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不同光质对小白菜叶片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Makino)为材料,利用LED光精量调制光源,设镝灯(CK)、单色黄光(Y) LED、单色绿光(G) LED、单色蓝光(B) LED、单色红光(R) LED等5个不同光处理,研究了不同光质对小白菜生长、光合作用以及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处理下叶片发育较好,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厚度增加;气孔发育呈椭圆形,开口较大,单位面积气孔频度较高;蓝光处理下小白菜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关键词: 小白菜 LED光 生长 叶片结构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黄烷酮对β-胡萝卜素胶束化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体外消化法结合细胞吸收模型,以胶束化率为指标,研究了4种柑橘黄烷酮对β-胡萝卜素胶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的胶束化率随胆盐浓度升高而增加,当胆盐浓度为15 mmol/L时,添加卵磷脂能显著增加β-胡萝卜素胶束化率(p <0.05)。橙皮苷对β-胡萝卜素胶束化的促进作用显著(p <0.05),橙皮素、柚皮素次之,柚皮苷作用不显著(p> 0.05)。4种柑橘黄烷酮增加了β-胡萝卜素胶束极性,降低了胶束颗粒粒径,提高了胶束稳定性。在调控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利用率和细胞吸收方面,橙皮苷显著提高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利用率(p <0.05),橙皮苷、橙皮素、柚皮素均显著促进β-胡萝卜素的细胞吸收(p <0.05),而柚皮苷对β-胡萝卜素的细胞吸收促进作用不显著(p> 0.05)。由此可见,类黄酮的加入会提高β-胡萝卜素的生物利用率。

关键词: 柑橘黄烷酮 β-胡萝卜素 胶束化 体外消化 Caco-2细胞 生物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不同光响应曲线拟合模型的比较

花生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拟合花生光合—光响应曲线,本文比较分析了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函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以及指数改进模型在模拟2个花生品种"泰花5号"和"中花16"的光合—光响应曲线中的拟合度。结果表明,5种典型的光响应模型均可对花生叶片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模拟,决定系数均达0.99以上。由计算的光合参数可知,不同模型拟合两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实测值,但以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改进模型的计算值最为接近实测值。由指数函数、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与指数改进模型求解的饱和光强与实测值差异较小,而由直角双曲线与非直角双曲线求解得到的饱和光强与实测值差异较大。5个模型拟合的光补偿点均在实测值范围内且差异较小。泰花5号以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改进模型拟合的暗呼吸速率较为接近实测值,而中花16的暗呼吸速率以非直角双曲线的拟合值最为接近实测值。综合分析,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指数改进模型比较适合用于拟合花生的光响应曲线,尤其是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可直接拟合光抑制参数。

关键词: 花生 光响应曲线 模型 最大净光合速率 饱和光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提取草莓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建立了多酚提取的二次项数学模型,测定了其抗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发现,在乙醇体积分数43%、料液比1 g∶40 mL、提取时间104 min、提取温度57℃条件下可获得最高提取量2.418 mg/g;所提取的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0.16 mg/mL草莓多酚粗提液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3.33%、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165.16 U/L、对羟自由基的抑制率为78.68%。结果表明,草莓多酚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草莓多酚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醋酸钠及复配4种矿物质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菌丝DNA含量,检测不同浓度梯度醋酸钠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醋酸钠浓度的升高,菌丝生物量呈线性增加,当达到0.7 g·L~(-1)时,生物量达到一个高峰值,DNA的含量为468.9±4.10μg·g~(-1),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随着醋酸钠浓度继续增加到0.9 g·L~(-1)和1.1 g·L~(-1)时,生物量则呈减少的趋势,但均比对照的生物量高,说明适宜的醋酸钠浓度能极显著地增加草菇菌丝生物量。在筛选出最佳醋酸钠浓度(0.7 g·L~(-1))的基础上,进一步复配Cu、Zn、K、Mn元素,以醋酸钠为对照,比较复配微量元素及同一微量元素不同浓度对草菇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矿物质K和Cu元素效果较好,各浓度均能使菌丝生物量有所增加,其中添加8 g·L~(-1)KH_2PO_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的高84.32%(P<0.05);添加0.04 g·L~(-1)Cu SO_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高73.19%,达到5%显著水平;Zn SO_4添加量为0.25 g·L~(-1)和0.20 g·L~(-1)两处理的菌丝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2.69%和20.34%;添加0.35 g·L~(-1)Mn SO_4处理的菌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5.23%以上。Zn和Mn元素的各浓度处理与对照的菌丝体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醋酸钠 草菇 生物量 菌丝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Fe及水分对土壤砷有效性和小麦砷吸收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外源调控措施对土壤中砷的结合状态和植物砷吸收的影响,利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源添加不同的磷酸盐、FeCl_3和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中砷的有效性和小麦砷吸收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加Fe能显著降低土壤pH值、土壤溶液中砷的含量及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砷的含量,降低植物对砷的积累。施加不同形态磷酸盐后,土壤溶液中砷的浓度显著增加,其中以KH_2PO_4和Ca(H_2PO_4)_2处理条件下增加效果更明显。加磷处理也能显著增加小麦地上部砷含量,但对土壤不同提取态砷的含量影响不明显。不同土壤含水量并不能引起土壤pH的显著变化,饱和水处理时土壤溶液和土壤各提取态砷的含量略高于干湿交替处理。小麦地上部分砷的含量与土壤溶液砷浓度和土壤中专性吸附态砷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正相关,而与无定形Fe-Al氧化物结合态和晶质Fe-Al氧化物结合态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小麦地上部生物量与专性吸附态和晶质Fe-Al氧化物结合态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无定形Fe-Al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砷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与无定形Fe-Al氧化物结合态砷含量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地上部砷含量和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不管是在加磷还是不加磷的条件下,FeCl_3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溶液中砷的含量和小麦对砷的吸收;三种磷酸盐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溶液和小麦地上部砷的含量,小麦地上部对砷的积累在三种磷酸盐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有效性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品种资源果刷性状及果粒褐化调查与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认识葡萄品种资源果刷特征以及果刷脱落后对果粒的影响,本研究对126个葡萄品种成熟期的果刷性状以及74个品种果洞褐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果刷特性在品种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刷可分为完整和不完整两类,果刷拔出后粘连果肉情况不同,欧亚种果刷与果肉粘连程度高于欧美杂种(V. vinifera L.*V. labrusca L.);欧亚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果刷粗度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与果刷长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与果刷粗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欧亚种与欧美杂种葡萄果刷耐拉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欧亚种耐拉力明显大于欧美杂种葡萄品种耐拉力;果肉褐化速度和褐化程度在品种间差异大,且成熟度愈高褐化程度愈轻.不同品种果洞褐化速度不一致,果洞的大小不同对果实造成损伤程度有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后果实的耐贮性,通过对果刷性状的研究,以期为葡萄种质资源评价以及新品种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葡萄 果刷 耐拉力 褐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和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产量及其形成影响的模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渍害是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本研究旨在定量分析不同氮肥水平油菜花期渍水胁迫对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油菜生产中渍水胁迫的灾害评估与预测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2014—2016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部试验农场进行,以宁油18和宁杂19为试验材料,在盆栽和池栽试验条件下模拟花期渍水,比较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渍水时间对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其中,盆栽设置4个渍水持续时间(0、3、6、9 d)、2个施肥处理(包括无施肥(N0)和施肥组(N1)两个水平,N1施肥条件为:N 0.018kg·m~(-2)、P2O5 0.012 kg·m~(-2)、K2O 0.018 kg·m~(-2)和硼砂0.0015 kg·m~(-2));池栽设置3个渍水持续时间(0、3、6 d)、2个施肥处理(同盆栽)。【结果】(1)在盆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3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显著减少,千粒重和角果粒数则大部分在渍水6 d甚至9 d才显著减少;施肥处理的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和单株角果数对渍水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宁油18花期渍水3 d后单株产量显著下降,而宁杂19花期渍水6 d单株产量才开始显著下降。在池栽条件下,无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宁油18单株产量显著减少,而宁杂19花期渍水3 d的后单株产量显著减少;施肥处理花期渍水6 d后上述两品种单株产量均显著减少。油菜籽粒产量、籽粒产量结构、收获指数均随花期渍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单株角果数对花期渍水处理最敏感;(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表明,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0.008,单株角果数下降14.71,每角果粒数降低0.29,千粒重下降0.04 g,单株产量减少1.52 g/plant;从渍水时间与施肥的交互关系看,渍水3 d时,渍水与施肥的交互作用能显著提高产量3.17 g/plant,显著提高单株角果数39.16,能够缓解产量损失;当渍水6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有减少产量2.29 g/plant趋势,对产量结构也无显著影响;当渍水9 d时,渍水与施肥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产量4.78 g/plant,加重产量损失。【结论】花期渍水胁迫明显减少油菜产量和产量结构,其中宁油18比宁杂19更敏感,盆栽比池栽更敏感,单株角果数比角粒数和千粒重更敏感。模型量化表明,短时间渍水胁迫下,施肥能够缓解渍水胁迫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负效应,随着渍水时间延长,施肥缓解渍水胁迫负效应的能力减弱,当渍水达到9 d时,无施肥和施肥处理下渍水对产量、收获指数和角果数的影响较一致;花期渍水时间每增加1 d,收获指数下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均明显减少,在施肥条件下渍水3 d时,渍水对油菜的伤害程度较小,但渍水6 d和9 d时,施肥对渍水影响的缓解效果降低。在正常水分管理下,施肥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及产量结构,但是随着渍水时间增加,施肥缓解渍水对产量的影响不断下降。

关键词: 油菜 施肥 渍水 花期 产量 产量结构 量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工作,其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2005年起,共收集国内外杜鹃种质资源400余份,建立种质资源基地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个适于江苏地区种植的品种10个,其中有9个通过省内鉴定,且2个已经获得国家品种权.

关键词: 种质资源 杜鹃花 收集保存 鉴定评价 创新利用 基因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专用水果菜瓜新品种苏水瓜1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苏水瓜1号是以江苏姜堰市溱潼地区2个菜瓜优选自交系MM-192和MM-123配制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设施专用水果菜瓜新品种。在南京地区春季从播种到收获约98 d(天),雌花开放后25 d(天)左右就可采收嫩果。果实为灰绿色梨果,纵径17~19 cm,横径11~13 cm,单瓜质量0.9~1.4 kg,果肉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左右,肉质酥脆,多汁爽口,香甜、风味佳。中抗蔓枯病,一般每667 m2产量3 300 kg左右。适宜在江苏及周边地区栽培。

关键词: 菜瓜 苏水瓜1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