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林下间作地胆草不同施肥效应对比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人工种植地胆草主要施肥技术是在定植1个月后撤施一定量的复合肥。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人工栽培地胆草生长的影响,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比较分析了施用沼液肥、复合肥、有机肥几种处理下地胆草主要的生长及产量指标。试验结果:施肥可有效提高地胆草的株高、叶片数、叶片长宽、根长、全草产量、根头产量、根冠比等生长与产量指标,3个施肥处理的全草产量、根头产量均比不施肥处理的高1倍以上,从各个生长指标综合来看,地胆草生长高峰期主要出现在5~8月份。结果表明施肥是促进地胆草生长及产量提高的直接而有效的办法,施肥重点时期在5~8月份。施用沼液肥处理的整体表现优于复合肥处理和有机肥,说明在同等条件下,施用沼液肥更有利于人工栽培地胆草的生长。
关键词: 地胆草 林下间作 沼液肥 复合肥 有机肥 生长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本生烟瞬时表达系统快速检测RNAi载体沉默效果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NA干扰(RNAi)技术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为快速检测RNAi载体的沉默效果,通过构建木薯eIF4E3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pAI-Ca4E3以及靶标木薯eIF4E3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p1300-Ca4E3,利用农杆菌注射法将表达载体在本生烟叶片中进行瞬时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单独注射过量表达载体pAI-Ca4E3或与表达载体pCAMBIA1300共同注射的样品,农杆菌注射后第4天、第5天和第6天都能检测到木薯eIF4E3基因的高效表达,并且二者木薯eIF4E3基因表达量基本相同,说明木薯eIF4E3基因能在本生烟中高效瞬时表达,但是过量表达载体pAI-Ca4E3与干扰载体p1300-Ca4E3共同注射的样品,农杆菌注射后第4天、第5天还是第6天后都几乎检测不到木薯eIF4E3基因的表达,说明过量表达载体表达的木薯eIF4E3基因已被干扰载体有效沉默。研究结果表明,已建立同时表达靶标基因和干扰靶标基因的干扰载体的本生烟瞬时表达系统,并结合半定量RT-PCR进行RNAi载体沉默效果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在农杆菌注射4 d后就能有效的检测RNAi载体的沉默效果,具有快捷、操作简便等特点,为RNAi技术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简单、快捷、有效的证据。
关键词: 本生烟 瞬时表达 干扰载体 半定量RT-PCR 沉默效果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地利用和初始含水量对琼东南黄色砖红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环刀法,测定了琼东南万宁兴隆地区典型黄色砖红壤上不同土地利用及不同初始含水量下的土壤入渗过程,分析对比了3种常用入渗模型的适宜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胡椒园土壤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1 h累积入渗量等入渗指标均明显高于自然草地土壤和咖啡园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虽然自然草地的稳定入渗率和1 h累积入渗量等指标略高于咖啡园土壤,但二者整体入渗性能相差不大。造成上述入渗性能差异的原因与不同种植园对土壤改造程度不同而引起土壤质地变化有关。不同初始含水量对土壤入渗过程也有显著影响,随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加,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1 h累积入渗量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土壤越湿润,土壤入渗性能也相应减弱。Kostiakov模型和Horton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和初始含水量下的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较好,可作为今后黄色砖红壤土壤入渗的适宜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为琼东南黄色砖红壤地区农业生产及相关灌溉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胸蓟马对颜色的趋性反应
《应用昆虫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估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Morgan)对不同颜色的行为响应,以期为黄胸蓟马的诱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采用选择性试验,利用正六角体装置研究黄胸蓟马对不同颜色的敏感性和最佳波长的筛选;并在香蕉园内研究10种基本色粘虫板对黄胸蓟马的诱集效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嗜好色板不同悬挂高度(距离地面50、120、220cm)、放置方式(平行、垂直于作物行)对黄胸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结果]室内结果表明,蓝色对黄胸蓟马的诱集虫数显著高于其余颜色,且波长为480nm的蓝色对黄胸蓟马吸引力最强;田间试验也发现深、浅蓝色诱虫板对黄胸蓟马诱集虫数较高,其次为黄色,均显著高于其余色板;色板悬挂高度、悬挂方式均能显著影响诱集效果,高度为220cm下诱集虫数显著高于120cm、50cm;色板以平行于作物行悬挂时诱集虫数明显多于以垂直于作物行悬挂.[结论]可利用蓝板对黄胸蓟马种群进行监测与诱控技术的研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渣基生物质炭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解吸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典型南方农业废弃物甘蔗渣为前驱物,于350、450、550℃限氧条件下制备3种生物质炭,分别标记为BC350、BC450、BC550,研究其对溶液中Cd(Ⅱ)的吸附解吸特性,并探讨了p 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其理论平衡吸附量(qe)大小顺序为BC550>BC450>BC350;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过程可采用Freundlich模型(平均R2为0.997 9)和Langmuir模型(平均R2为0.997 8)进行拟合,Langmuir模型可更好地描述Cd(Ⅱ)在3种生物质炭上的解吸过程(平均R2为0.924 0);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与解吸过程是不可逆的,存在着明显的迟滞效应(HI为1.347~1.944),并表现为负滞后效应;生物质炭对Cd(Ⅱ)的吸附量随溶液初始p H值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 H值为6时吸附量最大。因此,甘蔗渣基生物质炭能够强烈吸持溶液中的Cd(Ⅱ)且具明显的解吸迟滞效应,可作为外源Cd(Ⅱ)去除的良好环境功能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胁迫对白子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以白子菜[Gynura divaricata(L.)DC.]为研究材料,设置6个海水浓度(0、10%、20%、30%、40%、50%),研究不同浓度海水处理对白子菜生长及生理特性[根系活力、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简称MDA)含量、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子菜能在0~50%海水胁迫下完成生活史,且≤30%海水浓度胁迫下白子菜形态无明显变化,各项生理活动能正常进行;在≥40%海水浓度处理下,白子菜株高、地上部生物量等指标均减少,保护酶活性下降,MDA含量、细胞膜透性明显增加,此时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有助于减轻海水对植物细胞膜的伤害,增强植物的耐盐性。由结果可知,白子菜对低浓度的海水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可以进一步挖掘其在盐渍土改良中的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丁茶冬青不同萃取组分降血脂活性的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大鼠高血脂模型,比较研究苦丁茶冬青中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种萃取组分的降血脂活性。结果显示,苦丁茶冬青石油醚萃取物得率为1.83%,乙酸乙酯萃取物得率为1.65%,正丁醇萃取物得率为6.49%,水提物得率为6.97%。苦丁茶冬青不同萃取组分对高脂诱导高血脂大鼠体重增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均具有改善作用,其中石油醚萃取物能显著抑制高血脂大鼠体重增加和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清中TC和TG含量(p<0.05)。结果表明苦丁茶冬青不同萃取物组分均具有一定调节血脂和调节高胆固醇血症的功效,本文可为苦丁茶冬青降血脂和调节胆固醇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杆菌00-50-5发酵上清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杀虫活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苏云金杆菌Bt 00-50-5菌株液体和固体发酵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效果。结果显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发酵法在72h所得上清液的毒性最高,南方根结线虫死亡率达到99.0%,而固体麸皮发酵物对线虫的最高毒性为发酵8h,南方根结线虫死亡率为89.0%。液体发酵上清液经葡聚糖凝胶G-75柱层析分离,柱下物在280nm处的吸收值呈现出4个峰I、II、III和IV,其值0.601,1.475,1.641和0.392,其中峰II、III、IV处收集的蛋白对南方根结线虫有毒杀作用,分子量最小的IV蛋白杀线虫活性最高。上清液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杀虫蛋白结果显示6条清晰蛋白带,其中37kDa蛋白含量最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00-50-5 发酵上清液 南方根结线虫 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分析与倍性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常规方法结合流式细胞仪对25份剑麻种质资源叶色、叶缘刺有无、叶缘刺类型、叶顶刺类型、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基厚度、顶刺长、顶刺基部宽等10个农艺性状以及倍性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同一种质资源内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基厚度、顶刺基部宽和顶刺长等变异系数分别在0.9%~13.33%、1.69%~9.13%、1.77%~7.61%、3.99%~11.62%、7.82%~14.31%、9.08%~14.84%之间,不同种质资源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1.60%、13.95%、15.9%、21.48%、36.59%和30.77%。同一种质资源内叶长、叶宽、叶长/宽比、叶基厚度、顶刺基部宽和顶刺长差异不明显,不同种质资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α=0.05)。基于10个表型性状将25份剑麻种质资源聚为3类,第一类主要包括番麻、广西76416、南亚1号、东368、蓝剑麻、普通剑麻、粤西75等7份种质;第二类主要包括桂辐4号、H.11648、东74、东27、东26和东16等6份种质;第三类主要包括东18、东2、肯3等12份种质。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总和为5.84,累计贡献率达97.29%。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25份剑麻种质资源中,H.11648、东2等14份种质为二倍体,东16和广西76416两份种质为三倍体,粤西75、粤西114等5份种质为四倍体,肯3和普通剑麻2份种质为五倍体,东74为六倍体,番麻为五倍体和六倍体的混倍体。以上结果为剑麻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方式对胡椒精油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胡椒精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采取杀青,杀青后存放1~2 d,红皮胡椒杀青及未杀青的方式制备黑胡椒,分别杀青处理5,10 min,蒸制5 min后脱皮制备白胡椒。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黑胡椒与白胡椒精油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石竹烯、δ-榄香烯、D-柠檬烯、胡椒烯、3-蒈烯、α-石竹烯和β-蒎烯为胡椒精油中含量较多的化学成分。(2)不同处理方式对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有一定影响,黑胡椒与白胡椒精油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