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块根有色体分离及其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块根有色体是类胡萝卜素贮藏和调控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的场所。本研究发现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最适合于木薯块根有色体的提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40%~50%Percoll梯度层富含完整有色体,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层的线粒体标志酶Vdac1杂交信号较低,而质体标志酶Rbc L杂交信号最高,并以此确定木薯块根有色体的分离方法。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显示SC9块根有色体存在34个差异蛋白质,其中上调表达17个,下调表达17个;涉及碳代谢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所占比例最高。STRING蛋白质互作网络显示,Enolase 2与Elongation Factor互作关系最多,是整个互作网络的核心蛋白质。q RT-PCR定量分析显示Enolase 2在高类胡萝卜素的蛋黄木薯SC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类胡萝卜素品种SC6068。推测其可能是影响SC9与SC6068类胡萝卜素差异的主要蛋白质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秋梢期后土施多效唑对翌年花果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多效唑对杧果开花结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定植9~10年的紫花杧和25%多效唑悬浮剂为试材,在10月下旬杧果秋梢稳定后,对根部土壤浇灌不同剂量(1.50、2.25、3.00及4.50g/株,以有效成分计)多效唑,翌年对试验树的花量、结果量、株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杧果树使用多效唑后,每穗花量增加113%~154%,每穗结果量增加63%~240%,单株产量增加297%~341%,提高显著。施用多效唑对果实品质无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蜻蜓凤梨AfGAI基因的克隆、分析与表达载体构建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蜻蜓凤梨转录组信息,通过RACE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蜻蜓凤梨中一个DELLA蛋白的c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fGAI。AfGAI cDNA全长1 960 bp,开放阅读框为1 764 bp,编码58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fGAI蛋白含有DELLA蛋白家族共有的功能结构域:DELLA结构域和GRAS结构域,与菠萝(Ananas comosus)、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油棕(Elaeis guineensis)、巨桉(Eucalyptus grandis)、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中的GAI同源性分别为90%、73%、73%、65%、59%。进一步构建了35S:AfGAI过表达载体,为解析凤梨科植物开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蜻蜓凤梨 AfGAI DELLA蛋白 RACE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毯草种质资源耐铝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相对总二级分枝数比、相对地上部干重比、相对地下部干重比、相对总茎长比、坪用质量、叶片枯黄率6个指标,利用水培法对地毯草进行耐铝鉴定。结果表明,经2.1 mmol/L的铝处理后,不同种质间的生长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部分指标如相对总二级分枝数比与相对地上部干重比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对地上部干重比与相对地下部干重比、相对总茎长比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最高达0.221),与枯黄率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坪用质量与枯黄率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指标间的的变异系数范围34.1%~78.6%,其中坪用质量变异系数最小(34.1%),而枯黄率变异系数最大(78.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6份优良品种被分为3大类,即中间型、敏铝型和耐铝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2016年《热带作物学报》载文的作者群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近年来《热带作物学报》办刊情况,以2012~2016年《热带作物学报》发表的论文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对载文、作者群、论文合著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 a间《热带作物学报》共载文2 024篇,基金论文比例高,第一作者共1 979人,论文合著率高;发文量大的地域主要是热带地区,机构大多为科研单位和高校,作者大多为在校研究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说明该刊作者群学术水平较高,论文质量较佳。本文根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期为该刊真正实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刊宗旨,及早进入SCI收录期刊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对木薯产量和品质及大中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木薯产量、大中微量元素吸收及品质的影响,为木薯合理施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我国主栽木薯品种"SC205"为材料,K_2O施用量设0,60,120,180,240kg/hm2共5个水平,于收获期测定木薯薯块、茎秆、叶片的生物量及N、P、K、Ca、Mg、Mn、Cu、Zn含量,并测定薯块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结果】1)与不施钾相比,施钾可显著提高薯块、茎秆和叶片鲜产量,其中鲜薯增产9.87%~25.57%;随施钾量增加,鲜薯产量先增加后降低,K_2O施用量为60~120kg/hm2时,鲜薯产量较高。2)施钾可以明显提高薯块、茎秆和叶片的K含量,提高薯块的Mn、Zn、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但Mg含量有所降低,同时还可以提高薯块、茎秆和叶片的K/N、K/P、K/Ca、K/Mg、K/Mn、K/Cu、K/Zn值。3)施钾能显著提高薯块K、Mn、Zn、可溶性糖、淀粉的积累量,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的增幅分别为7.65%~32.91%和12.65%~53.41%,K_2O施用量为60~120kg/hm2时,薯块各矿质元素、可溶性糖及淀粉积累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施钾可显著降低钾素在薯块中的分配比例。4)薯块的P、K、Mn及可溶性糖含量与施钾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结论】为获得较高的木薯产量、大中微量元素积累量、品质及经济效益,建议最佳的K2O施用量为95~130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柱花草花粉不育和可育分离群体基因组DNA分离方法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不育和可育两种分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优化改进后的CTAB法提取柱花草不育和可育两种分离群体的叶片的基因组DNA。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出的DNA检测浓度值373.7~604.3 ng/μL,A260/A280处于1.83~1.91,A260/A230处于1.90~2.05。所提的DNA琼脂糖凝胶的电泳条带显示清晰明亮,没有明显的拖带现象。ISSR-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在不育和可育植株的条带之间具有明显的多态性条带。说明用此优化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目标基因组DNA的纯度高,质量好。能很好地用于分子遗传特性分析和以ISSR-PCR和SRAP-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方面。该改进的试验方法简单、高效、快捷。
关键词: 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不育和可育分离群体 DNA提取 优化CTA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ANR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花青素还原酶(anthocyanidin reductase,简称ANR)基因是植物产生原花青素的关键基因,对于研究原花青素的代谢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已经报道的ANR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3'c DNA末端快速扩增(3'RACE)、5'c DNA末端快速扩增(5'RACE)方法,从芒果果实内克隆到1个ANR基因,其全长c DNA序列为1 201 bp。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41,分子量为36.33 ku。对基因组扩增得到了1 810 bp长度的片段,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5个内含子,内含子位置分别为130~646 bp、733~814 bp、1 017~1 080 bp、1 259~1 349 bp、1 563~1 651 bp。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可可、葡萄等果树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芒果品种中ANR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绿色的桂七品种中表达量较高,而在红色的贵妃品种中表达量较低。
关键词: 芒果 原花青素 花青素还原酶(ANR)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木薯抗旱栽培措施的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4种栽培措施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的综合抗旱效果。木薯苗期干旱胁迫7 d后,测定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木薯的干物率、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并对上述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前3项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可反映原信息量的87.47%,不同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为:2%石灰水浸种(0.773)>施用保水剂(0.687)>种茎蜡封(0.477)>CK(0.24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