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脊尾白虾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是粗肌丝的重要组成单位,其表达量的高低影响肌纤维的组成和肌肉生长。为了解析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和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 chain,MLC)基因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EcMHC2、EcMLC1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不同幼体发育时期及大小差异个体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特征。研究显示,脊尾白虾EcMHC2基因(GenBank:MG545144)全长5 929bp,开放阅读框5 727bp,编码1 909个氨基酸;脊尾白虾EcMLC1基因(GenBank:MG545145)全长1 506bp,开放阅读框459bp,编码153个氨基酸。脊尾白虾肌球蛋白重链和肌球蛋白轻链在系统进化上与其它十足目甲壳动物的关系较近。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在肌肉组织内表达。在脊尾白虾幼体发育的不同时期,EcMHC2、EcMLC1在溞状幼体Ⅱ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溞状幼体的其它时期;仔虾第一天,EcMHC2、EcMLC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在脊尾白虾生长的四个阶段中,大个体组EcMHC2的表达量均显著的高于小个体组;60、80和120日龄时期,大个体组的EcMLC1表达量显著的高于小个体组;在大个体和小个体组中,EcMHC2、EcMLC1在8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脊尾白虾EcMHC2、EcMLC1在大个体组与小个体组的差异表达提示它们在脊尾白虾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肌球蛋白 生长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两种leptin基因的体外重组表达和生物活性分析

水产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半滑舌鳎lepa和lepb编码氨基酸序列合成开放阅读框ORF肽段.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Q30成功构建了半滑舌鳎lepa/pQE30和lepb/pQE30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M15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半滑舌鳎LepA和LepB重组蛋白.获得的重组蛋白大小均为16 ku,37°C下用0.5 mmol/L的IPTG诱导4 h后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检测半滑舌鳎LepA和LepB重组蛋白浓度分别为0.3和0.25 mg/mL.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和质谱分析表明,获得的LepA和LepB重组蛋白均具有免疫活性且序列正确.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半滑舌鳎LepA和LepB重组蛋白.离体孵育实验表明,获得的半滑舌鳎LepA和LepB重组蛋白能显著抑制半滑舌鳎下丘脑lepa、lepb和gnrh3 mRNA的表达水平,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可为探究leptin在半滑舌鳎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半滑舌鳎 leptin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乙二醇-4000对暗纹东方鲀肠上皮电生理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为研究对象,采用Ussing chamber技术研究了聚乙二醇-4000(PEG-4000)对肠上皮开路电压、短路电流(Isc)、短路电流变化("Isc)、电导(G)、跨膜电位(TEP)的影响.结果表明:PEG-4000在肠道中6 h残留浓度为1.83 g·L-1,显著高于其在水中浓度(P<0.05),残留率达184%; PEG处理组暗纹东方鲀离体肠上皮Isc为69.20μA·cm-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ΔIs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为对照组的68.57%; PEG处理组暗纹东方鲀离体肠上皮电导为24.97 m S·cm-2,显著低于对照组(36.22 m S·cm-2)(P<0.05); PEG-4000在暗纹东方鲀肠道中极易残留、不易渗透,使得肠道上皮的转运蛋白或者离子通道受阻,从而显著影响肠上皮Isc、"Isc以及电导,降低了离子的主动流动量.本研究结果为鱼类肠道电生理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技术参数,该平台不仅能用于评估PEG等污染物对鱼类肠道的影响,还能用于鱼类肠道上皮细胞离子转运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 聚乙二醇 暗纹东方鲀 肠道 电生理 Ussing chamb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合线粒体D-loop序列和SSR标记对宝石鲈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淡水渔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线粒体D-loop序列及SSR标记分析广东4个宝石鲈(Scortum barcoo)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D-loop序列分析显示,长度为598 bp的D-loop片段上有14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8个单倍型.4个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 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0~0.5435、0.00000~0.00176,表明4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利用11个SSR位点分析显示,4个群体期望杂合度(He)=0.396~0.516、PIC=0.320~0.420,说明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低水平.虽然二种方法获得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上存在差异,分别为0.4035(D-loop)和0.0445(SSR),但二种分析结果均显示4个广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亲缘关系较近,因此有必要引进原种以丰富国内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关键词: 宝石鲈(Scortum barcoo) D-loop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距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粤东柘林湾海洋牧场的建设效果,以环境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前(2011年8月)和建设后(2013年8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Chl a)、总渔获物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生物多样性、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柘林湾海洋牧场建设后,海域氮磷比(N/P)接近16,Chl a质量浓度由海洋牧场建设前的7.5~12.3 mg·m~(-3)提高到建设后的10.4~16.2 mg·m~(-3)。总渔获物CPUE从2.1~5.5 kg·h~(-1)提高到5.8~14.5 kg·h~(-1)。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的种类数分别增加了25种、3种、2种和3种,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和贝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提高了0.5、0.4、0.1和1.0,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及栖息密度均有所增加。柘林湾海洋牧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渔业生境,对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增殖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海洋牧场 资源增殖 遥感 柘林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鱼自然感染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的初步研究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虾病毒性偷死病(Viral covert mortality disease,VCMD)是由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引起的一种新发疫病,近年来使中国对虾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筛查对虾池塘养殖系统中CMNV的自然宿主种类,本研究在山东潍坊一个发生VCM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场排水渠中采集了野生鲫鱼(Carassius auratus)样品,对其携带和感染CMNV的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逆转录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鲫鱼样品的总RNA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CMNVRNA依赖的RNA聚合酶目标基因片段。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显示,鲫鱼脑部神经组织空泡化严重,脑皮层锥体细胞和二叠体颗粒细胞核固缩明显,心肌呈现典型的溶解样坏死病理变化,脑和心肌组织的病变部位均可见淡紫色CMNV探针杂交信号。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显示,鲫鱼脑中可见神经组织空泡化,心肌组织坏死严重,CMNV样病毒颗粒占据了心肌细胞内大部分区域。本研究表明,CMNV在自然条件下能够跨越物种障碍、感染对虾养殖池塘排水渠中的野生鲫鱼,并导致靶组织明显的病理损伤,同时也提示,CMNV感染其他鱼类尤其是淡水鱼类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关键词: 病毒性偷死病(VCMD) 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自然感染 宿主跳跃 鲫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浦江上游支流-圆泄泾鱼类组成及多样性季节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经济发达地区河道鱼类组成和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方法】于2017年5-12月对黄浦江上游支流圆泄泾水域设置3个样点,分春、夏、秋、冬四季使用定置地笼网采集鱼类。捕获鱼类3902尾,隶属4目9科25种鱼类,主要优势种有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Hemiculter leucisculu)、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s)和彩石鳑鲏(Rhodeus light)。利用相对多度(RD)、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相对稀有种数(R) 5项指标分析鱼类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规律。【结果】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1.15~1.83;Simpson优势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54~0.79;Margalef丰富度指数(d)范围为1.37~2.06;相对稀有种数(R)变化范围为41.60%~65.27%。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均为秋季显著低于(P<0.05)其他3个季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相对稀有种数(R)四季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结果表明该水域鱼类种群结构以麦穗鱼、棒花鱼、彩石鳑鲏等小型鱼类为主,且鱼类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

关键词: 黄浦江 鱼类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灭多威胁迫下罗非鱼精巢转录组变化及信号通路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CSCD

摘要:为筛查灭多威作用下罗非鱼精巢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了解灭多威胁迫下罗非鱼精巢转录水平变化特征.将罗非鱼暴露于200μg/L灭多威中饲养30天后采集罗非鱼精巢样品,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进行分析.试验共获得显著差异表达基因369条,包括160条显著下调基因,209条显著上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在ECM与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中富集明显;灭多威能对精巢组织细胞粘附性造成影响,诱导ECM与受体相互作用中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如层粘连蛋白Laminins、整合素ɑ6、β1等,以稳定精巢组织结构;JNK途径中MAP3K、MKK4、JNK表达显著上调,增强转录因子AP-1,促进P53、Bax等促凋亡蛋白的表达;MAPK信号通路ERK途径中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受到影响.灭多威作用下精巢中与细胞凋亡和生殖相关的基因差异表达显著,从而可能对精巢中生殖细胞的增殖产生影响.

关键词: 灭多威 罗非鱼 精巢 转录组 信号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族馆养殖中华鲟血细胞指标的变化

动物学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血细胞是临床健康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北京海洋馆养殖的40尾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外周血细胞组成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超过30龄、18龄、16龄、15龄、11龄、7龄和4龄共7个龄组,并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腺快速发育前后以及处于疾病前后血细胞指标变化,希望应用于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外周血红细胞总数(RBC)平均为(5.56±1.19)*1011/L,18龄和11龄与其他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超过30龄组血细胞比积(HCT)和血红蛋白(HB)值显著高于其他龄组(P <0.05);2)白细胞总数(WBC)平均为(16.53±4.94)*109/L,18龄与4龄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3)白细胞分类计数(DLC)中各类型白细胞平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大淋巴细胞(LLYM)5.26%±3.95%、小淋巴细胞(SLYM)77.74%±11.73%、嗜中性粒细胞(NEU)9.40%±7.98%、嗜酸性粒细胞(EOS)1.90%±2.06%和单核细胞(MON)5.50%±4.00%,超过30龄和4龄间显著差异,且分别与其他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4)性腺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后,红细胞总数、血细胞比积和白细胞总数较发育前均显著增加(P <0.05),血红蛋白值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5)疾病中华鲟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P <0.05)并伴随红细胞各指标降低,白细胞数增加幅度达90%,分类计数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变化(P<0.05).中华鲟快速发育阶段及疾病状态的血细胞组成不同,血细胞密度的变化以及分类计数的差异可及时判断中华鲟健康状况,结果对中华鲟的健康评价与保育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中华鲟 血细胞组成 应用 健康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copath模型的大亚湾黑鲷生态容量评估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大亚湾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的生态容量,根据2015年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利用Ecopathwith Ecosim6.5(EwE)软件构建了由26个功能组组成的大亚湾Ecopath模型,分析了大亚湾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结合食物网结构和能量流动估算了黑鲷的增殖生态容量。结果显示,黑鲷营养级为3.44,营养转化效率为0.302;大亚湾生态系统各功能组的营养级在1~3.95之间,系统总转化效率为7.636%,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2.142,系统连接指数为0.364,系统杂食性指数为0.210,表明系统各营养级转化效率较低,能量未被充分利用;系统总转化效率低于10%,营养级I、II流向碎屑量占总流向碎屑量的98.11%,说明能量传递发生阻塞,具有增殖空间。经估算黑鲷生态容量为0.034 t/km2,是现存生物量的1.4倍,此时其他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转化效率等于1,系统处于平衡状态;达到生态容量前后大亚湾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变化很小(变化值为0.001),系统杂食性指数和系统连接指数均没有变化,因此认为放流黑鲷至生态容量对大亚湾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营养结构未产生影响。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生态容量 黑鲷 大亚湾 增殖放流 食物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