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中一类AP2/ERF转录因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P2/ERF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AP2/ERF这类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植物的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由于拟南芥和油菜同属于芸薹属,具有相似的基因信息,利用油菜UniGene数据库,以拟南芥ERF转录因子保守序列为探针,通过电子克隆从一个UniGene C luster中分离得到三个同类的AP2/ERF转录因子,从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分析、序列比对、进化树、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无序化特性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油菜来源的BnaERF1、BnaERF2和BnaERF3属于AP2/ERF转录因子的B-2亚族,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AtERF1相似。蛋白质无序化分析发现,油菜BnaERF1、BnaERF2和BnaERF3无序化程度小于拟南芥AtERF1。设计引物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甘蓝型双低油菜沪油15幼苗的DNA和cDNA中扩增了上述基因,初步分析BnaERF2没有内含子,BnaERF1和BnaERF3有内含子。另外,通过EST丰度分析显示,该类转录因子的表达最高峰在种子中,其次为花,在芽、茎和分生组织中没有检测出表达的存在。
关键词: AP2/ERF 转录因子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甘蓝型油菜 沪油15


多重RT-PCR检测猪流感病毒及血清亚型
《中国兽医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流感病毒各血清亚型NP基因,H1、H3亚型HA基因,N1、N2亚型NA基因核苷酸序列,经DNAstar软件类比选择保守区设计引物,sPCR筛选出引物对,用于扩增猪流感病毒NP基因、血凝素H1/H3亚型、神经氨酸酶N1/N2亚型基因片段。根据NP、H1N1、H3N2亚型引物扩增片段大小和反应条件的差异,将各引物配比组合,形成引物组合,建立多重RT-PCR体系。经对不同亚型模板的扩增、检验,建立的2个多重RT-PCR体系可用于猪流感病毒及H1/H3血凝素亚型、N1/N2神经氨酸酶亚型的快速鉴别、诊断。特异性试验检测多重RT-PCR不能扩增其他猪病毒核酸,核酸的最低检测量达0.2ng。采集临床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猪肺、鼻腔棉试子等85份,与鸡胚分离及血凝/血凝抑制试验比较,阴性样品检测符合率达100%。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 血凝素亚型 神经氨酸酶亚型 多重RT-PCR


春兰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春兰为研究材料,对春兰基因组DNA的提取以及RAPD-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提取液中加入PVP和β-巯基乙醇去除酚类物质,采用高盐沉淀DNA和多次洗涤去除糖类,可以得到高质量春兰基因组DNA。电泳检测表明,所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完全可以满足RAPD等分子标记分析的需要。同时对春兰RAPD-PCR反应体系中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适合春兰RAPD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1UTaqDNA聚合酶,60μmol/LdNTPs,2.25mmol/LMg2+,1.0μmol/L引物,1.5ng/μl模板DNA。


夏季高温对大白菜不同发育期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大白菜在夏季高温下不同发育期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大白菜脯氨酸含量在苗期大于其他时期,对高温较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以及CAT活性均出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并且CAT活性在耐热性品种(组合)与热敏性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OD活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POD的活性则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耐热组合与早熟5号差异显著。说明各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大白菜耐热性的生化机理有关。
关键词: 大白菜 夏季高温 脯氨酸 可溶性蛋白质 丙二醛 酶活性


油菜沪油15中AP2/ERF-B3亚族转录因子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参与植物细胞周期、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表达调控。本文利用油菜UniGene数据库,以拟南芥AP2/ERF-B3亚族转录因子保守序列为信息探针,分离得到2个油菜AP2/ERF-B3亚族的转录因子BnaERFB3-1和BnaERFB3-2。通过PCR和RT-PCR方法分别从双低甘蓝型油菜沪油15的DNA和cDNA中克隆了上述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克隆的BnaERFB3-1-Hy15和BnaERFB3-2-Hy15转录因子与电子克隆的基因序列差异很小,均只有1个氨基酸位点不同,且都没有内含子。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序列比对、进化树、功能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无序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BnaERFB3-1-Hy15和BnaERFB3-2-Hy15是亲水性蛋白,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上与AtERF5相似,BnaERFB3-1-Hy15和BnaERFB3-2-Hy15蛋白无序化程度大于拟南芥AtERF5。通过分析EST丰度显示,BnaERFB3-1的表达集中在种子中,而BnaERFB3-2的表达则集中在根中。另外,将上述基因分别构建入酵母表达载体和植物双元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油菜抗逆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转录因子 AP2/ERF-B3 亚族 生物信息学 进化树 油菜沪油15


番茄叶片理化性质差异与抗番茄刺皮瘿螨性
《昆虫知识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个不同类型番茄品系理化性状与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Massee)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刺皮瘿螨在多茸毛性状品系YZ618上种群数量最低,显著低于少茸毛性状品系YZ504和常规品系YZ413。螨在3品系植株分布不同,抗螨品系YZ618上部螨量几乎灭绝,感螨品系YZ504上部螨量显著多于中下部,常规品系YZ413上中部螨量多于下部。3品系叶组织内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scorbate peroxidase,ASP)的活性受该螨为害后均提高,但抗螨品系YZ618反应更灵敏。相关分析表明,PPO是螨害诱导产生的抗螨生化因子,ASP是植物本身具有的抗螨生化因子,POD与抗螨性的关系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