酶单一处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粉丝的形态和口感。相比于球磨和酶解单一处理,球磨协同普鲁兰酶处理能够更好地提高红薯粉丝的弹性和韧性,改善其口感。


含酰胺结构的苯基苯并噻唑基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设计、合成系列含酰胺结构的苯基苯并噻唑基酮类衍生物,以发掘活性优良的目标化合物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辣椒枯萎病和苹果腐烂病。[方法]将苯并噻唑引入二苯甲酮类杀菌剂的结构中合成不同取代基的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离体抑菌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测试化合物5f的活体保护和治疗活性。[结果]质量浓度为50 mg/L下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5f对小麦赤霉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72.40%和70.20%,优于对照药剂霉灵;化合物5m对辣椒枯萎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为77.90%和74.20%,均比对照药剂霉灵高。在质量浓度300 mg/L下,化合物5f对对辣椒枯萎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优于对照药剂霉灵。[结论]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可为二苯酮类杀菌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苯并噻唑 二苯甲酮 小麦赤霉病 辣椒枯萎病 苹果腐烂病


高原山区"稻+鲈+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
《水产养殖 》 2023
摘要:稻田养鱼是一种古老的人工生态种养方式,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随着稻田种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融合水稻栽培、水产养殖、耕地生产力培育和设施渔业为一体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水稻和鱼(虾、鳖等)共生互利的作用,做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生态高效”~([1]),不仅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化生产,还能有效提高耕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耕地的综合效益。该模式既绿色又高效,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利用籼粳交RIL群体进行水稻耐冷性鉴定及QTL定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行水稻耐冷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利用籼稻品种“贵9B”和粳稻品种“热研2号”作为亲本,构建100个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家系为定位群体。以成苗率、耐冷级别为耐冷性状表型数据,运用完备区间作图定位法,在第3条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水稻耐冷性状成苗率相关的QTL,命名为qCTS-3-1,LOD值为2.77,可解释20.87%的表型变异,增效等位基因源于“热研2号”。同时,对RIL群体中耐冷基因COLD1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及关联分析,可为后续水稻耐冷性的遗传研究以及改良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