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塔城地区药剂拌种防治小麦一号病研究初报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塔城地区冬小麦药剂拌种防治小麦一号病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各处理药剂对冬小麦出苗及生长无影响,3%敌萎丹最高防效达84.69%,平均防效为80.76%,麦迪安、40%五氯硝基苯、烯唑醇、戊唑醇、2.5%适乐时平均防效分别为67.11%、62.95%、55.17%、51.27%和28.99%。各处理区测产结果显示,药剂处理对冬小麦均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667 m2增产11.6~69.5 kg,增产率2.87%~17.18%,其中,3%敌萎丹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增产率达17.18%。


新疆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系统调查表明,新疆麦田杂草约有107种,隶属于24个科,常见种46种,主要分布于6个科,以播娘蒿、灰黎、艹扁蓄、田旋花、野燕麦、稗草和狗尾草等为优势种群。麦田杂草群落演替呈现播娘蒿、田旋花等恶性杂草比重上升,传播和蔓延较快,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的特点。盆地、河谷区域和平原区麦田杂草总体上以双子叶杂草为主;高海拔山地麦区以单子叶杂草为主;山地与海拔相对低的绿洲平原之间的过渡麦区,单、双子叶杂草危害程度基本相同。一般春麦区杂草危害重于冬麦区。采取以化学除草为主,农业措施为辅的综合防除技术可有效控制麦田草害发生与危害。


新疆利用矮败小麦创造特异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近几年,矮败小麦轮回选择育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小麦育种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效,这一中国特有的小麦育种工具今后将对我国的小麦育种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新疆农科院粮作所在对该项技引进、消化后,根据新疆实际生产需要,建立了四个矮败小麦轮回选择改良群体,并从中筛选、创制出一批特异种质和新品系,丰富新疆小麦种质资源。


根用多功能缓释缩节胺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研究改变棉花喷施缩节胺的传统方法,将缩节胺、杀虫剂、杀菌剂用缓释材料特殊处理后包衣种子和制备成缓释缩节胺胶囊施入土壤中,药随种子发芽、出苗内吸传导到棉株地上部位,起到化学控制、防病治虫的作用。2004~2005年在新疆新和县、新湖农场田间试验后,结果表明,根用缓释缩节胺不但能达到喷施缩节胺调控棉花生长、增加棉花产量等功效,而且克服了叶面喷施浪费农药、污染环境、调节滞后等缺点,并为改变农药使用方式提供参考。


单倍体甜瓜离体繁殖的方法
《园艺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单倍体甜瓜无菌苗的顶芽和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单倍体甜瓜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1,增殖系数为3.57。染色体计数表明没有倍性变化发生。


产业化是发展新疆水稻生产的必由之路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综述了新疆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新疆水稻生产的地位、当前生产存在的问题、发展机遇等,提出建立多个产、工、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实现市场调节下的新型水稻产业化发展模式。使新疆水稻生产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优质栽培规范化、稻谷收购订单化、稻米生产标准化、产品销售合同化、种稻效益最大化。真正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陆地棉的初步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由于棉花的枯、黄萎病日益严重,选育抗病品种成为育种的首要任务。为提高棉花的抗病性,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从拟南芥中分离克隆的抗病基因snc1转入中棉所35号中,通过除草剂田间筛选和目的基因的PCR检测,获得转snc1基因的棉花,同时确定除草剂的筛选浓度为0.025%。也为棉花的抗病机理研究做有益探索。


新疆水稻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水稻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是水稻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根据优质水稻品种的特性以及市场上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迫切需求,并根据新疆主要稻区的土壤特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优质无公害大米的综合栽培技术。该技术采用湿润育苗播种方式,旱育苗管理技术,同时注重稻米品质的田间管理措施和使用无公害农药,集成了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壮秧稀植为基础,无公害栽培为主导,足肥浅灌为中心的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使优质水稻品种秋田小町等产量达到700kg/667m2以上,稻谷品质提高了1~2个等级。

