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大蕉果实转录组学分析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

种子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蕉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在转录水平上的变化及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以幼果期(BGZ1)、成熟期(BGZ2)、后熟期(BGZ3)的大蕉果实为研究对象,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显示,BGZ1 vs BGZ2、BGZ1 vs BGZ3和BGZ2 vs BGZ3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分别为3 828个、16 138个和14 923个。GO分类和富集分析显示,3个差异分组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发育过程、结合、催化活性、细胞解剖实体等。KEGG分析结果表明,3个差异分组中,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代谢相关的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富集比较多。BGZ1 vs BGZ2、BGZ2 vs BGZ3分别有556个、1 507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BGZ1 vs BGZ2显著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中下调表达居多。参与大蕉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的差异候选基因有37个,与BGZ1相比,BGZ2有12个基因上调表达、27个基因下调表达;与BGZ2相比,BGZ3有17个基因上调表达、20个基因下调表达。3个PSY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在BGZ3时期降低;LCYE和LCYB在后熟期具有较高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为大蕉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蕉 转录组 类胡萝卜素 转录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施帮叶面肥对石阡苔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四川农业科技 2024

摘要:探究施用益施帮叶面肥对“石阡苔茶”夏茶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以石阡苔茶茶树为试材,在夏茶采摘前期喷施2次300倍益施帮叶面肥,与辅酶营养液和复合微生物肥混合液及清水作对比,通过茶芽密度、产量、品质相关生化指标及感官审评评价益施帮叶面肥对石阡苔茶的影响。益施帮叶面肥处理中1、2级茶芽数量低于混合施用辅酶营养液和复合微生物肥以及清水,但3级到6级茶芽数量较多,茶芽密度较其他两个处理分别增加12.34%和15.58%,产量分别增加20.67%和48.40%;益施帮叶面肥不影响石阡苔茶的含水量及水浸出物,可提高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的含量;石阡苔茶施用益施帮叶面肥后制成的毛尖绿茶评分高于辅酶营养液和复合微生物肥混用及清水对照,主要表现在外形与香气的评分较高。益施帮叶面肥可以促进茶芽生长、增加茶芽数量及产量并提升茶叶品质,对石阡苔茶夏茶有较好的提质增产效果。

关键词: 石阡苔茶 叶面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两地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及抗逆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贵州省盘州市及三都县的野生茶树种质,以24份野生茶树为材料,比较两地野生茶树叶片形态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共23个叶片性状,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分析野生茶树的抗逆性。结果表明,盘州和三都两地的野生茶树,在叶片表观上存在明显区别,盘州野生茶树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极显著大于三都野生茶树,长宽比则极显著小于三都野生茶树。盘州和三都野生茶树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细胞数、主脉厚度、草酸钙晶体密度等16个叶片解剖结构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相较于三都野生茶树,盘州野生茶树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主脉厚度更厚,栅栏组织细胞排列更紧密,草酸钙晶体密度更大,上(下)表皮细胞厚度更薄。相关性分析显示,23个叶片性状间相关性较强,有43对呈极显著正相关,23对呈显著正相关,17对呈极显著负相关,12对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份野生茶树可分为4类,主脉厚度和维管束短径是主要划分依据。抗性评价结果显示,盘州野生茶树在抗旱性和抗寒性上略优于三都野生茶树。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排序,筛选出SD-20-2、SD-20-3、PZ-05和PZ-09四份综合抗性较优的野生茶树,可作为高抗野生茶树种质选育抗逆性茶树品种。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叶片解剖结构 栅栏组织 抗逆性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林分下白及的农艺性状及光合作用比较

中南农业科技 2024

摘要:分别将白及(Bletilla striata)栽培于杂木林(zml)、杉木林(sml)、松树林(sl)、喀斯特坡地杂木林(kzml)4种林分下,并对不同林分类型下白及的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林分白及农艺性状、光合指标间存在差异,不同林分的白及农艺性状随月份的增大均呈增加趋势;6月,各处理株高、叶片宽从大到小依次为zml、sml、kzml、sl,zml显著高于sl;茎粗、叶片宽、新生块茎径、新生块茎厚、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ml、zml、kzml、sl,sml显著高于sl;分叉茎总长从大到小依次为sml、kzml、zml、sl,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sml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综合农艺性状和光合指标的表现,杉木林较适宜白及栽培.

关键词: 白及(Bletilla striata) 不同林分 农艺性状 光合指标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的糟辣椒挥发性物质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辣椒制作的糟辣椒风味特征差异,选取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4个辣椒品种成熟果实制作成糟辣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分析其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黄平线椒(HP)、林卡辣椒(LK)、黔椒8号(Q4)和辣研101(LY)分别含有60、71、55种和6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HP、LK和Q4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是乙酸,LY含量最高的挥发性物质是香叶醇,4种糟辣椒含有24种共有物质。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糟辣椒中醇类与烷烃类、烯烃类物质,酯类与酮类物质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烯烃类和烷烃类物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4种糟辣椒组间的差异挥发性物质种类均在10种以上,其中HP vs Q4和LK vs Q4最主要的差异物质为乙酸-2-苯乙酯,LY vs Q4和LK vs LY最主要的差异物质为乙酸、LK vs HP最主要的差异物质为苯代丙腈。基于糟辣椒9类挥发性物质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最终得出4种糟辣椒挥发性风味品质由高到低的顺序:HP>LY>LK>Q4。本研究对了解不同品种辣椒制作的糟辣椒挥发性风味差异具有一定意义,可为糟辣椒的原料选择等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糟辣椒 挥发性物质 相关性分析 差异物质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冷鲜黄牛肉生物保鲜剂的筛选与复配

农业与技术 2024

摘要:本研究以贵州冷鲜黄牛肉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结果上继续正交试验进行配方优化,探究了复合保鲜剂对冷鲜黄牛肉的护色保鲜效果,同时考察了对冷鲜黄牛肉pH值、肉色、TVB-N值和TBARS值等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确定1.0%壳聚糖、0.10%茶多酚、0.05%乳酸链球菌素浓度、17%杜仲叶提取物为冷鲜黄牛肉保鲜剂的最佳配方。根据此配方处理冷鲜黄牛肉,在热收缩袋包装冷藏到30d后,TVB-N值为8.12mg·100g-1,TBARS值为0.25mg·kg-1。与对照组比较,该复合天然保鲜剂能够起到护色保鲜的作用,延长货架期。

关键词: 冷鲜黄牛肉 复合保鲜剂 正交试验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的质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浙江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质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找出束花石斛最佳干燥方法,为束花石斛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晒干、阴干、微波干燥和不同温度(50~90℃)热风烘干等8种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进行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多糖含量和总黄酮含量,选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烘干均比其他干燥方式的浸出物含量高,以70℃烘干的浸出物含量最高,为30.87%;多糖含量以阴干最高,为7.85%;总黄酮含量以微波干燥最高,为4.79%。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以阴干最高,分别为81.92%,17.71%和94.13%。实验证明,不同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质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较大。束花石斛阴干是较优的产地干燥方法,本研究为束花石斛产地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 束花石斛 黄酮 多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孔雀石绿对稀有鮈鲫的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

摘要:本研究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实验对象,探究不同浓度孔雀石绿对稀有鮈鲫胚胎的致畸性和毒性效应。在稀有鮈鲫通过干法人工授精发育4.5 hpf,通过设置1个空白对照组及5个浓度组(1.0、1.5、2.0、2.5和3.0 mg/L),采用水体浸泡暴露的实验方式研究孔雀石绿对胚胎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雀石绿会导致稀有鮈鲫自主运动频次降低、心跳次数降低、孵化率也大大降低。高浓度(2.5、3.0 mg/L)的孔雀石绿对于稀有鮈鲫胚胎孵化有较高致死效应,低浓度(1.0~2.0 mg/L)的孔雀石绿对于稀有鮈鲫胚胎孵化有显著影响,影响稀有鮈鲫的自主运动、心跳和孵化能力,并且稀有鮈鲫在孔雀石绿的暴露下导致畸形症状,如尾部弯曲、心包囊水肿等。

关键词: 孔雀石绿 稀有鮈鲫 胚胎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鼠伤寒沙门菌孔蛋白ompW、ompS、ompD基因突变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孔蛋白基因ompW、ompS、ompD对鼠伤寒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毒力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相应突变株,通过检测生长曲线、泳动性、生化特性、体外遗传稳定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耐药性、以及半数致死量(LD_(50))来比较鼠伤寒沙门菌标准菌株与各突变株之间的区别。结果显示,相比标准株,ompD和ompW基因突变株对细菌生长速率和运动能力影响较小,而ompS基因突变株的生长速率和运动能力则明显降低;3个突变株均不影响鼠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也不影响遗传稳定性,但能不同程度影响其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且均导致成膜能力极显著下降(P<0.01);LD_(50)毒力测定中,3个突变株毒力均导致鼠伤寒沙门菌的毒力下降,其中ompS基因突变株毒力下降最明显,LD_(50)为标准菌株的25倍。综上所述,孔蛋白ompW、ompS、ompD基因突变能影响鼠伤寒沙门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孔蛋白ompW、ompS、omp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沙门菌致病性奠定了试验基础。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孔蛋白 λ-Red同源重组系统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荷载β-胡萝卜素OSA马铃薯糊精的稳定性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糊精(OSA-pd)为荷载载体,利用其自组装特性,针对脂溶性营养成分β-胡萝卜素构建纳米包埋体系.以β-胡萝卜素保留率和胶束粒径为指标,对荷载β-胡萝卜素OSA-pd的加工稳定性和体外胃肠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处理会增大OSA-pd胶束的粒径和多分散性指数(PDI),降低β-胡萝卜素保留率;热处理OSA-pd胶束的粒径和PDI变化不明显,表现出良好的胶束热稳定性;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OSA-pd胶束的粒径和保留率总体降低,PDI总体增大,表明胶束储藏稳定性一般.体外模拟胃肠液稳定性试验显示,胶束颗粒在胃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肠液中稳定性较差.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辛烯基琥珀酸马铃薯糊精 胶束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