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夏季高温条件下鲜饲金荞麦对蛋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鲜饲金荞麦可维持蛋鸡在夏季自然高温条件下的产蛋率,但具体作用机制未知,本试验拟从肠道相关基因表达和微生物区系角度探究鲜饲金荞麦对蛋鸡的作用机理。试验选取32周龄的长顺绿壳蛋鸡300只,随机分为5组(C组饲喂基础饲粮,T1、T2、T3和T4组分别饲喂添加5%、10%、15%和20%新鲜金荞麦的基础饲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T2组显著上调了蛋鸡十二指肠和回肠中的Occluding和EGF的表达量(P<0.05);试验组蛋鸡回肠中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T2组增加了蛋鸡回肠中的双歧杆菌属(益生菌)丰度和盲肠中的乳杆菌属丰度。因此,蛋鸡饲粮中添加新鲜金荞麦可能通过上调肠道中Occluding和EGF基因的表达量以及增加肠道有益菌丰度的途径缓解高温环境带来的应激效应。

关键词: 金荞麦 鲜饲 蛋鸡 微生物区系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热玉米种质间穗长基因RSH2的遗传结构变异与优异单倍型分析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定穗长相关基因并揭示其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对深度剖析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机制和基于分子辅助的产量性状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图位克隆穗长相关基因RSH2的基础上,以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实践中广泛利用的120份温热玉米自交系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为材料,利用传统测序技术鉴定RSH2基因在该群体中的遗传结构变异,并结合该群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穗长表型数据,剖析该基因的遗传结构变异和优异单倍型类型。结果表明,在RSH2基因外显子区域中共检测出28个变异位点,包括24个SNPs和4个InDel,共形成17个单倍型,其中Hap_5为优势单倍型,在35份材料中均存在。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发现,3个突变位点与穗长显著关联(p<0.05),位于外显子区3 946 bp处存在G/A突变,编码半胱氨酸(Cysteine, C)的密码子TGC突变成编码酪氨酸(Tyrosine, Y)TAC密码子,穗长显著提高。研究表明,位点S_3946可能是RSH2基因控制穗长变异的关键功能位点,可用于后续基于分子辅助的玉米穗长性状改良。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遗传结构变异 RSH2 优异单倍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2∶3家系的玉米籽粒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T32和QR273构建的F2∶3家系为材料,运用高通量GBS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结合该群体在两个不同环境下的籽粒相关性状评价结果,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定位到52个控制玉米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其中粒长相关QTL 17个,粒宽相关QTL 24个,百粒重相关QTL 11个,可解释1.44%~14.48%的表型变异。其中3个主效QTL分别位于第1、2、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14.48%、12.00%、10.2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控制籽粒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3个,分别是Zm00001d02010、Zm00001d023914、Zm00001d020418,通过参与和调控植物体内各项生理活动和信号传导从而影响籽粒的大小。

关键词: 玉米 籽粒相关性状 QTL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甘薯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甘薯品种黔薯 6 号为试材,设置 5 种不同有机肥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有效促进甘薯藤蔓生长及块根的膨大,其中产量以上蚕力有机肥(T4)最高,较对照增加了 19.9%.不同有机肥对甘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而对干物质的累积不明显.另外,种植甘薯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养分含量,而施用不同有机肥可以补充甘薯对养分的部分需求,但对土壤 pH 的影响不明显.施肥均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的含量.同时显著增加了土壤脲酶(URE)、酸性磷酸酶(ACP)、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和纤维二糖酶(CBH)活性,明显降低了硝酸还原酶(NR)和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而对其他酶活性影响有升有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肥中不同成分对甘薯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差异较大,肥料的 pH 及有机质投入量主要影响块根的品质,而纯氮投入量则与块根产量和品质均密切相关.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受有机肥的pH、有机质及纯氮投入量的影响,而与纯磷和纯钾的投入量相关性较小;同时,有机肥与土壤MBC、土壤URE、ACP、NR、PPO和LAP的相关性强于土壤微生物量氮(MBN)、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纤维二糖酶(CBH)和多酚氧化酶(PPO).综上,不同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甘薯的生长,提高了甘薯产量,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变了土壤的微生物环境,因此可根据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甘薯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有机肥 甘薯品质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黔豆系列品种贮藏蛋白亚基组成及其含量分析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黔豆系列大豆品种(品系)中大豆球蛋白组分及其各亚基组分含量,以促进营养或加工专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41份大豆品种(品系)的7S和11S球蛋白亚基组成、相对百分含量和11S/7S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大豆蛋白及其亚基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41份供试品种(品系)的7S、11S球蛋白平均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26.93%、54.92%,变幅分别为15.58%~43.89%、37.10%~66.48%,变异系数分别为29.36%、13.57%;11S/7S值为0.85~4.05,平均值为2.28,变异系数为38.71%;7S蛋白的变异系数高于11S蛋白,7S蛋白β亚基的变异系数最大,11S蛋白B亚基的变异系数最大,表现出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11S/7S值高于3的品种11份,其中高于4的品种2份;7S与11S球蛋白组分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系统聚类将41份供试品种(品系)聚类为三类,第Ⅰ类群11S蛋白含量和11S/7S平均值最高,第Ⅱ类群A4、A1A2亚基平均含量最高,第Ⅲ类群7S蛋白和A3亚基的平均含量最高。

关键词: 黔豆 贮藏蛋白 亚基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叶紫花苕草粉在育肥牛日粮中的饲用价值评价

贵州畜牧兽医 2024

摘要:为探究在育肥牛日粮中添加光叶紫花苕草粉替代常规蛋白饲料的可行性,选取40头体重和年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育肥牛,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L组、M组、H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比例光叶紫花苕草粉(0%、10%、15%、20%)的精料,正试期60 d,测定牛的增重情况并计算日增重和经济效益。结果:对照组、L组、M组、H组日增重分别为1.575、1.565、1.545、1.470 kg/(头·d),H组日增重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照组、L组、M组之间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养殖毛利润为:对照组28.49元/(头·d)、L组29.59元/(头·d)、M组28.72元/(头·d)、H组26.59元/(头·d),L组养殖效益最高,其次为M组和对照组,H组最低。结论:在育肥牛饲料中用10%~15%光叶紫花苕草粉替代常规蛋白饲料对牛的增重无显著影响,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 光叶紫花苕草粉 肉牛 增重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对策探究-以六盘水市盘州市普田回族乡雁子村为例

广东蚕业 2024

摘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贵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六盘水市盘州市普田回族乡雁子村为例,分析了雁子村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优势、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提出了加强雁子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探索贵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样板,为国内其他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贵州省 特色田园 乡村建设 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册亨县香蕉主要病虫害调查

现代农业科技 2024

摘要:香蕉产业是册亨县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香蕉种植的规模化发展,香蕉病虫害发生加重.本研究在 2021-2023 年对册亨县岩架镇、高洛街道、丫他镇香蕉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及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册亨县香蕉主要病虫害有 12 种,其中:病害 5 种,分别是枯萎病、叶斑病、黑星病、炭疽病和软腐病;虫害有 7 种,分别是冠网蝽、象甲、花蓟马、褐足角胸叶甲、交脉蚜、斜纹夜蛾和弄蝶.通过调查,本文总结了册亨县 12 种主要香蕉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和危害程度,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广大香蕉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蕉 病虫害 危害症状 危害程度 综合防控技术 贵州册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石漠化地区桑树器官氮含量及其内稳性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石漠化地区桑树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介导土壤氮变化的适应性,选择AM真菌两种优势菌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接种于桑树根系,分析接种和未接种处理下石漠化土壤剖面和桑树器官C、N含量变化及生态化学计量比和内稳性大小.结果显示:土壤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和C:N比值随剖面增加而降低,但相比CK,接种Fm和Ri使TOC含量和C∶N比值显著提升了0.93%-5.00%(P<0.05)和 1.81%-16.20%(P<0.05);对于土壤总氮(total nitrogen,TN)而言,其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但相比CK,接种Fm和Ri使TN含量显著降低了 1.49%-9.48%(P<0.05).桑树叶片C含量与C∶N比值低于根和茎秆,N含量却高于根系和茎,接种AM真菌使叶片C含量和C∶N比值显著增加1.30%-3.64%(P<0.05)和1.78%-14.51%(P<0.05).桑树不同器官不同元素及计量比的内稳性存在差异,未接种时桑树根系和茎N、C∶N不具有内稳性,接种Fm使根系N内稳性增强(内稳性指数2.94),却使叶片C∶N内稳性降低(内稳性指数2.32),接种Ri使桑茎N内稳性增强(内稳性指数1.69).综上所述,接种AM真菌调节不同剖面石漠化土壤C、N变化,其中TOC含量增加、TN含量降低,C:N变化符合"缓慢分解"假说;同时,AM真菌促进桑树根系吸收N并将其转运至地上叶片部位,但对根系、茎和叶片N、C:N内稳性的调节受菌种类型影响.(图3表1参39)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性 丛枝菌根真菌 石漠化 桑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目的 探究灵芝菌固态发酵下夏秋梅占红茶的风味特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电子舌(electronic tongue,E-tongue)与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合,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对夏秋梅占灵芝菌茶的滋味与香气品质特征进行判定.结果 与夏秋梅占红茶相比,梅占灵芝菌茶在滋味与香气特征上具有差异,HPLC检测结果显示儿茶素类、咖啡碱类苦涩味物质及部分氨基酸类物质含量显著下降,电子舌结果表明甜味响应值增加,苦味、鲜味响应值降低.其中梅占灵芝菌茶中脯氨酸、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与苦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天冬氨酸、丙氨酸与涩味特性呈显著负相关,丙氨酸与鲜味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没食子儿茶素与鲜味特性呈显著正相关.挥发性成分上,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模型,选取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1 的香气化合物作为关键香气差异特征化合物,经筛选共得到 48 个,其中酮类 6 个,醛类 9 个,醇类 15 个,酯类 7 个,酸类化 3 个,其他芳烯类、呋喃等烷烃类 8 个,共有 8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上升,40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下降.结论 在灵芝菌影响下,对夏秋梅占红茶滋味与香气特征具有改善作用,此研究为夏秋茶的品质改善与多元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词: 灵芝菌 电子舌 夏秋茶 梅占 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