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机器视觉的蔬菜种子活力指数检测算法研究及系统实现
《浙江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常规的种子活力检测存在主观性强、花费高、人工操作难等不足,无法满足当前自动化育种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种子活力检测的自动化水平和质量,以辣椒种子图像为研究对象,利用创新的过黄特征法将种子图像灰度化,此方法可充分保留种子信息,通过阈值处理,可降低系统去除噪声所需的处理时间,为了标记每粒种子,采用漫水填充算法将种子填充为不同的灰度值;编程计算了种子发芽指数和种子平均根长,最终得出种子活力指数计算结果。通过不同种子图像的处理与试验,表明该算法在种子分离、活力指数计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适用于不同种子活力评估;对系统的评估精度进行试验测试,结果显示,自主开发的种子活力指数检测系统计算的种子活力指数准确率高达92%以上,可为蔬菜种子在线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种子 算法 图像处理 活力评估 种子活力指数 准确率


乙烯受体LeETR-3缺失对鲜切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蔬鲜切后会产生伤乙烯,加快果蔬的后熟和衰老。本文以野生型(Wide-type,Wt型)和乙烯受体Le ETR-3缺失型(Never-ripe,Nr突变型)两个品种绿熟期番茄为实验材料,鲜切处理后于4℃贮藏,并在贮藏期间测定了番茄生理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Wt型番茄相比,Nr突变型番茄果皮亮度变暗和颜色转红发生推迟,呼吸强度明显降低,失重损失减小,硬度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缓慢,表明在贮藏期间Nr突变型番茄贮藏品质能够较好的得到保持。


外源NO处理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处理对豇豆采后生理特性品质的影响,将豇豆分别用0.2、0.3、0.4 mmol/L SNP处理。SNP处理可有效保持豇豆的感官品质、延缓营养物质的下降,其中0.3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佳,能够减缓豇豆感官品质的下降,延缓失重率、乙烯释放量、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抑制可溶性固形物(TSS)、抗坏血酸(Vc)、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提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


作物根系构型三维探测与重建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系是作物获取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由于土壤的观测阻碍,根系三维形态的认知与表达成为作物根系深入研究的瓶颈。三维数字化、可视化是研究和认知作物形态结构的重要方法,研究具有表征根系长相长势及土壤中水分、养分等物质对作物根系构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维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作物根系构型探测手段、三维重构与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从破坏性探测与原位探测两方面介绍了近年来根系构型三维探测的方法。破坏性探测主要包括直接挖掘法、土块保护挖掘清洗法和平板扫描图像分析法,破坏性探测方法在获取全局或局部根系拓扑结构与平面几何构型参数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原位探测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中安置观察装置法、地面穿透雷达法、特殊培养环境法、CCD相机法、三维数字化方法及穿透射线成像法等,作物根系的原位探测保持了根系构型的空间分布信息,但大部分方法仅能针对作物生长初期或可控生长环境下的作物根系开展数据获取。由于作物根系探测数据大多以局部二维图像形式存在,文章综述了基于二维图像的作物根系平面几何构型解析的相关内容,包括基于二维图像的根系识别与参数提取的算法与相关软件。分析表明,目前作物根系数据获取仍存在:(1)数据获取费时费力;(2)方法局限性大;(3)数据完整性低;(4)各种方法所获取数据融合应用度低等问题。在根系探测的基础上,从三维建模与生长建模两方面介绍了作物根系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方面的相关工作。其中,根系三维建模包括了基于模拟算法的几何建模和基于原位探测的三维重建两部分,基于模拟算法的几何建模是在人们对作物根系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模拟算法,构建与实际根系具有形态相似性的根系三维几何模型;与之相比,基于原位探测的三维重建更能真实地反映作物根系的实际形态,其主要包括XCT、三维数字化等方法。最后,文章展望了数据缺失条件下的作物根系三维重建研究,认为在目前技术手段前提下,已可实现根系拓扑结构三维解析,但根系的空间分布重建难度较大,尤其是在大田环境下作物根系原位测量的前提下;此外,目前作物根系三维数据主要存在着数据缺失、各种数据各为己用等问题,认为有必要将小子样理论与数据融合相关方法引入到作物根系三维重建研究,实现缺失数据条件下有效利用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作物根系三维重建。


林间草地放养“农大5号”鸡的屠体性能和肉品质评价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林间草地放养"农大5号"鸡的屠体性能和肉品质,通过在板栗园中建植菊苣人工草地轮换放养"农大5号"鸡,并测定分析其屠体性状指标及胸肌、腿肌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与清耕地散养组相比,菊苣草地放养组活重、屠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腹脂重均有所提高,而胸肌重有所下降;菊苣草地放养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高于清耕地散养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菊苣草地放养组的胸肌和腿肌粗蛋白、肌苷酸、磷、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清耕地散养组,其中腿肌的肌苷酸含量为11.1%,显著高于清耕地散养组(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清耕地散养组(P<0.05)。表明在减少15%日精料补饲量情况下,菊苣草地放养组的料重比较清耕地散养组显著降低(P<0.05)。


线性工程切割耕地的权属调整方法及系统实现——以保阜高速顺平段沿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
《自然资源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论文以高速公路切割的耕地地块为研究对象,根据权属调整的不同方向,将权属调整分为所有权置换和使用权流转两种类型,并将权属调整的方法分为面积法和价值法;在GIS服务软件Super Map i Server支持下,建立了一个交互式权属调整应用系统,以保阜高速顺平段沿线的高于铺镇、腰山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中的切割耕地为案例,应用系统生成了项目区高速公路沿线切割耕地的权属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工程切割耕地需进行权属调整以保障农业生产,研究采用的权属调整方法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权属调整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推荐权属调整方案,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同时系统可以对权属调整相关数据进行动态管理。
关键词: 地籍 权属调整 线性工程 切割 GIS系统实现 土地整治


中国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测算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该研究在耕地整治数量、质量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值表征耕地整治生态潜力,提出了全国耕地生态潜力的测算方法,并以县为单位,对全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耕地整治生态潜力巨大,生态服务价值总量达到6.14×1011元;潜力较高的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其次是东部地区的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县的生态潜力也较高;潜力较低的县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闽粤琼地区和青藏区。该研究探索了耕地整治生态潜力的新思路和方法,研究结果对掌握全国耕地整治潜力分布特点、指导区域土地整治生态建设、确定全国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重点区等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减量灌溉条件下缓释肥料对番茄产量、品质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减量灌溉下2种缓释肥料对番茄产量、品质、氮素利用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小区试验设置农民习惯灌溉量(W100%)和减量灌溉30%(W70%)两个灌溉量处理;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U)、氮素30%施用包膜尿素(CU30%)、氮素50%施用包膜尿素(CU50%)、氮素30%施用生物炭基氮肥(BCU30%)5个肥料处理。结果表明:减量灌溉30%番茄产量和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土壤氮素淋溶,相同施肥处理40~60 cm土层硝态氮减少8.0%~63.7%;2种缓释肥料显著提高番茄产量,CU30%、CU50%、BCU30%番茄产量比施用尿素(U)分别提高19.4%~22.1%、21.5%~22.6%、14.5%~15.3%;氮肥利用率提高10.1%~12.4%、10.2%~12.7%、2.3%~4.0%;番茄硝酸盐含量降低6.3%~14.4%、3.0%~7.9%、12.4%~13.3%;2种缓释肥增加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提高番茄糖酸比,改善番茄品质;2种缓释肥减少氮素淋失,40~60 cm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比尿素常规施肥降低28.7%、20.0%和75.0%;因此,设施番茄种植中,滴灌节水条件下农民的习惯用量还具有节水潜力,而氮肥以30%~50%缓释肥基施,能实现番茄高产、减少氮素的淋失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中国设施蔬菜害虫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施蔬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设施蔬菜的发展不仅使蔬菜生产的品种和产量得到快速增长,也为有机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设施蔬菜种植条件也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而治理化学农药污染不仅要求逐步减少其使用量,更需要寻求优化升级与替代传统防治方法的技术。天敌昆虫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设施蔬菜虫(螨)害,保证其产量和品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天敌昆虫释放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的种类相当有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在设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及应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天敌昆虫资源和应用基础、技术研发和配套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概述了设施蔬菜害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危害特点、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的技术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蚜虫、粉虱、叶螨、蓟马等几种重大害虫的生物防治实例,并分析了中国天敌昆虫人工繁殖(人工饲料、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进展。此外,还综述了中国温室蔬菜害虫的天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从天敌昆虫保护利用、释放技术、控害效果评价、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对设施蔬菜应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