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泛素结合酶基因ZmUBC-76的功能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玉米基因组中得到1个泛素结合酶家族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ZmUBC-76。该基因序列开放阅读框为2 589 bp,编码的蛋白具有86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98.91 ku,理论等电点为8.07。预测定位于细胞核。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根和幼果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穗丝中表达最低。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下,ZmUBC-76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在处理24 h时达到最低;在低温胁迫时,ZmUBC-76的表达量未出现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表明,ZmUBC-76可能参与了植物对盐和干旱胁迫的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木酥性饼干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探讨了以辣木叶超微粉为原料的酥性饼干的制作工艺,研究了辣木超微粉、植物油和白糖等对酥性饼干感官品质、吸水率、色泽和质构等性质的影响,并优化了辣木饼干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当辣木叶超微粉1 g、植物油10 g、白糖10 g时得到的辣木酥性饼干为最佳工艺配方,感官评分为89.3分,吸水率为46.86%,L*为53.28,a*为-1.30,b*为33.01,硬度为49.46 N,内聚性为0.29,弹性为0.23 mm,咀嚼性为3.97 m J。且辣木叶超微粉会降低饼干的内聚性和弹性,改变其咀嚼性,并且能抑制饼干成品的吸水性,对成品饼干的防潮保存具有一定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地凿式深松犁角度参数的优化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现有甘蔗地深松犁牵引阻力大的问题,通过试验分析优化对深松犁综合性能影响较大的角度因素—犁柄倾角、入土角、入土隙角。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关键角度参数与牵引阻力之间的数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通径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在保证深松犁作业性能的前提下,确定了犁柄倾角为33°、入土角为25°、入土隙角为6°时为最优的参数组合。田间检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深松犁深松性能良好,牵引阻力较低,满足甘蔗地深松技术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甘蔗地深松机整体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椰子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水杨酸(SA)对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椰子幼苗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提高椰子幼苗抗寒能力及选育抗寒椰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年生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为研究材料,分别喷施100.0、150.0、200.0和250.0 mg/L外源SA,测定分析其4℃低温胁迫1~5 d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结果】4个外源SA处理的椰子幼苗在4℃低温胁迫5 d内,叶片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均高于相应的清水对照(CK),且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DA含量均低于CK,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4℃胁迫第2 d,喷施150.0 mg/L SA的文椰78F1、文椰2号、文椰3号和文椰4号幼苗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P<0.05,下同),MDA含量最低,均显著低于相应的CK和其他浓度处理,其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同一低温胁迫时间不同浓度SA处理中,总体上也以150.0 mg/L SA处理各椰子品种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最高,MDA含量最低,在4个椰子品种中,以文椰78F1幼苗的SOD、CAT和POD活性及Pro含量更高,MDA含量更低,其次为200.0和250.0 mg/L SA处理,100.0 mg/L SA处理的5个抗寒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喷施150.0 mg/L外源SA能提高椰子幼苗的抗寒性,尤其对文椰78F1幼苗的抗寒效果更佳,可在椰子抗寒育苗及抗寒椰子新品种选育中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火龙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形态的比较研究
《种子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红皮白肉、红皮红肉及黄皮白肉火龙果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的差异进行分析,将有助于3种火龙果进行高效的育种和育苗。本实验以上述3种火龙果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火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间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红皮白肉和红皮红肉火龙果种子的发芽率显著高于黄皮白肉火龙果,但在发芽后第14天,它们的幼苗鲜重均显著低于黄皮白肉火龙果。在幼苗移栽后第60天,黄皮白肉火龙果的幼苗鲜重和幼苗长度均显著高于红皮白肉和红皮红肉火龙果,但幼苗根系总长在3种火龙果之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种子发芽 幼苗形态 红皮白肉火龙果 红皮红肉火龙果 黄皮白肉火龙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角瓜根的抑菌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牛角瓜根为实验材料,采用索氏提取法,以4种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对牛角瓜的根进行提取,并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评价,供试菌包括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结果表明:石油醚粗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大肠埃希氏菌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且抑菌效果接近或优于阳性对照氟康唑,对尖孢镰刀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也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氯仿粗提物对白色念珠菌及粪链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粪链球菌表现出最好的抑菌活性;甲醇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较弱。
关键词: 牛角瓜 根粗提物 纸片琼脂扩散法 抑菌活性 氟康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科牧草种子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
《草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特性及其破除方法,以30份豆科牧草种子为材料,研究硬实特性及划破种皮、浓硫酸处理、热水浸泡3种处理方法对种子硬实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0份豆科牧草种子的硬实率为0.00%~96.67%,平均为50.18%,不同豆科牧草种子间的硬实率存在较大差异,且与发芽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对于大部分豆科牧草种子,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与硬实率呈正相关关系,当硬实率大于70%时,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15~30和7~15 min,而当硬实率小于30%时,浓硫酸和热水的最佳处理时间分别为5~10和1~3 min;浓硫酸处理和划破种皮对种子硬实的破除效果较好,热水处理效果较差,但经热水处理后的乳豆(Galactia elliptifoliola)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种子发芽率要高于浓硫酸处理。因此,对于不同物种的种子,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并根据其硬实率大小预测不同处理时间。
关键词: 种子休眠 种子萌发 发芽率 发芽指数 划破种皮 硫酸处理 热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角瓜花的抑菌活性研究
《环境与健康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以牛角瓜花为实验材料,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索氏提取法得到牛角瓜花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的粗提物,并选择白色念珠菌等6种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细菌,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不同溶剂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牛角瓜花的石油醚粗提物对黄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尖孢镰刀菌表现出优秀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37、12.81、12.25 mm,均优于阳性对照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抑菌活性;氯仿粗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73、11.10、10.84 mm;乙酸乙酯和甲醇粗提物的抑菌效果较弱,乙酸乙酯粗提物对黄曲霉的抑菌圈直径为12.81 mm,甲醇粗提物对黑曲霉的抑菌圈直径为9.90 mm,且两种粗提物对其他供试菌有较弱或无抑菌效果。结论牛角瓜花中的化学成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使得4种溶剂粗提物的抑菌能力存在差异。
关键词: 牛角瓜 花粗提物 抑菌活性 纸片琼脂扩散法 氟康唑 两性霉素B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确定辣木叶中γ-氨基丁酸的最佳提取条件,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工艺参数,研究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辣木叶γ-氨基丁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辣木叶γ-氨基丁酸含量为(3.40±0.09)mg/g,γ-氨基丁酸粗提物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以及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其EC50分别为0.149 0 mg/m L、0.092 5 mg/m L和0.039 8 mg/m L,呈剂量依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煌'杧果MiCAB2的克隆及表达与花期调控关系分析
《园艺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煌’杧果(Mangifera indicaL.‘Jinhuang’)为试材,通过RACE及PCR技术克隆得到叶绿素a/b结合蛋白CAB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MiCAB2(GenBank登录号:KT944730).该基因全长为990 bp,含795bp开放阅读框,编码246个氨基酸,与橄榄(Canarium album)亲缘关系最近.MiCAB2属于叶绿素a/b结合蛋白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一个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3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和4个N-肉豆蔻酰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MiCAB2在杧果各组织中均表达且表达量差异较大,在成熟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花、胚胎、果实中表达量仅为叶片的1/50~ 1/12,在根和茎中极低;在花芽分化至开花期表达量呈迅速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在正常胚胎中呈下降后回升再下降趋势,而在败育胚胎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叶片在昼夜交替中,白天表达量明显高于夜晚,14时最高,22时最低.MiCAB2受不同催花药剂的诱导,乙烯利作用最为明显,硝酸钾次之,两者均为正向调控,而多效唑起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杧果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 MiCAB2 克隆 花期调控 败育胚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