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菇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片段的克隆
《食用菌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担子菌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中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通过简并PCR法从香菇的原生质体单核体中扩增出508 bp的DNA片段。通过同源比对分析,推定该片段包含3个长度分别为56 bp,51 bp和50 bp的内含子,可以编码1段含有11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序列。这段氨基酸序列与灰盖鬼伞(Coprinuscinereus)和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两种担子菌的信息素受体中的同源片段均有65%的相同性和82%的相似性。


不同品系番茄对番茄刺皮瘿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弄清楚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Massee)的抗感性程度,通过田间调查、室内盆栽接螨和离体培养等方法,考察了12个番茄品种(系)(多茸毛类YZ618和YZ619;少茸毛类YZ419,YZ507和YZ504;野生品系YZ7和YZ5;叶黄类YZ401;常规品系YZ406,YZ412,YZ413和YZ515)上番茄刺皮瘿螨的种群发育情况。结果表明:番茄刺皮瘿螨在不同番茄品种(系)上的种群密度有明显差异,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上较低,少茸毛品系YZ504,YZ507和YZ419较高。不同番茄品种(系)可能是通过影响螨的存活率和产卵能力来影响在品种(系)上的种群发展。离体培养观察发现,番茄刺皮瘿螨的存活率在少茸毛品系YZ504和YZ507上最高,其次是品系YZ419,野生品系YZ7上最低。在YZ504上的产卵量最大,YZ419和YZ507次之,YZ7最小。根据实验种群参数判断,野生品系YZ7及多茸毛品系YZ618和YZ619感螨程度低,为抗性品系;少茸毛品系YZ504,YZ419和YZ507感螨程度高,为感螨品系。


GIS技术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IS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应用于测绘、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并且在农业的各个领域都有较广泛的应用。综述了GIS在病虫害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甜瓜杂交种纯度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Cucumis melo L.)杂交一代品种东方蜜1号、东方蜜2号及其亲本和7个同母异父的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标记对甜瓜杂交种纯度进行了快速鉴定。结果表明,应用筛选得到的12对东方蜜1号SSR特异性引物及3对东方蜜2号SSR特异性引物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杂交种中混杂的母本自交系种子,且鉴定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利用SSR引物组合MS48+MS60和MS4+MS20分别可以把东方蜜1号、东方蜜2号与其各自亲本及同母异父的7个杂交组合完全区分开。应用SSR引物组合的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混杂在杂交种中的母本自交系种子,也能检测出其它不明来源花粉所导致的生物性混杂,提高了甜瓜杂交种纯度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动态差异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抽穗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器官含氮率、干物质生产量,研究了吸氮量、氮素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在品种间差异。结果表明:杂交稻在抽穗期与灌浆初期叶、鞘、茎的含氮率均高于籼稻与粳稻;杂交稻各时期叶片与穗部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3个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利用效率随灌浆成熟进程均呈现出递增趋势。


隐性核不育油菜全不育系“沪118A”制种技术探讨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隔离条件和不同母本移栽密度下进行了全不育系"沪118A"制种产量试验,以探讨其制种纯度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网罩大棚+放蜂条件下制种产量为770.40 kg/hm~2,纯度达98.0%以上;在母本移栽密度为24万株/hm~2条件下制种产量为816.67 kg/hm~2。
关键词: 油菜 全不育系“沪118A” 隔离条件 移栽密度 纯度 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